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4篇“ 颈椎后路手术“的相关文章
- 预康复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研究预康复措施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抽样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两个病区收治的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一病区患者作为对照组(57例),二病区患者作为预康复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加速康复外科(ERAS)围术期护理,预康复组在常规ERAS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康复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时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非计划再入院率及术后回归正常生活情况等。结果:预康复组患者术后即刻及出院时颈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康复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非计划再入院率及术后回归正常生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康复措施可降低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颈部疼痛水平,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李晓马晶晶林怡胡冠琼洪素仪王宇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损伤颈椎后路手术
- 一种颈椎后路手术体位支撑系统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椎后路手术体位支撑系统,包括:胸枕组件、上肢约束带、髂枕组件、髌骨枕组件、以及小腿枕组件。胸枕组件设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设有两个凹陷部,两个凹陷部用于与女性胸部配合,且胸枕组件设有第...
- 田晶孙宇
- 预见性护理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0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与干预组。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颈椎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
- 朱莹莹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颈椎后路手术
- 一种颈椎后路手术用弯棒器及弯折连接棒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颈椎后路手术用弯棒器及弯折连接棒的方法,所述颈椎后路手术用弯棒器,其设有筒体,筒体的前端固定设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上固定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钩,筒体的内部贯穿设有筒体内腔,筒体内腔、支撑柱体和支撑座的内部...
- 刘宝戈林毅吴炳轩孙燕燕林庆涛
- 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研究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ISPB)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进行颈椎后路手术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3例对照组与33例研究组,对照组直接开展麻醉诱导,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予以ISPB。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术后6 h及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镇痛情况,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24 h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统计。结果入室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无差异(P>0.05);切皮时及出手术室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上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及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术后24 h 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CA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术中瑞芬太尼、术后地佐辛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ISPB能够为颈椎后路术患者提供充分镇痛,能够减少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降低恶心呕吐发生风险。
- 林锋李俊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镇痛
- 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对颈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与镇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头颈半棘肌间平面(Inter Semispinal Plane,ISP)阻滞对颈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与镇痛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3年6—9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行择期颈椎后路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行ISP阻滞,对照组直接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12、24、48 h的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量、术中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切皮即刻、手术开始后1 h及出室时的心率(Heart Rate,HR)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术后24、48 h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4、12、24 h静息状态VAS评分分别为(6.87±0.90)分、(5.86±1.01)分、(3.23±1.10)分、(2.47±1.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33±0.95)分、(7.23±1.01)分、(3.97±1.10)分、(3.17±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0、5.255、3.440、4.873,P均<0.05);两组术后48 h的静息状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与术中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研究组切皮即刻、手术开始后1 h及出室时的HR与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24、48 h的血清IL-6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ISP阻滞可安全用于颈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能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并能提供充分的术后镇痛。
- 熊瑞昌张桦章扬胡凯
- 关键词:颈椎后路手术镇痛应激
- 一种颈椎后路手术病人肩颈按摩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椎后路手术病人肩颈按摩仪,包括两个通过弧形弹性片连接的弧形按摩仪主体,两个弧形按摩仪主体的内弧面上均可拆卸的设置有柔性防护层,两个弧形按摩仪主体上同方向的一侧共同设置有托举装置,两个弧形按摩仪主体同方向...
- 笪俊王清王忠琼郭声敏刘小艳
- 颈椎后路手术融合与非融合的选择策略
- 2023年
- 颈椎后路手术技术对于治疗颈椎后方张力带结构损伤、复杂的交锁性颈椎骨折脱位、颈椎后方结构受到侵犯的感染、肿瘤等疾病、需后路矫形的颈椎畸形,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一般不存在争议,但对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技术选择上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众所周知脊髓型颈椎病是指以脊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各种因素[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骨化等]导致脊髓受压,椎管狭窄所致。此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丧失工作能力,并有一定的致瘫风险,保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需外科手术干预。对于≥3个节段的或压迫来自后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常采用后路手术干预,因为受累节段越多,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越大,国内外已基本达成共识。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单纯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被视为一种“金标准”的后路手术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不断提高,病例数的积累,发现单纯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并发症,尤其是颈椎后凸畸形,节段失稳的发生率非常高,导致再次出现脊髓症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P),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LF)成为目前颈后路治疗的主要技术手段,但两者之间如何选择,存在争议。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 李瀚卿艾秋池刘梦碟徐美涛谭山邢军超侯天勇
-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
- 颈椎后路手术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导向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后路手术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导向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角度确定机构、置点确定机构和导杆,所述置点确定机构设在所述导杆的底端,所述置点确定机构包括水平导板和垂直导板,水平导板与垂直导板相...
- 王会旺吴华荣吴占勇徐伟坤宁胜华孙亚东马建青简慧秋
- 优化镇痛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观察优化镇痛模式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1年3月择期经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68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常规镇痛组(C组)和优化镇痛组(M组)各34例,C组术后行常规PCIA镇痛方案治疗;M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然后以0.3μg/kg/h的速度持续滴注直到开始皮肤缝合,切皮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0.375%罗哌卡因25 mL在切口周围逐层浸润,术后同C组行常规PCIA镇痛。采用QoR-15量表分别对患者术前1 d、术后1 d和3 d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及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24 h、48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镇痛满意度情况及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M组术后1 d、3 d的QoR-15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M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补救镇痛使用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与C组相比,M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明显延迟(P<0.05);M组术后24 h、48 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且术后镇痛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M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采用优化镇痛模式可以显著改善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 吴丽敏孟文君侯涛康芳
- 关键词:颈椎后路罗哌卡因
相关作者
- 周非非

- 作品数:117被引量:818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异位骨化 BRYAN 加速康复外科 脊髓型颈椎病
- 张芹

- 作品数:11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后路手术 手术体位 并发症 不同体位 中药
- 孙宇

- 作品数:296被引量:2,163H指数:2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BRYAN 异位骨化
- 陈欣

- 作品数:54被引量:20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侧凸 先天性 颈椎后凸畸形
- 刘静莉

- 作品数:51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昌市洪都中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支气管镜检查 颅骨牵引 急性肺损伤 不明原因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