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5 篇“ 骨化症 “的相关文章
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症 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近期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症 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症 患者23例,其中17例资料完整并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纳入本研究,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并进行分型和影像学测量,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按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并计算改善率,评估患者满意度,记录并发症 。结果根据后纵韧带骨化 (OPLL)形态学分型:连续型12例,局部型1例,间断型2例,混合型2例。术前椎管侵占率为(67±0.09)%;椎管侵占面积为(40±0.10)%,颈椎K线阳性(+)15例,阴性(-)2例。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43.3%,优3例,良3例,可11例,差0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颈5神经根麻痹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结论重度颈椎OPLL的患者应该个性化选择手术方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治疗重度颈椎OPLL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关凯 王飞 高伟涛 李朋斌 杨建祥 周铁仁关键词: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后路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屈曲位K线阴性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症 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double-door laminoplasty,PDL)治疗屈曲位K线阴性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症 (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C-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骨科接受PDL治疗的68例C-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以上。根据屈曲位K线情况分为实验组(n=29):患者为中立位K线阳性,屈曲位K线阴性;对照组(n=39):患者为中立位K线阳性,屈曲位K线阳性;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术前术后C_(2~7)Cobb角、颈椎活动度(ROM)、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JOA评分及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和并发症 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对比,实验组椎管侵占率[(56.40±10.12)%]明显高于对照组[(29.38±9.35)%](P<0.05),而且实验组术前JOA评分[(8.91±2.49)分]明显小于对照组[(11.10±1.23)分](P<0.05);影像学指标对比:在末次随访时,两组术后C_(2~7)Cobb角、C_(2~7)活动度较术前均出现下降,但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_(2~7)Cobb角、C_(2~7)活动度丢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对比:对照组JOA评分由术前[(11.10±1.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3.91±3.19)分](P<0.01),平均改善率[(60.21±38.80)%];实验组JOA评分由术前[(8.91±2.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1.91±3.49)分](P=0.036),平均改善率[(31.81±39.25)%];两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平均N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的平均VAS评分虽然出现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PDL对于颈椎屈曲位K线阴性的C-OPLL患者,可以改善其神经功能,但其JOA改善率明显低于K线阳性患者。 徐辰 强晓军 张大鹏 徐鹏 王静关键词:JOA评分 K线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症 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年 后纵韧带骨化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好发于颈椎的异位骨化 性病变,目前对其生理病理学的认识尚不清楚,其发生发展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神经根因骨化 物受压而出现的一组神经功能障碍症 候群。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症 状体征可以做出诊断,依据X线片能够看到椎体后方形成的骨化 物,磁共振能够评估脊髓、神经根的受压程度,CT能够更好地评估骨化 物并进行分型。临床中无症 状患者可以行保守治疗,但需要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并接受合理的临床指导,存在脊髓压迫及神经根症 状的患者倾向于手术治疗,但根据患者症 状体征及分型手术入路的选择有所不同。 刘永强 李晓生 周纪平 李学慧关键词: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 手术入路 胸椎黄韧带骨化 症 图像病变区域分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胸椎黄韧带骨化 症 图像病变区域分割方法,属于医学影像分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患者的椎体截面图像;将所述椎体截面图像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目标检测模型,得到椎管区域图像;将所述椎管区域图像输入预先训练好的语... 翟吉良后纵韧带骨化 症 患者基因变异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通过对后纵韧带骨化 症 (OPLL)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提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3例OPLL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WES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与OPLL相关的基因变异。结果:在2例OPLL患者中发现了ENPP1基因的2个错义变异,其中患者1携带1个c.T802C(p.Tyr268His)杂合变异,患者2携带1个c.T253C(p.Cys85Arg)杂合变异和1个c.T802C(p.Tyr268His)杂合变异。2个变异位点在不同物种中均具有高度保守性,多种蛋白预测软件均预测变异有害或可能有害,表型分析发现2例患者均发生了颈椎、胸椎OPLL及黄韧带骨化 症 。患者2血清磷水平在正常低限,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正常值。结论:ENPP1基因变异可能是OPLL患者的致病原因。该研究丰富了ENPP1基因变异谱,也为今后OPLL患者应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分子诊断依据。 陈欣 张立 张立 赵衍斌 周非非 潘胜发 王少波 刁垠泽 孙宇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 基因变异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症 肥胖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2024年 目的:探索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症 (OPLL)肥胖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特征。