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8篇“ 骨膜反应“的相关文章
MRI对骨肉瘤骨膜反应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MRI在检测骨肉瘤骨膜反应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确诊为长骨骨肉瘤患者的X线摄影(DR)和MRI图像进行盲法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否检测出骨膜反应以及在DR和MRI图像中分别评估每种骨膜反应的亚型,主要包括层状骨膜反应、针状骨膜反应和Codman三角。结果在检出骨肉瘤骨膜反应方面,MRI成像的敏感度为97.2%,对层状骨膜反应、针状骨膜反应、Codman三角的敏感度分别为75.0%、63.6%、5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89.2%、89.7%。MRI与DR在对骨肉瘤侵袭性骨膜反应的分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骨肉瘤骨膜反应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在侵袭性骨膜反应的分类上与DR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
何元林兰思琴郭辉
关键词:骨膜反应骨肉瘤磁共振成像X线摄影
X线与CT和MRI对骨肉瘤患者软组织肿块、瘤骨征象、骨膜反应的诊断准确性分析
2023年
观察分析X线、CT、MRI诊断骨肉瘤病人软组织肿块、瘤骨征象、骨膜反应等征象显示出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1年2月-2023年2月纳入研究病例的选取时间,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上述时间段内的88例骨肉瘤病人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对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骨肉瘤的主要发病部位以股骨为主,占比达到36.36%。三种检查方法诊断骨肉瘤均可显示出较高诊断准确率,组间比较显示出相似性(P>0.05)。三种检查方法对骨肉瘤病人的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瘤骨征象的诊断准确性未显示出明显的组间差异性(P>0.05)。骨膜反应、Codman角的诊断准确率显示出组间比较差异性(P<0.05),其中MRI的骨膜反应诊断准确性更高(79.55%),X线的Codman角诊断准确性更高(45.45%)。结论 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均可应用于骨肉瘤的诊断工作中,三者各具优势并显示出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其中X线的Codman角诊断准确性更高,MRI的骨膜反应诊断准确性更高,临床诊断可结合不同检查方法的特点开展联合性综合检查,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度,为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唐继亮高洁茹
关键词:MRI骨肉瘤骨膜反应
磁共振成像对骨肉瘤骨膜反应的评估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检测骨肉瘤骨膜反应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连续性收集自2016-2021年具有病理结果的长骨骨肉瘤病例218例,对该218例患者的DR图像和MRI图像进行盲法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两种影像学...
何元林
关键词:骨膜反应骨肉瘤磁共振成像
骨转移瘤针状骨膜反应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伴有针状骨膜反应的骨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例经病理证实为转移癌的伴有针状骨膜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ECT、CT检查、MRI检查,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的临床表现及原发癌的部位。结果:患者9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62岁,原发癌分别为胃癌4例、肺癌2例、前列腺癌1例、肝癌1例,还有一例是原发灶不明确的腺癌。其中转移灶表现为针状骨膜反应的转移部位为肩胛骨2例,肱骨近端2例,肋骨1例,转移方式以溶骨性转移为3例、成骨性转移为6例,MRI表现为6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检查中心部无液化坏死较均匀强化。结论:伴有针状骨膜反应的骨转移瘤患者,年龄均较大,高龄患者中发现针状骨膜反应的病变时,不仅要考虑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还要考虑转移瘤的可能性。
吴洙庆储成凤
关键词: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转移瘤磁共振成像
骨膜三角、针状骨膜反应与骨病变良恶性的关系
目的:  分析骨膜三角、针状骨膜反应征象与骨病变良恶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经病理结果证实并有骨膜反应的病例共897例,按病理结果分成恶性病变组(85例)和良性病变组(812例)。恶性组内包括:骨肉瘤54例,软骨肉瘤...
