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5篇“ 颧上颌骨骨折“的相关文章
-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上颌骨骨折101例临床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究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1例颧上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钢丝骨间结扎治疗,实验组(51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优良率对比中,实验组(96.1%)与对照组(80.0%)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颧上颌骨骨折患者中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内固定比较牢固,并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少,咀嚼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辉
- 关键词:微型钛板内固定颧上颌骨骨折
- 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颧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介绍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下的颧上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例单侧颧上颌骨骨折的患者,术前拍摄锥形束CT(CBCT)并将数据导入Accu Navi软件,采用镜像原理规划骨折复位,实时导航技术对术中骨折端复位进行精确指导。术后1个月拍摄CBCT,在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3个维度上,测量患侧和健侧参考点间的差值,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成功完成所有患者的复位固定;术前CT数据分析显示患侧与健侧差值范围0.037~9.257 mm,术后数据分析显示患侧与健侧差值范围0.000~3.490 mm,术后较术前差值明显减小(P<0.001),提示术后复位良好;术前各维度健患侧差值2~4 mm比例为33.9%(61/180),4~6 mm比例为7.8%(14/180),>6 mm比例为6.1%(11/180);术后各维度上健患侧差值均<4 mm,其中2~4 mm比例为3.3%(6/180)。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用于指导颧上颌骨骨折的精准复位,在三维方向上获得满意的面部对称性。
- 赵守卫钱浩亮江宏兵程杰杜一飞郭松松叶金海袁华
- 关键词:骨折复位坚固内固定
-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上颌骨骨折101例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1例颧上颌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钢丝骨尖结扎治疗,观察组51例给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总优良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上颌骨骨折效果确切,能够通过坚固的稳定性及可塑性,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恢复咀嚼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刘会林
- 关键词:微型钛板内固定颧上颌骨骨折
-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上颌骨骨折48例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上颌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微型钛板内固定方式,必要时辅以颌间牵引进行治疗的颧上颌骨骨折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以既往钢丝骨尖结扎方式进行治疗的颧上颌骨骨折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48例患者外观良好,两侧颜面部对称,张口度均在3cm以上,咬合功能较好,患者的治疗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两侧颜面部不对称3例、张口度<3cm患者4例、咬合功能不正常2例,患者的治疗满意率为62.1%。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2,P<0.05)。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上颌骨骨折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陈勇军王翔唐小荣
- 关键词:微型钛板内固定骨折
- 颧上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回顾采用半冠状切口、睑下缘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以及局部小切口入路治疗颧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手术入路采用半冠状切口或局部小切口、睑下缘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直视下对其进行松解、复位、钛板固定,并评价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咬牙合关系及张口度好,面部形态对称良好。1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11例瘢痕明显,3例头额顶区疼痛、麻木,1例出现颞部凹陷,8例出现下睑淤血、结膜充血,1例下睑外翻,2例下睑凹陷。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及局部小切口、睑下缘切口及口内前庭切口是颧上颌骨骨折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在熟练掌握手术入路及骨折固定原则的基础上,绝大多数的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术中应注重局部的解剖关系,掌握相关的固定原则,重视操作技巧,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师俊莉刘淑妍薛萍张曦何林舒茂国
- 关键词:颧上颌骨骨折手术入路并发症
- 颧上颌骨骨折内固定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60例颧上颌骨骨折病例,探讨手术切口、固定部位、和手术复位时机。方法60例颧上颌骨折患者通过眉弓外切口、下睑缘切口、口内切口、颞部发迹缘切口,暴露骨折线,应用AO系统微型接骨板在眶下缘、眶外侧壁、颧骨颞突及颧上颌支柱位固定。结果60例切口均I愈合,面部皮肤无明显瘢痕,无面瘫无涎腺漏发生。术后6个月随访,全部病例x线和CT检查骨折愈合良好,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达到理想手术效果。结论治疗颧上颌骨骨折,采用口内外联合切口、手术复位及钛板内固定效果满意。
- 吴理晖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
- 口内入路联合鼻内镜在12例颧上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从口内进路治疗颧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该院颧上颌骨骨折患者12例,在鼻内镜辅助下经口内对骨折进行固定。结果 12例患者面部皮肤均无明显手术瘢痕及面瘫症状,随访3~12个月,咬合关系和张口度均恢复正常。结论鼻内镜辅助下口内入路治疗颧上颌骨骨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基本达到恢复"功能和外形"的双重标准。
- 梁志成覃冠锻莫炼
- 关键词:颧骨骨折上颌骨骨折内镜
- 眶颧上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 目的:探讨颜面外伤的美容修复方法,分析眶颧上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0年3月期间的因眶、颧、上颌骨骨折住院的患者46例,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研究三维重建CT在该类骨折诊断中的...
- 黄泰达黄忠楼
- 文献传递
- 经头皮冠状切口联合上齿龈沟切口行颧上颌骨骨折整体复位术的手术配合被引量:1
- 2010年
- 总结经头皮冠状切口联合上齿龈沟切口行颧上颌骨骨折整体复位术的手术配合.做好术前患者访视、专科器械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加强配合工作,洗手护士掌握手术方法 步骤,密切配合操作.认为术前的精心细致的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袁玲
- 关键词:头皮冠状切口颧上颌骨骨折复位术手术配合
- 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三维头颅模型在颧上颌骨骨折畸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三维头颅模型在陈旧性颧骨颧弓骨折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2例颧-眶-上颌骨骨折患者,将CT扫描信息,输入三维图像重建工作站并进行三维重建,采用激光快速自动成形机进行模型成型,然后通过三维重建软件及模型进行复位,根据复位的结果指引手术。结果:三维重建模型可精确反映相应颧骨骨标志点的移位情况,根据模型设计进行手术,可准确地达到预定的复位效果。结论:针对颧-眶-上颌骨骨折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三维头颅模型进行术前模拟手术,可前瞻性了解手术效果,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 李伟忠张美超齐向东李少萍张磊涛黄宇
- 关键词:影像颧骨骨折
相关作者
- 王翔

- 作品数:30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圆孔 导板 卵圆孔 射频热凝治疗
- 汉斌

- 作品数:19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唇裂 根尖诱导成形术 颧上颌骨骨折 切口 移植整复
- 马秋霞

-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回顾性分析 颧上颌骨骨折 切口
- 张曦

- 作品数:29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瘢痕疙瘩 整形外科 NOTCH信号 瘢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胡图强

- 作品数:56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
- 研究主题:牙槽突裂 纳米羟基磷灰石 根管 复合板 电子根尖定位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