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下载颈椎OPLL相关的转录组数据集GSE69787,与Gene数据库中肥胖相关基因进行筛选,获得颈椎OPLL肥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DAVID软件和R软件对肥胖相关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将数据可视化,并通过cytoHubba工具包计算得到中心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中心基因在颈椎后纵韧带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GSE69787数据集与肥胖相关基因筛选得到24个颈椎OPLL肥胖相关DEGs,构建并计算这24个肥胖相关DEGs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终筛选出10个中心基因。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10个肥胖相关DEGs主要富集于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及其调控、骨化 、炎症 反应调控、骨矿化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和生物信号通路。最后通过qRT-PCR验证发现LEP、IGF2、IL18、BMP2和LOX在颈椎OPLL组韧带组织中高表达(P均<0.05),MMP9、PTGS2在颈椎OPLL组韧带组织中低表达。结论:LEP、IGF2、IL18、BMP2、LOX、MMP9、PTGS2是颈椎OPLL患者与肥胖相关的基因,其异常表达可能与颈椎OPLL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可能为合并肥胖的颈椎OPL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蒋安龙 费希状 董放 王玉玞 闫景龙 陈光华 姬烨关键词: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肥胖 基因 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 症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 症 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应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例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 症 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9~73岁、平均54.5岁;病程4~37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8~3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胸背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7.06±0.85)分、(2.88±0.62)分、(1.81±0.54)分、(1.25±0.45)分,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3个月和6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2.43±1.26)分、(20.69±1.62)分、(23.62±1.20)分、(26.25±1.07)分,术后各时间段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68.9±3.3)%、(30.9±2.5)%、(19.0±3.0)%、(13.1±2.9)%。术后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 症 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疗效明确。 郑科 倪志豪 董洲 祁家龙 韩国嵩 单涛 曾宪琦 王善松关键词:黄韧带骨化 胸椎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 症 6例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 症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轴位上最严重程度分型,单边型1例,双边型2例,桥接型3例;侵犯节段为T10/112例,T11/121例,T9/10、T10/111例,T10/11、T11/121例,T10/11、T11/12、T12/L11例。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行单侧减压2例、双侧减压1例,双节段行单侧减压1例、双侧减压1例,三节段行双侧减压1例,手术时间112~221 min,(158.2±43.0)min。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6例随访6~15个月,(10.2±2.4)月。术后1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从术前(6.20±0.35)分降至(1.55±0.27)分,术后3个月疼痛均消失,术后6个月下肢无力、麻木、二便功能障碍均消失。随访期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或再次手术。结论UBE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TOLF,手术可行、安全,早期疗效满意。 李军杰 张彦军 邓强 杨镇源 罗林钊 刘晏东 田宏晶 刘鑫锋关键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椎管减压术 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症 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4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症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 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 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 范围和形态分为4种类型:①连续型;②局灶型;③节段型;④混合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殷若恒 刘加伟 蒋伟宇 蒋伟宇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 局灶型 脊髓损害 椎管容积 节段型 脊柱内镜技术在胸椎黄韧带骨化 症 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胸椎黄韧带骨化 症 (TOLF)是胸椎黄韧带的纤维组织转化为骨性组织的病理性异位骨化 疾病,常导致胸椎管狭窄和胸脊髓神经受压。TOLF患者出现脊髓神经压迫症 状时,通常需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脊髓神经损伤风险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尝试将显微内镜、经皮椎间孔镜和单侧双通道内镜等脊柱内镜技术用于TOLF的治疗,在实现脊髓神经充分减压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骨质,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由于胸椎解剖结构特殊,内镜手术治疗胸椎疾病应重点关注安全性,建议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开展,并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 王湘斌 王翀 李勇 李韬 隆宇斌关键词:胸椎 黄韧带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显微内镜
相关作者
陈德玉 作品数:530 被引量:3,249 H指数:3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 袁文 作品数:1,049 被引量:5,499 H指数:3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陈宇 作品数:278 被引量:1,124 H指数:19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纵韧带骨化 后纵韧带骨化症 钛网 王新伟 作品数:405 被引量:2,300 H指数:2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生物力学 后纵韧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贾连顺 作品数:1,685 被引量:11,099 H指数:45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