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6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相关文章
颈椎韧带骨化
1989年
我科自1986.3~1988年底治疗OPLL27例。7例症状较轻,经牵引、颈部制动4例减轻,3例无变化。20例应用单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40分,平均输血315ml。18例随访6月~2年9月,10例症状完全或接近完全消失,7例明显改善,无术神经症状加重者。着重讨论了单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的优点和方法,并与其他术式相比较。
石道原饶书城沈怀信
关键词:颈椎骨化颈椎管狭窄韧带
颈椎韧带骨化
董芳春 殷华符 张潭澄 党耕町 杨克勤
颈椎韧带骨化增厚能引起椎管狭窄,最终可导致脊髓损害,发生四肢痉挛性瘫痪。该研究解决了颈椎韧带骨化的发病率、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分型以及椎管狭窄的测量和碘油脊髓造影等一系列问题。为椎管狭窄施行椎板切除,提出“揭盖式...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截瘫痉挛颈椎骨化韧带
颈椎韧带骨化路椎管扩大预的相关因素
2024年
[目的]分析颈椎韧带骨化症(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C-OPLL)行颈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rvical unilateral open door laminoplasty,UODL)临床恢复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月接受UODL手术治疗的OPLL患者3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作者创立的脊髓方压迫评分(posterior compression score of spinal cord,PCS)对MRI影像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影响临床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3.7±23.3)个月,根据术2年时J0A评分恢复率,160例J0A评分恢复率≥50%的患者为恢复好组,另外156例J0A评分恢复率<50%的患者为恢复差组。恢复好组的病程[(20.3±7.6)个月vs(29.2±8.7)个月,P<0.001]显著短于恢复差组、脊髓高信号的发生率[例,有/无(36/124)vs(70/86),P<0.001]显著低于恢复差组、PCS评分[(10.7±3.4)vs(5.7±2.6),P<0.001]显著大于恢复差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BMI、高血压病史比率、糖尿病病史比率、吸烟史比率、脑卒中比率、术前C2~7 Cobb角、C2~7 SVA、T1 slope、K线、骨化累及椎体数、骨化占位率、骨化厚度、术康复训练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为:Y=7.395-0.306×病程+5.832×术前PCS评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长(B=-0.306,P<0.001)和术前PCS评分低(B=5.832,P<0.001)是术神经恢复差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病程长是术神经恢复差的危险因素,而术前PCS评分高是术神经恢复好的积极因素。
沈晓龙魏磊鑫徐辰吴卉乔钟华建王睿哲张子凡刘洋王新伟陈华江袁文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韧带骨化症肥胖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2024年
目的:探索颈椎韧带骨化症(OPLL)肥胖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特征。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下载颈椎OPLL相关的转录组数据集GSE69787,与Gene数据库中肥胖相关基因进行筛选,获得颈椎OPLL肥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DAVID软件和R软件对肥胖相关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将数据可视化,并通过cytoHubba工具包计算得到中心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中心基因在颈椎韧带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GSE69787数据集与肥胖相关基因筛选得到24个颈椎OPLL肥胖相关DEGs,构建并计算这24个肥胖相关DEGs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终筛选出10个中心基因。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10个肥胖相关DEGs主要富集于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及其调控、骨化、炎症反应调控、骨矿化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和生物信号通路。最通过qRT-PCR验证发现LEP、IGF2、IL18、BMP2和LOX在颈椎OPLL组韧带组织中高表达(P均<0.05),MMP9、PTGS2在颈椎OPLL组韧带组织中低表达。结论:LEP、IGF2、IL18、BMP2、LOX、MMP9、PTGS2是颈椎OPLL患者与肥胖相关的基因,其异常表达可能与颈椎OPLL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可能为合并肥胖的颈椎OPL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蒋安龙费希状董放王玉玞闫景龙陈光华姬烨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肥胖基因
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颈椎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和形态分为4种类型:①连续型;②局灶型;③节段型;④混合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殷若恒刘加伟蒋伟宇蒋伟宇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局灶型脊髓损害椎管容积节段型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人工椎体治疗颈椎韧带骨化
2024年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人工椎体治疗颈椎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5例颈椎OPL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中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人工椎体21例(研究组)、钛笼24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椎体高度、C_(2~7)Cobb角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3、12个月,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NDI评价患者功能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测椎体高度、C_(2~7)Cobb角,观察术植入物下沉、椎间融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其中研究组随访时间为(14.28±4.34)个月,对照组为(15.23±3.5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9,P=0.423)。两组术JOA评分、VAS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改善,术12个月较3个月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各时间点研究组JOA评分以及术12个月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VAS评分和NDI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示,两组术3、12个月椎体高度、C_(2~7)Cobb角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3、12个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各时间点椎体高度、C_(2~7)Cobb角大于对照组(P<0.05),植入物下沉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椎间融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钛笼相比,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人工椎体治疗颈椎OPLL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并发症及植入物下沉发生,�
程军陈建谢鲤钟冯世龙周继斌占方彪
关键词:钛板内固定术
微RNA在颈椎韧带骨化症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颈椎韧带骨化症(OPLL)是附着于椎体缘的韧带在多因素作用下发生异常增厚和骨化的现象,是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之一,可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目前,OPLL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仍然有限。有文献^([1])报道,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OPLL的发生。
吴昊王珑清陈清赵琦石明亮杨立利
关键词:微RNA颈椎骨化后纵韧带骨化
多节段颈椎韧带骨化症全椎板减压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全椎板减压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均采用全椎板减压治疗,术6个月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预效果,并设为优良组以及可差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颈椎曲度等病历资料,并以疗效优良、可差为因变量,组间差异显著的病历资料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预影响因素。结果102例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全椎板减压治疗疗效优良78例,可差24例。两组年龄、术前椎管狭窄率、MRI脊髓高信号、K线、颈椎曲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椎管狭窄率、MRI脊髓高信号、K线阴性、颈椎曲度均是多节段颈椎OPLL全椎板减压预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大、术前椎管狭窄率高、MRI脊髓高信号等,均是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全椎板减压预的影响因素,在手术前应予以重视。
王兰国庆吴昊天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全椎板减压预后
经典Hedgehog通路在颈椎韧带骨化症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目的:颈椎韧带骨化症(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以用异位骨组织代替韧带组织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OPLL在颈椎为最...
许文博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HEDGEHOG通路GLI1BMP2BMP4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韧带骨化症的10年随访结果
2024年
目的:观察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mLP)即颈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韧带骨化症(OPLL)的10年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mLP且完成10年以上随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33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患者行mLP,13例患者行mLP联合颈前路固定融合术(11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固定融合术,2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术),3例患者行mLP联合方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颈痛程度及颈痛对颈椎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通过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ROM)及C2-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20~16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4.6±11.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m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而NDI及疼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42.4%)仍存在轴性症状,但程度较轻,且无需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术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且均未进行二次手术。接受mLP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联合固定术式,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及颈椎过伸位、过屈位曲度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而S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P治疗颈椎OPLL术10年在临床功能改善、颈部维持颈椎矢状面平衡方面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但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仍较高。
吴昊森周非非陈欣陈欣陈欣王少波张凤山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扩大成形术长期随访

相关作者

陈德玉
作品数:525被引量:3,241H指数:3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
陈宇
作品数:274被引量:1,101H指数:19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纵韧带骨化 钛网 后纵韧带骨化症
王新伟
作品数:398被引量:2,286H指数:2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生物力学 后纵韧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袁文
作品数:1,032被引量:5,481H指数:3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杨海松
作品数:84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纵韧带骨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