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筛选GEO与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中有关骨骼肌减少症的相关基因并进行合并;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将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进行拓扑学分析,确定核心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使用AutoDockTools等软件对药物关键分子与疾病关键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探究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生物功能,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主要信号通路。结果:共得到黄芪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55个,骨骼肌减少症相关基因靶点1057个,药物-疾病交集靶基因36个,主要包括Akt1、p53、VEGFA、TNF、ESR1等“;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显示槲皮素、华良姜素、联苯双酯、7-O-methylisomucronulatol、异鼠李素等药物活性成分在治疗骨骼肌减少症中发挥作用;分子对接验证实现了5种主要活性成分与5种关键靶点蛋白的对接,结果发现其均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GO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主要与调控炎症反应及凋亡过程的正调控、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细胞衰老等生物学过程有关,并影响蛋白质结合、转运活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结合、肌动蛋白结合、生长因子活性、蛋白磷酸酶抑制剂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分析显示靶点基因主要富集在癌症、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骨骼肌减少症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群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尿酸作为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具有抗氧化与促氧化及促炎症反应的双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生发展。此文就二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截止至2022年2月7日有关血尿酸水平与骨骼肌减少症关系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经检索共发现4篇关于血清尿酸水平与肌少症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其中3项研究针发现一定水平范围内的SUA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1篇研究结果提示随着SUA水平的增加,肌少症的发病风险增加。且血清尿酸水平与肌少症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目前关于血清尿酸水平与肌少症发病风险之间的研究结果尚存争议,可能是由于尿酸在人体内的不同作用导致,未来需要更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二者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