搜索到6722篇“ 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章
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唑沙宗片,10d为1个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反馈表(NDI)、中医证候评分表、部关节活动度观察表(ROM)和定期随访进行评估,并对临床效应进行观察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P<0.05),ROM活动度较治疗前增高(P<0.05),除中医证候评分,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第4、6个月两组患者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与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均可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针药结合疗法效应持续时间长,远期疗效更明显。
谭王琪田苗芳王兴丽屈一平李云基田岳凤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针刺颈夹脊穴
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颈椎病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风寒湿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有1例脱落,实际完成34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痛量表(NPQ)评估2组治疗前后疼痛和颈椎病改善程度,并观察针刺部位温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N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N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第1、2、3次治疗前,2组皮肤边形区域平均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同一疗程治疗组皮肤边形区域平均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疗法治疗风寒湿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疼痛感和不适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双侧第4~7颈椎夹脊穴周围肤温有关。
张艺琛韦诗烨贾超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烧山火针法
罗华送解肌调法治疗颈椎病经验介绍
2024年
介绍罗华送教授运用解肌调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罗华送教授认为,颈椎病属中医筋骨范畴,可累及筋、肉、骨不同层次。临床根据颈椎受累部位不同,提出循经分区论治的理念,治疗上主张“先辨区,点区同治,筋骨并重,治炼结合”,通过解肌调法松解粘连的筋膜,复正错缝的关节,强健弛软的肌肉,促使经络气血畅通,关节协调,筋骨强健,故多见良效。
叶雨文蔡阁吴婷吴叶琪罗华送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
木珠药枕干预气滞血瘀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研究木珠药枕+艾灸治疗气滞血瘀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22年5月-2023年10月86例气滞血瘀颈椎病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实施艾灸治疗。试验组(43例)实施木珠药枕+艾灸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优良率、部肌肉僵硬积分水平、部活动度水平、疼痛(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部肌肉僵硬积分水平、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部活动度(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右侧屈)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木珠药枕+艾灸治疗气滞血瘀颈椎病,疗效更佳。
李肖悠华婷婷
关键词:艾灸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
列缺运动针法联合三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列缺运动针法联合三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间的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列缺运动针法和三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在肩部疼痛、部压痛、颈椎活动度等方面的症状与体征积分变化,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肩部疼痛、部压痛及颈椎活动度等方面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列缺运动针法联合三针治疗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结论 列缺运动针法联合三针治疗颈椎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汤小芬陆学成周静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颈三针临床疗效
运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运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颈椎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便利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试验组给予运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头痛、肩痛、视力障碍、眩晕积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部疼痛程度、手臂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颈椎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颈椎疼痛,较好。
吴亚京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推拿中医证候积分
腰经筋温通法治疗寒湿痹阻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腰经筋温通法治疗寒湿痹阻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痹阻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腰经筋温通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两个疗程行情评估,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痛量表(NPQ)评分两组随访时较治疗两疗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与中医症候积分两组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两个疗程与随访时,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NPQ、PRI、VAS、PPI及SF-MPQ评分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结论:腰经筋温通法和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治疗颈椎病腰经筋温通法起效更迅速,在改善疼痛相关的日常功能障碍、调整疼痛相关的情绪认知等方面具有优势,疗效维持时间长。
邓越王桂玲袁芳毛雪文洪秋阳白鹏
关键词:颈椎病
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康复科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88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针刺联合镇痛消炎药物),研究组在参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结果: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失眠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N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可显著减轻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颈椎活动度和睡眠质量。
陈美芹范可津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超声疼痛
南少林按旋头整脊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颈椎病30例
2024年
目的探讨南少林按旋头整脊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4—8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的足太阳经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针刺治疗和健康宣教,取穴为双侧风池、百劳、肩外俞、肩井穴,留针30 min,健康宣教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患者注意坐姿及生活习惯。对照组采用揉法、㨰法、拿法等常规推拿治疗,每次持续15~20 min。治疗组采用南少林按旋头整脊手法治疗。上述操作均3 d治疗1次,连续5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深度(CCD)、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CD增加,VAS评分和NDI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CD明显增加,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结论南少林按旋头整脊手法结合针刺可有效改善足太阳经筋颈椎病颈椎曲度,减轻部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对于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吴天林王玮佳周腾祥林巧璇李昌宁张燕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
基于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基于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MRI轴向图像上C 3~7上终板的浅伸肌面积(SEA)和深伸肌面积(DEA)。测量并分析DEA与相应的颈椎体面积(CBA)之比。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后伸肌肌容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后伸肌肌容积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和颈椎功能(JOA)评分及疗效的关系。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差异显著,C 2~7 SVA和C 7 S明显减小,而C 0~2 Cobb角和C 2~7 Cobb角均明显增大。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DEA/CBA比值明显增加,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指标为C 3、C 4、C 5;C 3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r=-0.380)和C 7 S呈弱负相关(r=-0.322),且C 4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C 7 S呈中度负相关(r=-0.489,r=-0.477)。SEA/CBA比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呈无或极弱相关。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显著,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
汪剑晖冯家琪曾鹏程周光进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

相关作者

罗永宝
作品数:33被引量:230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推拿 颈型颈椎病 脊柱微调手法 颈椎病 针刺疗法
郑旭
作品数:41被引量:307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颈型颈椎病 膝骨关节炎 针刺 康复训练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邱玲
作品数:113被引量:703H指数:14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针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膝骨关节炎 针灸治疗 针灸
宋红梅
作品数:70被引量:454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颈椎病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颈型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 推拿
李开平
作品数:99被引量:546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刀 针刀治疗 临床疗效 颈型颈椎病 针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