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82篇“ 骨性结构“的相关文章
不同矢状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三维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的差异。方法纳入68例年轻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矢状面型分类分为Ⅰ类组、Ⅱ类组和Ⅲ类组。应用InVivo 5软件对所有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对与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相关的17个研究项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不同矢状面型患者左右侧关节的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类和Ⅲ类患者相比,Ⅱ类患者的髁突长轴径更小,关节结节后斜面更陡峭,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空间位置更靠后。与Ⅰ类和Ⅱ类患者相比,Ⅲ类患者髁突水平角更小,关节结节高度更低。结论不同矢状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结构、关节结节形态结构以及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空间位置均存在明显差异。
王博常新
关键词:矢状骨面型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骨性结构
基于结构三维重建的导航误差矫正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结构三维重建的导航误差矫正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手术中的手术部位的当前内窥镜视频序列中的各帧目标结构图和当前内窥镜位姿序列输入至三维重建模块,重建得到当前内窥镜视频序列对应的目标结构三维...
刘宏斌张楠赵文涛王茂霖张子惠
一种面部结构的构建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部结构的构建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点云数据集作差得光学点云数据;从光学点云数据得第一CT生成数据;据第一CT生成数据和CT测量数据更新;从第一CT生成数据得第一点云生...
王卫庆 苗鹏 田超楠 沈力韵 杜东 宁光 廖洪恩
盂肱关节结构对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影响
2024年
目的通过对盂肱关节结构行三维CT重建分析,明确其对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24年1月收治的48例单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不稳组)及46例非肩关节疾病就诊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别、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组患者年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肩胛盂三维CT重建检查,测量肩胛盂高度、肩胛盂宽度、肩胛盂高宽比、肩胛盂倾斜角、肱头包含角及肩胛盂扭转角等盂肱关节形态学参数。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并分男、女别分别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间比较以及男、女别两组间比较均显示,不稳组的肩胛盂高宽比大于对照组,肩胛盂宽度和肱头包含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肩胛盂高度、肩胛盂倾斜角及肩胛盂扭转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森林模型准确度为0.84,结果示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前4位分别是肩胛盂高宽比、肱头包含角、年龄、肩胛盂宽度。结论肩胛盂高宽比和肱头包含角是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陈毅陈毅庞龙郭斌张春森唐新
关键词:盂肱关节三维CT重建
关节盘前移位对颞下颌关节结构关系影响的三维影像学测量研究
2024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测量分析3种不同关节盘状态下,颞下颌关节(TMJ)相关结构的改变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病门诊同时行MRI与锥形束CT检查的52例患者,其中女46例,男6例,年龄(27.8±8.3)岁。根据MRI检查结果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关节盘位置正常(NADP)组、可复关节盘前移位(ADDWR)组及不可复关节盘前移位(ADDWoR)组,每组各28侧TMJ。对各组锥形束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模型分别记录髁突体积(CV)、髁突表面积(CSA)、关节窝体积(FV)、关节窝表面积(FSA)、髁突在关节窝中体积占比(CV%)、髁突在关节窝中表面积占比(CSA%)、关节腔上间隙(SJS)、关节腔前间隙(AJS)、关节腔后间隙(PJS)以及关节腔内侧间隙(MJ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改变情况。结果CV和CSA在关节盘正常至不可复前移位的病理进展中均发生显著变化(F=10.79,P<0.001;F=10.95,P<0.001)。NADP组和ADDWR组的CV、CSA和SJS[分别为(1834.90±667.67)和(1747.34±369.42)mm^(3),(859.27±216.01)和(838.23±118.82)mm^(2),(2.22±0.88)和(1.94±0.64)mm]均显著大于ADDWoR组[分别为(1256.29±418.27)mm^(3)、(669.14±150.26)mm^(2)、(1.45±0.57)mm](t=4.31,P<0.001;t=3.66,P<0.001;t=4.27,P<0.001;t=3.80,P<0.001;t=4.11,P<0.001;t=2.63,P=0.010)。NADP组MJS[(5.03±1.41)mm]显著高于ADDWR组[(3.86±1.32)mm](t=3.00,P=0.004),ADDWR组MJS显著高于ADDWoR组[(4.91±1.65)mm](t=2.63,P=0.009)。ROC曲线分析显示,CV、CSA、SJS对鉴别NADP与ADDWoR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7、0.76、0.76,CV、CSA、SJS对鉴别ADDWR与ADDWoR效果的AUC值分别为0.80、0.80、0.72。MJS对鉴别NADP和ADDWR、ADDWR和ADDWoR的AUC值分别为0.73和0.69。结论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的髁突在三维层面上改变明显,CV、CSA、SJS和MJS的变化与�
刘旭李晨曦李晨曦龚忠诚塞比努尔·吐尔孙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移位三维重建技术
基于CT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技术探究肩胛结构退变与肩袖损伤的相关
张文彬
远端冠状位结构匹配在桡远端折治疗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冠状位结构匹配(coronal bone structure matching,CBSM)在桡远端折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39例桡远端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2~65(48.9±16.3)岁,39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次日复查X线片依据CBSM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分为匹配组及不匹配组。匹配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2~64(48.0±16.2)岁;折AO分型,C1型6例,C2型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6 d;合并尺茎突折9例。不匹配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2~65(48.8±15.8)岁;折AO分型,C1型4例,C2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合并尺茎突折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桡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及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腕关节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腕关节及前臂的活动度。应用Gartland-Werley法评价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6~14(9.5±4.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折不愈合、折移位发生。末次随访,不匹配组VAS高于匹配组[(2.5±1.3)分vs(1.6±1.0)分]、前臂旋前活动度小于匹配组[(70.5±12.6)°vs(80.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腕关节活动度(旋后、掌屈、背伸)及腕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远端折患者术后CBSM不匹配,术后容易发生腕关节疼痛及旋前活动受限。
刘恒山寿康全朱高波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内固定
夜磨牙对颞下颌关节结构影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2024年
本文旨在对夜磨牙使颞下颌关节结构产生的作用及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我们发现,夜磨牙可能对颞下颌关节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颞下颌关节在刺激下可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仍需要在该领域不断努力以探索夜磨牙对颞下颌关节形态学影响,为夜磨牙–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提供诊疗思路。
王艳艳龚忠诚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夜磨牙颞下颌关节紊乱髁突
夜磨牙及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对颞下颌关节结构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王艳艳
基于脊柱-盆-髋关节影像学参数分析成人臀肌挛缩对结构的影响
目的: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一种由许多因素引起的以臀肌、髂胫束及其阔筋膜挛缩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髋关节外旋外展畸形和屈曲内收受限是该病的典型临床特征。目前对于GMC患...
张诗颖
关键词:臀肌挛缩冠状位骨性结构

相关作者

胡敏
作品数:816被引量:2,355H指数:2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牵张成骨 下颌骨缺损 髁突
曹均凯
作品数:121被引量:32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成骨分化 颞下颌关节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镁黄长石 偏侧咀嚼
王照五
作品数:136被引量:40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 CBCT 倾斜角 偏侧咀嚼
石校伟
作品数:115被引量:33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锥形束CT CBCT 颞下颌关节 不同体位 偏侧咀嚼
姜华
作品数:95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