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0篇“ 食管腺癌“的相关文章
- 一种治疗食管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食管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组分包括黄芪、党参、灵芝、蒲公英、枸杞、红枣、藤梨根、青黛、无花果、半枝莲、山豆根、龙葵、姜半夏以及甘草。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能够用于制...
- 粟杨单晶罗丹邓梦怡
- m6A RNA甲基化调控因子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谱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N6-甲基腺苷(m6A)RNA甲基化调控因子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其预后价值,构建基于m6A调控因子的风险模型,用于预测患者生存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81名食管腺癌患者和11名对照患者的RNA-seq数据及临床预后信息。使用Limma包分析m6A RN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和LASSO算法构建包含五个m6A因子的风险模型。结果:17个m6A因子在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YTHDC2、EIF3A与T、N分期,IGF22BP1与远处转移相关。Cox分析和LASSO回归确定RBMX、HNRNPA2B1、WTAP、VIRMA四个预后因子并构建风险模型。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风险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结论:m6A因子的表达与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所构建的风险模型为预后预测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参考。
- 马爽唐锦浩王在瑞赵晓慧
- 关键词:食管腺癌预后
- 原发性胸下段和腹部食管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和验证
- 202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下段和腹部食管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接受治疗的1537例原发性胸下段和腹部食管腺癌患者资料,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076)和验证集(n=461)。描述训练集的生存状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针对训练集数据,建立生存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5年生存率为17.19%(185/1076),平均生存期为38.00(22.00~56.0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放化疗情况以及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与患者的生存状况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放化疗情况是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训练集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C值为0.735±0.014,患者1年、3年、5年生存情况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0.740、0.765。结论基于原发性胸下段和腹部食管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患者的生存预测具有良好的效能。
- 庄桂武张朝军张五星刘业星
- 关键词:食管腺癌列线图放疗
- 基于SSP1和TGFB1与食管腺癌发生、预后和免疫浸润关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食管腺癌(EAC)基因表达数据,阐明EAC发病的潜在核心基因与肿瘤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为EA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靶标。方法:在GEO数据库检索“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下载包括EAC和食管正常组织的高通量芯片数据集GSE13898、GSE26886、GSE74553和GSE92396。采用R软件的limma包筛选EAC组织和食管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通过韦恩图获取共同DEGs,采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后导入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基因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验证核心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门户(UALCAN)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核心基因与EAC患者预后和临床资料的关联性,采用肿瘤免疫评价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核心基因与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采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LinkedOmics数据库获得的核心基因中正相关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对GEO获得的4个数据集的DEGs取交集,共获得340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127个,下调基因213个。经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筛选后,最终获得评分最高的关键核心基因分泌型磷蛋白1(SP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GEPIA数据库分析,与食管正常组织比较,癌组织中SPP1和TGF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PP1低表达组EAC患者1、3和5年总体生存期均高于SPP1高表达组(HR=10.1,P<0.05;HR=3.09,P<0.05;HR=2.32,P<0.05),TGFB1低表达组EAC患者5年总体生存期高于TGFB1高表达组(HR=2.36,P<0.05)。UALCAN数据库分析,与食管正常组织比较,Ⅱ-Ⅲ期及N1-N2期淋巴结转移的EAC患者癌组织中SPP1和TGF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MER分析,SPP1和TGFB1 mRNA表达水平与EAC患者癌组织中巨噬细胞(r=0.353,P<0.01;r=0.187,P<0.05)和树突状细胞(r=0.236
- 王元国张鹏
- 关键词:食管腺癌生物信息学预后
