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46篇“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文章
用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多项临床数据;其中,临床数据包括成形手术效果良好的多名第一患者对应的第一临床数据,以及成形手术效果不佳的多名第二患...
贾崧淏姜文剑韩杰张宏家何怡华郝晓艳刘婷婷杨鲜
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RHD)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RHD疑似患者72例,均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以CR胸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查手段单独及联合对RHD的检出情况。结果:CR胸片示,RHD65例(90.28%),其他疾7例(9.72%);心电图异常51例(70.83%),其中以传导阻滞变占比最高,为19.44%,其次分别为心室肥大和心房肥大,分别占比16.67%和16.67%;与CR胸片结果对比,心电图对RH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0.77%(46/65)、28.57%(2/7)和66.67%(48/72)。72例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其中以二尖瓣反流最为多见,其占比为44.44%;与CR胸片结果对比,心脏彩超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83.08%(54/65)、42.86%(3/7)和79.17(57/72)%。与CR胸片检查结果对比,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对RH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0.77%、42.86%和86.11%,其均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在RHD的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指导临床后续疾患的相关治疗,促进其预后。
王彩云黄俊刘夏芸
关键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基于数据处理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认证方法及相关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认证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参保用户针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认证请求,该认证请求中携带有参保用户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认证数据。进一步地,服务器可以检测认证数据是...
王以泉
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价值探讨
2024年
探讨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取单独心电图检查,B组采取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和诊断结果。结果 B组的房室肥大和二尖瓣变检出率均高于A组;诊断结果中假阳率(2.70%)和假阴率(2.70%)均低于A组(8.11%、5.41%);灵敏度(96.97%)、特异度(75.00%)和诊断符合率(94.59%)均高于A组(93.10%、62.50%、86.4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可有效提高检查效率,提升诊断准确,为疾诊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党云倩
关键词:心脏彩超心电图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血量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行体外循环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外循环术后是否出现低心排血量,将人分为低心排血量组(52例)和非低心排血量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人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混杂变量,分析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与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关联。GRACE风险评分探讨支链氨基酸和传统标志物结合后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Cox回归评价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回归方程y=1-1/(1+e-z)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脑钠肽、肌钙蛋白I、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是低心排血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脑钠肽、肌钙蛋白I、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水平的升高,与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关联效应也更强。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结合,会提高GRACE风险评分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异亮氨酸联合脑钠肽前体对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效应最高。经Bootstrap自抽样,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较好。结论: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低心排血量密切相关。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加入传统标志物中,会提高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预后。
温萌张伟华马宁李明孙晓柯刘洋张俭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低心排血量体外循环脑钠肽
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分析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从2020年3月至2023年8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抽取例展开研究,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出的10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成形环组和De Vega组,每组54例。De Vega组采用De Vega成形术,成形环组采用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三尖瓣情况、心功能分级(NYNA)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形环组CO大于De Vega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三尖瓣瓣环直径、三尖瓣流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形环组三尖瓣反流面积小于De Vega组(P<0.05)。术后3个月,成形环组NYNA分级优于De Vega组(P<0.05)。成形环组并发症发生率(3.70%,2/54)低于De Vega组(16.67%,9/54),P<0.05。结论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可减少三尖瓣反流面积,改善心功能,并可提高手术安全
刘晓晨苏国宝周朝元李保春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房颤动与窦心律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左心耳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差异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心房颤动或窦心律人左心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人和风湿性心脏心律人各3例,术中取少许左心耳组织,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显著富集分析对lncRNAs靶基因进行生物功能分析,反向推测lncRNAs功能。结果:心房颤动组和窦心律组比较存在差异lncRNAs共38条(P<0.05),表达上调15条,表达下调23条,心房颤动组较窦心律组有显著差异的mRNAs有1475条(P<0.05),表达上调635条,表达下调840条。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左心耳中与心房颤动相关的差异表达的lncRNAs可能与心房颤动电重构、钙处理异常机制有关,且可能与代谢途径、心肌收缩、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相关。
谭宏伟李劲平熊琪聂永梅廖斌于风旭
关键词: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窦性心律长链非编码RNA左心耳
复脉益心方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心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9、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复脉益心方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心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水平、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erminal precursor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术后根据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复脉益心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MP-9、NT-pro BNP水平、心功能指标(每分钟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评分(社会限制、体力限制、症状、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悸、疲乏、气短、盗汗或自汗、心烦、失眠多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心悸、疲乏、气短、盗汗或自汗、心烦、失眠多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和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MMP-9和NT-pro 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每分钟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每分钟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限制、体力限制、症状及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社会限制、体力限制、症状及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王静唐云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置换术基质金属蛋白酶-9心功能
瓣膜修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近中期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三瓣(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膜修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1月—2022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风湿性心脏(RHD)患者38例。38例中,男10例、女28例,年龄38~69(53.2±8.8)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3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及以上反流20例,合并主动脉瓣中度及以上反流18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18例,合并三尖瓣中度及以上反流19例。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行三瓣膜修复术治疗。观察指标:(1)观察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术中经食管心动超声检查,观察瓣膜修复效果。(2)观察患者术后24 h胸腔、心包纵隔引流量,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房(CICU)住院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氧血症、严重心律失常、包积液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有无因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手术。术后出院前复查经胸心脏超声,观察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情况。(3)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有无瓣周漏、瓣膜修复后反流情况、二尖瓣舒张期峰值流速、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复查心电图,观察有无持续房颤;观察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因瓣膜反流需二次手术情况。结果(1)38例患者均完成三瓣膜修复。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7~205(138±3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149(106±26)min,手术时间96~255(161±55)min。术中经食管心动超声检查提示,术前主动脉缩流颈(4.2±0.7)mm;瓣膜修复后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2例,二尖瓣轻中度反流2例,其余患者无反流或轻微反流,均无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2)38例患者术后CICU住院时间2.0(2.0,2.5)d,胸腔、心包纵隔24 h引流量270(225,465)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氧血症、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无二次开胸
高雅萱庄皓舜杨蓉罗汉卿李捷王东进曹海龙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超声联合心电图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3年
探讨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联合应用心脏超声与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0例疑似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例资料收集起始时间:2020年2月,终止时间2023年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最终诊断依据为理结果,对不同诊断方法在房室肥大及二尖瓣变中的检查情况及诊断效能予以评价。结果 在90例患者中,心电图检出异常共计64例,占比为71.11%,心脏超声检出伴有不同程度房室扩大者87例,均伴有心脏瓣膜病变,其中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反流、联合瓣膜病变、二尖瓣增厚、二尖瓣狭窄、二尖瓣返流伴瓣膜增厚分别为45、14、12、7、5、4例。与心电图检查相比,心脏超声在左心房与左心室肥大中的检出率更高,(P<0.05),两者在右心室肥大及双心室肥大中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心脏超声在二尖瓣变中检出率更高(P<0.05);心电图+心脏超声诊断的敏感、特异及准确均较心电图与心脏超声单独检查高(P<0.05)。结论 将心脏超声与心电图联合运用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其检出率得到了一定上升,诊断效能更优,可倡导临床推广应用。
李娜
关键词:心脏超声心电图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病变

相关作者

徐志云
作品数:953被引量:2,682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
张宝仁
作品数:675被引量:2,336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风湿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
王志农
作品数:456被引量:1,805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标准化病人 医学教育 手术治疗
李莉
作品数:3,089被引量:13,436H指数:4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 高血压
孙超峰
作品数:115被引量:372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增龄性变化 高血压 窦房结 长QT综合征 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