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2篇“ 颈部神经鞘瘤“的相关文章
- 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
- 目的对颈部神经鞘瘤的一般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对颈部神经鞘瘤术后转归有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在2018年3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42例颈部神经鞘...
- 曹梦洁
- 关键词:颈部神经鞘瘤影响因素术后转归
- 141例颈部神经鞘瘤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研究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手术入路、并发症及预后,并探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41例经病理确诊的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41例患者中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99例明确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21%,27例(19.15%)未明确诊断,15例误诊,误诊率为10.64%。133例手术治疗,37例(27.82%)出现并发症,8例观察随访。结论 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应完善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保护神经功能。
- 陈莹王刘中桑建中郭晓戴耀章曹华杨伟光申园园
-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诊断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和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临床诊断的作用,以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9年4月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36例颈动脉体瘤以及24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对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二维声像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肿瘤中,图像中未见明显的包膜,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形状相对规则,呈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位置均在颈总动脉分叉位置的平面,包围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位置,颈总动脉分叉角度较大,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位置距离加大。29例颈动脉体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表现为低阻动脉频谱;6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较少的点、线状的血流信号;1例肿瘤的肿块图像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24例颈部神经鞘瘤中,图像中可见明确的包膜,肿瘤边界清晰,形状较为规则,呈低回声或囊实混合回声。3例肿瘤位置为颈动脉分叉位置的平面,包围颈总动脉分叉的平面,颈总动脉分叉角度较大;4例肿瘤的位置为锁骨上窝;17例肿瘤的位置在颈总动脉的附近,没有包围颈总动脉。15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部分点、线状的血流信号;9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结论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影像学图像都存在一定的特征,在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情况下,以声像图特征进行参考诊断,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诊断,在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 刘瑶吴国红李婷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颈部神经鞘瘤彩色多普勒超声
- 颈部神经鞘瘤病超声表现1例被引量:2
- 2020年
- 患者女,43岁,因"发现右颈部包块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颈部包块,无局部红肿热痛,无声嘶,无烦躁,无吞咽困难等不适。触诊肿物质软,可移动,大小约3.0 cm×2.0 cm,无明显触痛,四肢肌力正常,全身皮肤未见异常,否认家族史。超声检查显示:颈椎C3~C7左侧横突间隙增宽,内见多个低回声结节,较大者直径约1.3 cm,结节外侧与增粗的颈丛神经及臂丛神经相延续.
- 陈庆常覃小娟冯春晖周慧谢明星
- 关键词:红肿热痛颈部包块颈丛神经横突间低回声结节
- 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9年
- 神经鞘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神经元性肿瘤,极少恶变。CT、MRI、超声、病理等辅助检查对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目前是治疗头颈部神经鞘瘤的首选方法。手术入路一般依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大小和术者习惯进行选择。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头颈部神经鞘瘤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复习,对这一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做一综述。
- 高俊潇邱前辉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神经鞘瘤
- 颈部神经鞘瘤35例超声特征表现及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结果35例患者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60.0%(21/35)肿块位于颈侧区,71.4%(25/35)肿块为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其中囊性变者占60%(15/25),80.0%(28/35)肿块有高回声包膜,17.1%(6/35)肿块具有"鼠尾征"表现,且均为均匀低回声,彩色多谱勒血流图(CDFI)显示肿块多数血流信号较少,85.7%(30/35)表现为Ⅰ~Ⅱ级。结论颈部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包括鼠尾征、完整包膜、囊性变等,当发现颈侧区单发,有完整包膜,且有囊性变的肿块,应高度怀疑神经鞘瘤的可能性。
- 王羽张晓东
- 关键词:神经鞘瘤颈部超声检查
- 14例耳鼻咽喉头颈部神经鞘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耳鼻咽喉头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随访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颈侧区4例,舌部3例,颌下区、咽旁间隙、腭部、下唇、颏部、鼻腔及劈裂部位各1例。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有2例出现轻微声嘶,治疗后症状消失,无复发;有1例出现舌轻微偏斜,随访15个月后舌活动恢复正常,无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愈合良好,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或其他不适。结论舌、唇、腭、鼻腔及咽喉等部位的神经鞘瘤术前易误诊,而颈侧区及咽旁间隙等部位的神经鞘瘤术前MRI诊断准确率较高。耳鼻咽喉头颈部神经鞘瘤采用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较好,少有复发。
- 邱银秀罗洪伟熊小星祝冬蕾代天国
- 关键词:耳鼻咽喉头颈神经鞘瘤MRI
- 颈动脉体瘤和颈部神经鞘瘤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和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1-2017-10在我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17例颈动脉体瘤与8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颈动脉体瘤组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平面,呈弱回声团,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包绕颈内、外动脉起始段,颈总动脉分叉处角度增大,颈内、外动脉起始段距离增宽。13例(76.47%)均表现为团块内部查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探及低阻动脉频谱,3例(17.64%)为团块内部查见少许点线状血流信号,1例(5.88%)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8例颈部神经鞘瘤组发现颈部弱回声或囊实混合回声团块,有包膜,边界清楚,形态规则,与颈动脉的关系没有特异性,其中2例(25%)位于颈动脉分叉平面,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平面,同时,颈总动脉分叉处角度增大;1例(12.5%)位于左侧锁骨上窝,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5例(62.5%)位于颈总动脉旁,未包绕颈总动脉,团块内查见点、线状血流信号,不丰富,探及高阻动脉频谱。结论综上所述,颈动脉体瘤和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当发现不典型病例时,超声可以根据两组疾病的特异性声像图,进行快速、准确、无创比对判断,故超声对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黄景文晓蓉张梅周琛云何英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体瘤颈部神经鞘瘤
- 颈部神经鞘瘤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22例颈部神经鞘瘤全部行手术切除,术前均行B超及MRI检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手术前后B超诊断符合率为63.6%(14/22),MRI诊断符合率为90.9%(20/22),22例术后随访6个月~10年,20例无复发,1例1年内复发,1例3年后复发。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3个月后消失;1例术后出现同侧上肢疼痛、乏力,1年后缓解。结论影像学检查对颈部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确诊后,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注意保护神经的完整性,避免出现神经功能并发症。
- 姚良忠刘俊捷朱艳丽潘智灵杨湘宁
- 关键词:颈部肿瘤神经鞘瘤外科手术
- 20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被引量:4
- 2017年
- 总结20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评估患者是否已经存在颅神经症状,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术后注意伤口引流液的观察,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新发颅神经损伤,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 李春昳
- 关键词:神经鞘瘤颈部手术护理
相关作者
- 董频

- 作品数:326被引量:882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喉肿瘤 喉癌 外科手术 下咽癌 手术
- 孙臻峰

- 作品数:64被引量:19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过敏性鼻炎 喉肿瘤 凋亡 成纤维细胞 手术
- 张文杰

- 作品数:42被引量:1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细针穿刺细胞学 细胞学诊断 细胞学 针吸 脱落细胞学检查
- 闻春艳

- 作品数:44被引量:175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细针穿刺细胞学 细胞学检查 复发 颈部神经鞘瘤 细胞学观察
- 孙大菊

- 作品数:34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细针穿刺细胞学 穿刺细胞学 脱落细胞学检查 液基细胞学检查 颈部神经鞘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