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2篇“ 高位硬膜外阻滞“的相关文章
-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高位硬膜外阻滞(HEA)治疗心脏瓣膜病心衰的作用。方法:对19例心脏瓣膜病心衰患者进行HEA治疗28 d,观察该方法的疗效。结果:心脏瓣膜病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74%,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缩小(P<0.05),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HEA治疗心脏瓣膜病心衰效果显著。
- 李丹刘凤岐周晋刘巍马丹云凤祥李璐依霏李舒曲仁海
- 关键词:高位硬膜外阻滞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N-端脑利钠肽前体
- 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TAE)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情况。结果用药后,对照组患者的LF、HF以及LF/HF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LF、HF以及LF/HF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 TAE可相对提高迷走神经张力、阻滞交管神经活性,使冠状血管扩张,改善心肌缺氧情况,从而起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 张海岩
- 关键词:高位硬膜外阻滞冠心病心率变异
- 频域分析法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明确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植物神经调节作用及治疗意义,以便为这一新方法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Ⅱ-Ⅳ级冠心患者60例,随机分成二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Ⅱ组患者选取T4-5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以微量注射泵继续输注0.8%利多卡因约2~3 ml/h,持续5 d,给药后30 min,12 h,24 h,72 h,120 h分别记录患者的HRV低频(LF),高频(HF)及低高比值(LF/HF),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内科治疗患者,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而应用高位硬膜外阻滞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下降明显,高位硬膜外阻滞后,患者LF、HF、LF/HF均降低(P〈0.05),LF降低程度显著大于HF的降低程度,LF/HF同时降低(与阻滞前相比P〈0.05),阻滞12 h之后患者HRV的各项指标与3 min之内相比略有升高,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可相对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局限性、可逆性地阻滞T1-5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传入和传出纤维,引起冠状血管扩张,由此改善缺血区的血供和氧供,对于冠心病临床治疗具有可行性。
- 刘晖屈军刘锦
- 关键词:频域分析法高位硬膜外阻滞冠心病心率变异性
- 高位硬膜外阻滞导致偏瘫1例原因探讨及经验教训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1例高位硬膜外阻滞导致偏瘫的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我院1例诊断为右乳腺癌术后;右上肢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会诊讨论记录和病情演变过程。结果:高位硬膜外阻滞并发症一般比较严重,副肿瘤综合征虽然在临床上少见,但也要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操作安全。
- 王超张广建
-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偏瘫
- 高位硬膜外阻滞改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症状1例
- 2015年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为临床罕见病,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将我们通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方法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报告如下。
- 刘扬刘凤权闫妍徐红刘凤岐
- 关键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高位硬膜外阻滞交感神经
-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围生期心肌病1例
- 2014年
-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自身免疫是指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史的妊娠妇女妊娠期间的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出现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甚至心力衰竭的心肌疾病,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疾病。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我院通过高位硬膜外麻醉方法治疗该病,现报告如下。
- 刘扬刘凤权刘凤岐闫妍徐红
- 关键词:围生期心肌病高位硬膜外阻滞交感神经心力衰竭
- 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在肺癌根治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在肺癌根治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3例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行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全麻诱导插管前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时、手术探查时和术毕拔管时与对照组比较,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麻醉更稳定,有利于早期拔管和术后镇痛,从而减少肺炎、肺不张和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
- 李孟军
- 关键词:静脉复合全麻硬膜外麻醉肺癌根治术
-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将期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心率变异性情况。结果:HRV治疗前后相比,观察组LF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HF、LF/HF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LF、HF、LF/H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PNN50、RM SSD、SDNN、SDANN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高位硬膜外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疗效肯定,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治疗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 刘锦刘晖屈军
- 关键词:高位硬膜外阻滞冠心病临床疗效
- 低浓度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在胸壁手术的临床应用
- 2011年
- 以往高位硬膜外阻滞,由于局麻药对感觉、运动神经的双重阻滞而对呼吸、循环影响大,患者常有烦躁不适、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其安全性受到普遍关注。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具有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在低浓度小剂量时,几乎只产生感觉神经阻滞,是有效的镇痛药。鉴于此特点,我们将其低浓度用于无需肌松的高位硬膜外阻滞,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汤定荣
- 关键词:低浓度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
- 频域分析法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明确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痛患者的植物神经调节作用及治疗意义,以便为这一新方法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Ⅱ~Ⅳ级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Ⅱ组患者选取T_(4-5)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以微量注射泵继续输注0.8%利多卡因约(2~3)ml/h,持续5d,给药后30min,12h,24h,72h,120h分别记录患者的HRV低频(LF),高频(HF)及低高比值(LF/HF),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内科治疗患者,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而应用高位硬膜外阻滞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下降明显,高位硬膜外阻滞后,患者LF、HF、LF/HF均降低(P<0.05),LF降低程度显著大于HF的降低程度,LF/HF同时降低(与阻滞前相比,P<0.05),阻滞12h之后患者HRV的各项指标与3min之内相比略有升高,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可相对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局限性、可逆性地阻滞T_(1-5)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传入和传出纤维,引起冠状血管扩张,由此改善缺血区的血供和氧供,对于冠心病临床治疗具有可行性。
- 刘晖屈军刘锦
- 关键词:频域分析法高位硬膜外阻滞冠心病心率变异性
相关作者
- 刘凤岐

- 作品数:123被引量:298H指数:9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心区交感神经阻滞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高位硬膜外阻滞 交感神经阻滞
- 池洪杰

- 作品数:44被引量:282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扩张型心肌病 高位硬膜外阻滞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 心脏收缩功能 老年人
- 李竹琴

- 作品数:89被引量:299H指数:9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扩张型心肌病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 心力衰竭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 李秀玉

- 作品数:14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扩张型心肌病 SIL-2R 高位硬膜外阻滞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IL-10
- 刘锦

- 作品数:9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
- 研究主题:心率变异性 高位硬膜外阻滞 冠心病 硬膜外麻醉 冠心病心率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