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85篇“ 颈椎骨折“的相关文章
- 互动式舒适护理结合自我认同心理护理对颈椎骨折患者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互动式舒适护理结合自我认同心理护理对颈椎骨折患者的康复影响及心理状态改善作用。方法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中,本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共92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联合护理组各46例。常规护理组接受标准化的常规护理服务,而联合护理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接受互动式舒适护理和自我认同心理护理的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来进一步评估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联合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常规护理组显著减轻(P<0.05)。在心理状态方面,实施干预措施后联合护理组的患者在负性情绪评估上展现出显著更低的分数(P<0.05),对于正性情绪评分,联合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有显著提升(P<0.05)。联合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互动式舒适护理结合自我认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颈椎骨折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心理状态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杨铱胡蓉黄小琴
- 关键词:颈椎骨折
- 导航系统与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导航系统与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1例;年龄29~61岁[(39.3±7.3)岁]。损伤节段:C312例,C411例,C58例,C69例,C79例。21例采用S8导航系统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导航组,84枚螺钉),28例采用TINAVI骨科机器人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治疗(机器人组,112枚螺钉)。比较2组总手术时长、单钉置入时长、总钉置入时长、螺钉距前方皮质距离、切口长度、术中辐射剂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前及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术前和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螺钉置入准确率、术中邻近小关节侵犯率及术后并发症(感染、螺钉松动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13.6±1.9)个月]。导航组总手术时长、螺钉距前方皮质距离、术中辐射剂量分别为(236.2±30.6)min、(2.0±0.2)mm、(374.3±90.3)mGy,明显短于或少于机器人组的(278.4±20.7)min、(10.6±2.9)mm、(448.4±77.9)mGy(P<0.01)。导航组单钉置入时长、总钉置入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0.4)min、(23.9±0.5)min、(9.1±2.4)cm、(422.2±30.4)ml,明显长于或多于机器人组的(2.6±0.2)min、(17.9±0.7)min、(6.6±2.6)cm、(360.3±56.3)ml(P<0.01)。2组间住院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及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ASI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ASIA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2组间术前和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JOA评分、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
- 程新楠李帅白胶胶李庆达雷育宽朱雷昌震赵志刚黄云飞冯铭哲闫亮惠华孔令擘贺宝荣
- 关键词:颈椎脊柱骨折骨折固定术
- 一种颈椎骨折做检查的病床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骨折做检查的病床,包括底座、基板、升降机构、平推机构和床板;底座和基板上下相对设置;升降机构安装在底座上,并且升降机构的顶部连接基板用于将基板上下升降;基板内顶部开设有与床板相匹配的滑槽,滑槽的顶部...
- 彭东艳 柳亚木 陈水珍 马美连 贺立新
- 颈椎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探讨颈椎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颈椎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77例颈椎骨折患者,基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计算患者康复训练前后受损指数差值(Δ受损指数),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77例患者Δ受损指数13%~66%,平均(35.73±9.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锻炼强度、锻炼时间、睡眠时间、锻炼依从性、心理状态均可影响患者康复效果(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锻炼时间、心理状态是影响颈椎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AUC=0.733(95%CI=0.620~0.82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1%和53.66%。结论 颈椎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可通过构建预测模型明确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预后。
- 牛玉雪常丽丽徐岩董双
- 关键词:颈椎骨折康复效果多元线性回归
- 一种颈椎骨折用辅助轴线翻身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骨折用辅助轴线翻身装置,主要涉及翻身设备领域。一种颈椎骨折用辅助轴线翻身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四角均安装第一伸缩杆,四根所述第一伸缩杆顶端之间通过横板连接,所述横板顶面通过旋转轴转动安装躺板,...
- 何佩虹杨丰王晓明吕俏
- 上颈椎骨折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
- 2024年
- 上颈椎解剖位置特殊、结构复杂,上接颅脑、下连脊柱,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组织,头颈部的致伤暴力容易导致此处骨折脱位甚至脊髓损伤。在治疗上,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多数患者难以接受,而保守治疗适应证又很局限。微创手术以其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成为一项新的选择。本文将上颈椎骨折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曲新田管华鹏李念虎
- 关键词:上颈椎骨折微创手术手术技术
- 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引起的脊柱创伤,会导致颈椎三柱结构的破坏,其主要特点为小关节突交锁、椎间盘损伤、伴或不伴脊椎骨折,在创伤性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0%~50%。由于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特殊的损伤机制及暴力,约37%的单侧脱位和超过90%的双侧脱位患者合并脊髓损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1~3]。
- 栗林周英杰王寅王彦金杨磊
- 关键词:脊椎骨折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脊柱创伤关节突交锁椎间盘损伤
- 一种新型的颈椎骨折患者转运固定装置
- 本发明属于空运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颈椎骨折患者转运固定装置,包括转运板,转运板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滑动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底端转动连接有两组连杆,转运板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套设有两组滑块和两组第二压...
- 李鹏飞刘磊王天宇王聪苑婧张成业吴宏勖王晗王慧琦张娜刘泰烽
- 一种用于颈椎骨折病人平躺时固定颈椎的器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颈椎骨折病人平躺时固定颈椎的器具,本装置包括U型颈托,设于所述U型颈托上的两个调节部,与所述调节部连接的凸起端,以及与所述颈托连接的支撑架;所述调节部包括内置于颈托壳体中的直线调节件,以及位于所述...
- 张彤刘晶晶程蓓李婷婷李小姣朱玉姣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究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为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探寻更好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接受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脊椎功能。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5.06±24.5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2.21±36.97)mL,平均住院时间为(9.71±1.95)d。患者术后1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末次随访ASIA分级D级和E级占比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中,一期前后路联合术式的应用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颈椎功能与脊髓功能的恢复,还能实现脊柱重建、环脊髓减压的目标,可以作为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重要方法。
- 刘涛李庆超
-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
相关作者
- 贾连顺

- 作品数:1,689被引量:11,102H指数:45
-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 马维虎

- 作品数:746被引量:2,297H指数:20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后路 椎弓根螺钉 下颈椎 枢椎
- 袁文

- 作品数:1,050被引量:5,500H指数:3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 刘斌

- 作品数:129被引量:202H指数:8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下颈椎骨折脱位 内固定 钉棒内固定
- 梅伟

- 作品数:314被引量:626H指数:12
-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手术治疗 植骨融合 脊柱融合术 单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