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0篇“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相关文章
针灸联合高频重复刺激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高频重复刺激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A组用针灸治疗,B组用高频重复刺激治疗,C组用针灸联合高频重复刺激。结果: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左侧、右侧PCA与MCA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高频重复刺激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
赵静静
关键词:偏头痛针灸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频重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常发生于脑卒中患者,PSD患者的身体恢复较差、日常生活活动减少且自我效能降低,严重影响康复进程。重复刺激(Repe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用来诱导人类大脑皮质的可塑性,并已显示出治疗抑郁症的前景。本研究系统评价高频重复刺激(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HF-rTMS)治疗PSD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共8个数据库,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2月14日,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内容为HF-rTMS(频率≥10 Hz)治疗PSD。由两位作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研究,提取资料,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最后使用Rev Man 5.4和Stata 17.0软件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542例PS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F-rTMS较控制组能够明显降低PSD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数差(MD)=–2.72,95%置信区间(CI)(–3.28,–2.15),P<0.00001],且能更好地改善PSD患者神功能缺损症状[MD=–3.31,95%CI(–4.11,–2.50),P<0.00001]。结论:当前的临床证据表明,HF-rTMS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王铭琛李作伟
关键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META分析
高频重复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的6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保持临床常规治疗相同的情况下,研究组采用高频rTMS干预,对照组采用伪刺激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Barthel指数(BI)、血清神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17的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5-HT、N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干预对PSD患者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清5-HT、NE含量,本研究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杨丽艳赖靖慧饶婷蔡扬帆翁婧林凌张仁雄潘东明
关键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情绪
高频重复刺激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ASD患儿的疗效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刺激(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HF-rTMS)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的ASD患儿,根据就诊序号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听觉统合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F-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scale,ABC)评分、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utism treatment rating scale,ATEC)评分及智能水平,计算4项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37%)高于观察组(9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ATEC,ABC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适应能力DQ、大动作能力DQ、社交行为DQ、精细动作DQ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rTMS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ASD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神心理功能及智能水平。
马玉陈恒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听觉统合训练
高频重复刺激配合抗凝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刺激(rTMS)配合抗凝治疗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神、认知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神功能、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NSE、S100-β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高于对照组,Hcy、NF-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MoCA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予以脑梗死常规药物抗凝治疗同时联合应用rTMS可促进患者脑神功能及认知功能改善,还可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陈晨田萌
关键词:脑梗死抗凝治疗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神经功能
高频重复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年
探讨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200例帕金森病住院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50人,每组50人。选择左侧左前叶背外侧皮层作为刺激区,研究组采用高频重复刺激(25Hz),对照组采用真实刺激(25Hz)。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P300水平以及精神状态的变化。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300峰值及潜伏期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后P300波幅增高,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汉密尔顿焦虑症(HamiltonStressScale,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症(HamiltonStressScale,HAMD)评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AMA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重复刺激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可能机制涉及调节特定脑区的神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
单春美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频重复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抑郁(PSCC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PSCCID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40 min/次,1次/d,5 d/周)、作业治疗(30 min/次,1次/d,5 d/周)、认知功能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高频rTMS治疗(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10 Hz,100%静息运动阈值,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患者抑郁状态;采用3.0T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大脑进行MRI成像扫描,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大脑局部区域灰质密度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HAMD-17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更高,HAMD-17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左侧中央前回头面区、左侧颞中回尾侧灰质密度明显升高,左侧腹中部枕叶皮质、右侧额中回灰质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rTMS可改善PSCCID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情绪,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脑局部区域灰质密度有关。
杨婧涵李亚梅余茜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抑郁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前区高频重复刺激对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
2024年
探究予以脑卒中患者运动前区高频重复刺激对其上肢功能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入诊治的86名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方式,研究组43例则采取运动前区高频重复刺激。分析两组的恢复手功能状态、不良反应、日常活动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手功能、Barthel、FMA-UE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其FMA-UE、手功能、Barthel评分更有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予以运动前区高频重复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其运动功能及上肢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陈吉慧马志莹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频重复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使用高频重复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为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入,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以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为刺激区域,对照组41例患者使用高频重复刺激(25 Hz)假性刺激治疗,研究组41例患者使用高频重复刺激(25 Hz)真性刺激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认知障碍水平、P300变化及心理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P300波幅与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300波幅明显升高,潜伏期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AMA与HAMD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刺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通过调控特定脑区的神活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同时改善患者心理水平。
王煜姝马花张康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频重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刺激(HF-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F-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偏瘫肢体功能评定(Brunnstrom)分级、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侧上肢和下肢Brunnstrom评定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手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rTMS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偏瘫肢体功能、神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尤其是手功能的恢复。
吴慕瑶蒋蕾龚雅婷
关键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炎症因子

相关作者

胡雪艳
作品数:94被引量:412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失语 重复经颅磁刺激 流畅性 卒中后
张通
作品数:517被引量:2,585H指数:2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康复 卒中后 脑卒中患者 卒中
吴碧华
作品数:139被引量:713H指数:12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出血 抑肽酶 参附注射液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甘草总黄酮
刘黎明
作品数:24被引量:175H指数:4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全脑缺血 2型糖尿病患者 脑血管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于苏文
作品数:41被引量:30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