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5篇“ 高信号区“的相关文章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T2加权像信号及椎间盘IVIM-DWI定量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T2加权像(T2WI)信号(HIZ)及椎间盘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变化,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进行腰椎MRI检查的72例患者,获得其L1/L2~L5/S1的椎间盘HIZ征象及IVIM-DWI定量参数,同时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将对应的椎间盘进行退行性变程度分级。对比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的HIZ征象及IVIM-DWI定量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HIZ征象及IVIM-DWI定量参数与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的有HIZ征象占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体现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P<0.05),Ⅴ级与其余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的前纤维环ADC、髓核ADC、后纤维环ADC、前纤维环D值、髓核D值、后纤维环D值、髓核f值、后纤维环f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纤维环D值、髓核D值、后纤维环D值、前纤维环f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显示,HIZ征象与Pfirrmann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5);前纤维环ADC、髓核ADC、后纤维环ADC、前纤维环D值、髓核D值、后纤维环D值与Pfirrmann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5),髓核f值、后纤维环f值与Pfirrmann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T2WI HIZ征象及IVIM-DWI定量参数ADC、D值、f值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密切相关,有助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临床诊断。
曹军林刘长斌王瑞红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变T2加权像高信号区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T_2加权像信号及椎间盘IVIM-DWI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4年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关键一环,其病理过程复杂且多样,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1])。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MRI技术的广泛应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与评估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升~([2])。
沈国华祝春燕邵炫赫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变T2加权像高信号区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信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椎间孔镜(PELD)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信号(HIZ)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完成PELD联合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资料,最终纳入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32~70岁,平均52.5岁。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腰腿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75 min;出血5~10 mL,平均6 mL。术中无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出现;术后3个月1例患者同节段复发,予以椎间孔镜翻修。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37例患者术前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83±1.26)和(8.25±0.23)分、出院时为(2.80±1.34)和(3.07±1.25)分、术后1个月为(2.14±1.15)和(2.38±1.27)分、末次随访为(2.05±0.79)和(1.64±0.52)分;术前ODI评分为(75.31±15.34)分、出院时为(28.14±8.53)分、术后1个月为(16.16±7.58)分、末次随访为(11.42±4.13)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其中优3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59%。结论PELD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HIZ的LDH疗效确切,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李涛胡胜利谢维朱凌吉璐宏严浩陈旺陈祝江高雪伟杨波邓昶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臭氧消融高信号区
成人型NIID患者皮髓质交界处DWI信号对大脑长短程纤维连接的影响
目的探讨成人型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 (NIID)患者皮髓质交界DWI信号域对于局部和全脑长程、短程纤维的损伤及长短程功能连接的影响,同时探讨长短程纤维及功能连...
柯达强吴慧慧梁辉
关键词:DWI高信号区纤维连接
MRI腰椎间盘信号及其在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MRI腰椎间盘信号(high-intensity zone,HIZ)曾被认为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一个重要征象,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腰椎间盘HIZ也可见于正常人的MRI,这使得其在DLB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产生了争议。本文介绍了MRI腰椎间盘HIZ的概念、出现的位置与分型、受磁场强度的影响及其所对应的病理变化,对MRI腰椎间盘HIZ在DLBP诊治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汪小健李少广王彭禾童培建
关键词:腰痛椎间盘
成人型NIID患者皮髓质交界处DWI信号对大脑长短程纤维连接的影响
研究背景:  皮髓质交界DWI信号是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 ,NIID)患者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是信号对于大脑纤维结构的影响并不清...
柯达强
腰椎间盘信号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青年中腰椎间盘信号(HIZ,high intensity zone)与脊柱矢状位平衡的相关性,寻找腰椎间盘信号与脊柱骨盆参数之间关系,为临床上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信号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回顾性分析...