刘树宁
关键词:恶性病变良性病变
文献传递
骨膜三角及针状骨膜反应征象与骨病变良恶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骨膜三角、针状骨膜反应征象与骨病变良恶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行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有骨膜反应的病人897例,根据病理结果分成恶性病变组85例、良性病变组812例,比较两组骨膜三角、针状骨膜反应征象的出现情况。结果恶性病变组影像学表现为骨膜三角征象43例(50.6%),良性病变组6例(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60.6,P<0.01)。恶性病变组影像学表现为针状骨膜反应30例(35.3%),良性病变组4例(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46.1,P<0.01)。结论骨膜三角、针状骨膜反应征象在良恶性骨病变中均可出现,但多见于恶性骨肿瘤,少数情况下也可见于快速进展的多种良性骨病变。
刘树宁徐文坚陈海松
关键词:骨疾病放射摄影术
糖尿病大鼠的骨膜反应及染料木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骨膜反应的动态演变及染料木素(Gen)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糖尿病组(DM);Gen低剂量干预组(Gen Low);Gen高剂量干预组(Gen High)(30 mg·kg-1·d-1)。每天1次,灌胃给药(4.0 mg/kg)10周,每组20只。对各组大鼠骨膜作组织病理学分析及组织计量学测定;利用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法观察胶原纤维沉积变化;墨汁灌注行边缘微血管密度测定。结果 DM组骨膜厚度等均明显小于CON组(P<0.01);微血管密度增大,但渗透性大。Gen High骨膜厚度明显减少(P<0.01)。结论糖尿病先后出现骨膜水肿、增生、退化等骨膜反应。Gen对糖尿病的骨膜反应具有改善保护作用。
陈海英林冬梅王希张趁华
关键词:骨膜骨膜反应染料木素骨祖细胞胶原纤维墨汁灌注
放射状骨膜反应--胸骨骨髓瘤的少见影像表现被引量:2
2016年
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以颅骨、锁骨、骨盆、脊柱、肱骨和股骨近端好发。首发症状于胸骨的骨髓瘤少见。极少数病例可见放射状骨膜反应。我们诊断2例,现报道如下。
李玉清刘记存郭哲张泽坤宋岩
关键词:骨膜反应影像表现增生性疾病股骨近端首发症状浆细胞
软骨母细胞瘤骨膜反应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骨膜反应影像与病理变化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多。文中观察CB的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变化,为肿瘤诊断提供病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CB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重点观察骨膜反应的基本病变。结果 67例中32例出现骨膜反应(47.8%),发生在长骨25例,扁骨7例。20例位于骨骺和骨端附近,其中髋关节周围17例,占53.1%。29例X线片示软组织肿胀,脂肪线模糊变形。25例CT检查见骨膜反应环绕肿瘤膨胀区外缘,局部形成线状或薄层骨质增生,4例出现皮质断裂或塌陷,3例形成软组织肿块。13例MRI显示长骨骨膜反应与骨皮质平行的薄层长T1、短T2信号,并可见骨皮质旁细线状高信号,横轴位上皮质低信号伴周围软组织的中等信号。组织学上骨膜反应的表现多种形态,其中32例见骨膜水肿,纤维组织和血管增生,18例表现多量炎细胞浸润并见形成淋巴滤泡,9例表现滑膜炎及17例层状骨膜新生骨形成。免疫组化显示CD34、CD105血管阳性,D2-40淋巴管阳性,未见肿瘤累及脉管。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层状骨膜反应常见,具有其特征性变化,认识其基本病理变化有助于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
方三高印洪林袁菊史玉振陆珍凤肖蔚于波季学满周晓军
关键词:软骨母细胞瘤骨膜反应病理
CT各向同性成像对骨膜反应的显示研究——与平片及病理对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各向同性CT图像对骨膜反应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对于拟诊长骨病变的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和64层CT各向同性扫描;对其中48例手术病理证实有骨膜反应者采用双盲法阅读其X线平片、CT横断位及长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比3种方法显示骨膜反应的平均评分与病理的符合率,并行χ2检验。结果各向同性的CT长轴位MPR图像对骨膜反应的显示能力明显好于CT横断位图像(χ2=7.22,P<0.05),但与X线平片无明显差异(χ2=0.98,P>0.05)。结论 CT常规扫描显示骨膜反应的难点已基本由各向同性CT长轴位MPR图像解决。
陈海松李晓飞韩燕徐文坚柳澄
关键词:骨膜

相关作者

陈海松
作品数:88被引量:709H指数:1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64层CT 体层摄影术 骨肿瘤
丁晓毅
作品数:181被引量:82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骨巨细胞瘤 MRI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马立公
作品数:60被引量:191H指数:7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CT CT诊断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MRI
陈克敏
作品数:862被引量:5,398H指数:3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马新发
作品数:13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转移瘤 放射摄影术 骨转移瘤 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