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602篇“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相关文章
-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增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2025年
- 增值评价不仅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实践,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增值评价理论,探寻增值评价的意蕴价值,借鉴现有增值评价模型,梳理增值评价的要素来源,探索性地构建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增值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思想道德、职业能力、运动能力、审美能力和劳动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及思想品质、职业价值观、人文素养、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11个二级指标,对指标的要素来源及具体内容进行解读,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实用工具。
- 张莉飞
-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教育
- 累积生态风险潜在类别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考查累积生态风险潜在类别对高等职业院校(高职)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投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4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徐州市6所高职专科学校3个年级的1 6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累积生态风险和学习投入的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累积生态风险的潜在类别,并检验其对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结果 高职学生累积生态风险存在4个潜在类别:完整家庭—低风险(占11.8%)、完整家庭—中风险(占44.8%)、不完整家庭—中风险(占21.0%)、完整家庭—中高风险(占22.4%);不同累积生态风险潜在类别的学生学习投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03,P<0.01),完整家庭—低风险类别最高(102.95±15.74),其次是完整家庭—中风险类别(87.67±14.26)、不完整家庭—中风险类别(84.53±19.25)、完整家庭—中高风险类别(73.24±20.13)。累积生态风险潜在类别显著预测学习投入,以完整家庭—低风险类别为参照时,完整家庭—中风险、不完整家庭—中风险、完整家庭—中高风险3个类别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0,-0.40和-0.65(P值均<0.01)。结论 高职学生累积生态风险潜在类别显著预测学习投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投入需要关注其累积生态风险及不同类别。
- 方德兰陈陈
- 关键词:精神卫生
-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在广州市某高等职业(高职)院校开展以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的控烟干预实践效果,为开展学校控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4—5月,采用方便抽样与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某高职院校4个校区781名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前422名,干预后399名)和干预组(干预前359名,干预后329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通过加强学校现有控烟网络联系,建立新的控烟社会网络以及通过项目组成员加强新控烟社会网络的手段在干预组开展6个月控烟同伴教育;对照组和干预组均接受学校大环境控烟干预。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组间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烟草知识得分(8.9±4.8)高于对照组(7.6±5.0)和干预前(7.0±5.0)(t值分别为3.30,4.91,P值均<0.01)。干预后,干预组现在吸卷烟率(4.0%)低于干预前(8.1%)(χ^(2)=5.10),同伴≥50%吸卷烟人数比例(11.2%)低于干预前(16.7%)(χ^(2)=4.24)(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0.16,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对在学校吸烟者持反感态度比例高于干预前(χ^(2)=12.34,P<0.05),其中“很反感,劝不要在自己身边吸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5.1%上升到干预后的35.9%;遇到吸烟者保持一定距离的比例高于干预前(χ^(2)=18.21,P<0.05),其中“距离保持3 m外”的比例从干预前的30.4%上升到干预后的4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9,2.50,P值均>0.05)。结论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在高职院校开展控烟干预,可提高学生的正确烟草知识和控烟态度及行为,降低吸烟率。
- 罗敏红孙爱邓韵卿李慧敏何文雅陈建伟
- 关键词:烟草健康知识干预性研究
- 社会支持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
- 2024年
-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对参与测试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依托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与反思,深入思考社会支持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具体影响;并进一步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社会支持在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从凝聚心理教育合力、强化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生命健康教育三个角度给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的推动提供参考与借鉴。
- 周雨晴
- 关键词:社会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
-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和手机依赖的关系分析
- 2024年
-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同比增加3.4%,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有关数据显示网民群体在职业构成中,学生占比最高,其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0.6%,位居第二。
- 任婧黄春梅张宇婷
-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锻炼手机依赖
- 以职业特质为基础的行业素养训练指导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系列教程
- 本教材是四川长江职业学院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系列教程之一,依托于学校建立的“三位一体”综合素质及行动能力育人体系,从职业特质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期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素养训练方法...
- 周生斌
-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优化措施
- 2024年
- 现阶段,大数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优化学生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有效性,但面对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管理工作尚拘泥于传统模式,导致数据资源统筹规划存在漏洞、专业技术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数据应用优势,提高数据资源管理能力、优化数据信息获取路径、培养专业技术团队等方式全方位推进管理部门应用大数据技术管理学生的能力,以达到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数据技术共建共享的目的。
- 葛世伟
-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资助获得的影响因素研究
- 在国家一方面大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强调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背景下,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对于以“助困”为目标的国家助学金政策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而言,如何进一步促进高等职...
- 曾婕
-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 2024年
-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出现“偏技轻文”的现象,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作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培育出现以下现象:人文类通识课程设置科目少,相关教材开发不足;人文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高职院校人文氛围淡薄,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应针对以上现象,树立“课程人文”教育理念,人文素养教育全渗透;创新人文类通识课程的内容、形式与教学方法,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人文通识教材;加强人文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提高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通过上述做法来拓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 江悠盈邓奥
-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
-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研究--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
- 2024年
- 在高职院校内持续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媒介,是进行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对其学生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证体系、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 陈曦刘佃林
- 关键词: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