姜刚毅
腰椎间盘CT真空现象与MR信号对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腰椎间盘CT真空现象(VP)与MR信号(HIZ)对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临床诊断为慢性腰痛的325例患者资料,患者均行腰椎CT与MR检查。由从事骨肌病变诊断10年以上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双盲法共同阅片判断L4~5及L5~S1椎间盘有无VP及HIZ征象,并将各椎间盘分为HIZ(-) VP(-)、HIZ(+) VP(-)、HIZ(-) VP(+)、HIZ(+) VP(+)四组,测量椎间盘度,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对比四组患者年龄、椎间盘度、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差异,并将HIZ与VP共存于同一椎间盘的频率与预测的随机频率相对比。结果 325例患者,男153例,女172例,平均年龄(55.41±15.46)岁,分析650个椎间盘:HIZ (-) VP (-)组椎间盘410个(63.08%),HIZ (+) VP (-)组椎间盘111个(17.08%),HIZ(-) VP(+)组椎间盘104个(16.00%),HIZ(+) VP(+)组椎间盘25个(3.85%);HIZ(-) VP(-)、HIZ(+) VP(-)组均比HIZ(-) VP(+)、HIZ(+) VP(+)组患者年龄小(P<0.05);HIZ(-) VP(-)组与HIZ(+) VP(-)、HIZ(-) VP(+)、HIZ(+) VP(+)组椎间盘比较,HIZ(+) VP(-)组与HIZ(-) VP(+)、HIZ(+) VP(+)组椎间盘比较,其椎间盘度较低、Pfirrmann分级较(P<0.05),HIZ(-) VP(+)组与HIZ(+) VP(+)组椎间盘的度、Pfirrmann分级无明显差别(P>0.05);HIZ与VP共存于同一椎间盘的频率比预测的随机频率低(P=0.000)。结论 HIZ、VP分别代表中期、晚期椎间盘退变征象,两者之间可能相互排斥,同时出现HIZ、VP征象椎间盘较少见,VP(+)表现是椎间盘严重退变的特征。
崔运能李绍林张晓东张大伟胡绍勇张鑫涛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磁共振成像真空现象高信号区
腰椎间盘矢状位MRI T2加权像信号与盘源性下腰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矢状位MRI T2加权像信号(HIZ)与盘源性下腰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7-10出现腰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上HIZ的30例下盘源性腰痛患者,14例MRI T1加权像上呈信号(A组),16例MRI T1加权像上呈低或等信号(B组)。30例均行X线片及CT检查,结合椎间盘造影疼痛诱发试验观察HIZ的真实性质,并分析HIZ与下腰痛的相关性。结果 B组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腰椎间盘退变,均行椎间盘造影疼痛诱发试验,显示纤维环破,并且疼痛复制阳性。A组在CT扫描后发现局限性信号为后方纤维环钙化或骨化。腰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上HIZ与下腰痛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χ~2=4.570,P=0.030)。结论腰椎间盘矢状位MRI T2加权像局限性信号与盘源性下腰痛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可以作为诊断盘源性腰痛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刘春华陈长贤吴志强王汉龙赖展龙柯晓斌张永清郑春锋
关键词:盘源性下腰痛T2加权像
腰椎间盘MR信号形态及信号强度纵向追踪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腰椎间盘信号(HIZ)病灶形态及信号强度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1月腰椎MR检查发现HIZ病灶、并在至少1.5年后复查的27名腰痛患者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阅读MR图像,目测判断复查时HIZ病灶形态改变,分为"增大"、"不变"、"缩小"、"消失"。利用Image J软件在MR图像上测量初查及复查时HIZ体积及HIZ信号/脑脊液信号(T2/CSF)比值,对比初查及复查体积及信号强度改变。结果初查可见HIZ累及43个椎间盘,复查时病灶增大10个(23.3%),不变22个(51.2%),缩小9个(20.9%),消失2个(4.7%),另可见4个椎间盘出现新的HIZ病灶。Image J软件测量显示,初查及复查HIZ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的T2/CSF信号比值较初查(P<0.05)。结论经过平均3年3月时间观察,腰痛患者椎间盘大部分HIZ病灶形态保持稳定状态,但信号强度增
崔运能杨伟超方晓潮赵银霞张晓东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磁共振成像高信号区

相关作者

王子轩
作品数:60被引量:337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 椎间盘 高信号区 多层螺旋CT 骨折
胡有谷
作品数:233被引量:1,857H指数:2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椎间盘 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退变 蛋白多糖
陈祥民
作品数:43被引量:198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骨折 高信号区 椎间盘 法医鉴定
赵凤东
作品数:196被引量:1,185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 椎体
陈其昕
作品数:313被引量:2,105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腰椎 颈椎 髓核 椎间盘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