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2篇“ 高校分类“的相关文章
- 推进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定力
- 2025年
-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途径,是党和国家全面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方略、优化人才培养协同结构、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改革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下,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理应瞄准战略目标定位,把握“以改促发展、重改以优发展”的主旋律,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处在当前“主改革”阶段,要持续强化战略系统全局思维,坚定落实分类指导原则,既立足于本土实践经验,又以国别案例为镜鉴,把握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未来趋向;面向未来的“主发展”阶段,应通过长远的顶层设计助推打造政策联动区域,充分激发六面体协同效应,全面深化内外部治理结构改革,稳步推进高校分类发展战略部署。
- 史秋衡先雨可
- 推进高校分类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
- 2025年
-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大学走向“社会的中心”是“中心面”而不是“中心点”,中心面上的各个点的构成层类有序,由此也体现了高校分类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需要加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力度,包括建立和形成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新型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并重加快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
- 卢晓中
-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 二元格局与身份标识:高校分类发展的困境及破解
- 2025年
- 如同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高等教育领域中同样存在着二元格局与身份标识,它既是传统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因素影响的产物,也是现实应对国际竞争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元结构与身份标识阻碍着新时代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多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公平理念、拨款体系、评价制度和招考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 刘振天
- 关键词:身份标识高等教育
- 做好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分类发展
- 2025年
- 高校分类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与内在要求。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强调对高校的分类评估,积极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改革,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综合改革,突出党对教育教学的全面领导,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教学核心地位,实施分类评价,理顺高校管理体制、保障教学经费投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分类发展的重要举措。
- 高雪霞任玥姗宋伟
-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 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 2025年
- 我国各省市高校分类发展正处于政策颁布和分类建设的关键阶段,2020年北京市对21所市属公办本科高校进行分类。以北京市为案例,实证研究分类政策的科学性及实施效果,对全国省域高校分类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在文献回顾及主要省市高校分类指标基础上,建立由5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2017到2021年这5年的院校数据进行具有时间序列性质的聚类分析。分析结果与政策比较得出:北京高校分类政策设计具包容性,体现政策智慧,5年间各大学均有所发展提高;研究型大学建设成效显著,特色型大学发展特色有待提升。对此提出:下一步政策调整应采取循证思维,类型可细化为“研究1型、研究2型、艺体型、应用型”这四类,开展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分类建设,建立动态监测分析与调整机制。
- 王铭王名扬
- 关键词:实证分析
- 我国目前高校分类与美欧高校分类的性质分析
- 2024年
-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为解决“大学扩招”带来的高校同质问题、“钱学森之问”所含的大师培育问题,高校分类发展意义重大。但高校分类乃管理工具,核心是如何形成科学共识,所以把握其分类性质是一个基础性前提。美欧高校分类的一些实践,如由大学研究型发展取向调整为注重教学和人才培养,以及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包括“用户导向性”的核心理念,都难能可贵,值得学习借鉴。我国采取的策略应该是以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研判高校分类属性、以“双一流”发展催生高校分类定位属性、以学分适配机制调节人才培养分类属性、以“四类学术”重构高校分类创新属性。
- 陶念索凯峰
- 构建高校分类发展体系 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被引量:1
- 2024年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处在全新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发展日趋从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转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顺应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以高校分类发展为支点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方略。应以高校学科分类建设为抓手,推动高校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和多样科学研究体系建设,达成高校分类办学、高等教育多样发展和优化高等教育体系、释放高等教育功能的目标。
- 陈金圣谢凌凌
-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
- 资源·声誉·机会:高校分类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政策路径
- 2024年
- 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要求保持多样化发展以回应社会的多元教育、科技、人才与服务需求。我国高校办学的同质化倾向阻碍了高校的分类发展,其制度根源在于特定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所产生的合法性压力。要推动高校的差异化办学和分类化发展,就有必要通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分类拨款、多元评价等相关体制机制的创新来为不同类型的高校构建资源、声誉和机会等多重动力机制。政府政策优化的方向和目标在于从制度上保障不同类型高校相对均衡的资源配置和相对公平的声誉积累与机会获取,塑造高校分类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教育生态。
- 陈金圣
-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制度环境
- 我国高校分类评价的演进与反思——基于军队院校教学评价的模式解析被引量:1
- 2024年
- 高校分类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治理逻辑,要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共治的核心转向,关键在于高校主体要从“规范性服从”转变为“主动性参与”。研究军队院校新一轮教学评价模式,可以丰富和完善国内对于高校分类评价的研究和认识。同时,提出高校分类评价应该作为一种理念,引导院校主动作为、深化内涵、合理定位,将外部评价标准融入自身发展战略中,并寻求与其他院校的有序竞争,而政府应重点做好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外部力量调试,促进高校的特色发展。
- 刘楠杨悦杨继军
- 关键词:高校分类军队院校教育治理
- 高校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2024年
-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大对自身预算管理工作的力度。预算管理是高校组织协调战略目标、配置资源、提升效率的根基。目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上存在缺陷,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管理。本文阐述了高校构建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高校现行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以及思路方法,以期为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质量提供参考。
- 李艳娟
-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
相关作者
- 雷家彬

- 作品数:35被引量:212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分类 国外高校 高职 教师职称
- 杜瑛

- 作品数:49被引量:45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分类 教师评价 学科建设 人力资源
- 马陆亭

- 作品数:296被引量:2,934H指数:28
- 供职机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高校 教育 教育改革 学科建设
- 史秋衡

- 作品数:176被引量:1,950H指数:2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大学生 学情调查 教育 高等教育质量
- 王玉丰

- 作品数:33被引量:272H指数:7
- 供职机构:焦作大学
- 研究主题:新建本科院校 高校 高校分类 院校研究 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