- IL-17A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NF-κB/COX-2信号轴的调控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环氧合酶-2(COX-2)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0例食管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清,同时收集10例做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的食管上皮组织和血清,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L-17A和COX-2蛋白的表达,real time-PCR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17A mRNA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c(RORc)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食管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7A的含量。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食管腺癌O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L-17A(100 ng/mL)组和IL-17A(100 ng/mL)+PDTC(100μmol/L,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组,Western blot法检测OE19细胞中p50、p65、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腺癌组织中IL-17A阳性染色细胞数高于癌旁组织;相较于癌旁组织,食管腺癌组织中IL-17A和RORc mRNA水平增多(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食管腺癌患者血清中IL-17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比较,食管腺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染色面积更大更深。与对照组相比,IL-17A组OE19细胞中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IL-17A组相比较,IL-17A+PDTC组细胞中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IL-17A表达在食管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均增加。在食管腺癌OE19细胞中,IL-17A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COX-2的表达量。
- 冯诚刘冬张军张蓉吴菁程妍
- 关键词:食管腺癌白细胞介素17A环氧合酶-2NF-ΚB信号通路
- T1~3N0M0期食管腺癌围手术期放疗的生存获益: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归性研究
- 2024年
- 背景:围手术期放疗对淋巴结阴性食管腺癌患者的预后是存在争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期为T1~3N0M0的可切除食管腺癌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放疗的预后情况。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检索诊断为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数据。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消除基线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og-rank法评价手术前后接受辅助放疗和单独手术患者的生存差异,利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图。结果:在2672例食管癌患者(T1~3N0M0)中,有985例患者行手术 + 围手术期放疗,1687例患者行单纯手术切除。倾向性匹配前,单纯手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64.2%优于手术 + 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44.9%;仅行手术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也更好(71.8% vs 47.9%)。倾向性匹配后,单纯手术组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58.5%)优于手术 + 放疗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45.3%)。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倾向性匹配前,手术 + 放疗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HR = 1.40;95% CI: 1.16~1.69;P = 0.003)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 (HR = 1.48;95% CI: 1.17~1.86;P = 0.005)更差。生存分析显示,手术联合围手术期放疗对T1~3期食管腺癌患者没有生存获益。分期为T1的患者,单纯手术组的生存率高于手术 + 围手术期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相比,接受手术 + 放疗的T2~3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提高。结论:分期为T1~3N0MO的食管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放疗价值有限,围手术期放疗不能为T2~3期食管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益处,可能是T1期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 马英骥宿佳琦马长波范连均高燕飞殷蓓蓓
- 关键词:放疗
- 不同年龄非远处转移性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
- 许智
- 肠上皮化生在Barrett’s食管进展为食管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EAC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足20%.Barrett’s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是目前唯一已知的EAC癌前病变,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BE有更高的风险进展为EAC,探究IM的发生机制,寻找BE的针对性治疗靶点,成为预防肿瘤的重要措施.胆汁酸反流被认为是IM发生的重要因素,并促进BE向EAC进展,但胆汁反流诱导肠化、癌变的分子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IM发生的环境、意义、细胞起源学说,胆汁反流的毒性作用以及IM向肿瘤进展的分子改变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BE中IM的认识,为早期干预BE和防治EAC提供证据.
- 李海素褚传莲
- 关键词:肠上皮化生胆汁酸食管腺癌表观遗传学
- p38MAPK及EMT在食管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参与恶性肿瘤的快速增殖、迁移及凋亡过程。研究证实食管腺癌(EAC)的发生、发展与MAPK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1〕。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作为监测肿瘤形成和发展的生物标志物,在食管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p38MAPK信号通路及EMT在EA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钟江利王红赵凌苇
- 关键词:食管腺癌
- 用于巴雷特食管发病机制的系统和方法以及揭示食管腺癌发展的标志物
- 本申请提供了使用以下标志基因/蛋白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评估受试者患食管腺癌的风险的方法:ISG15、LTF、CNDP2、DAD1、SET、UBE2N、S100P和GPI。还提供了用于确定受试者中一种或多种食管腺癌风险因素的...
- 乔·阿卜杜苏梅特·K·米塔尔德文德拉·K·阿格拉瓦
相关作者
- 王雯

- 作品数:273被引量:1,363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 内镜
- 房殿春

- 作品数:905被引量:4,105H指数:2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幽门螺杆菌 BARRETT食管 端粒酶
- 王蓉

- 作品数:63被引量:28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食管腺癌 BARRETT食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NF-ΚB 免疫组化
- 李达周

- 作品数:102被引量:391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胰胆管造影术
- 李兆申

- 作品数:2,265被引量:18,591H指数:5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内镜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