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0篇“ 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相关文章
- 麻疹减毒活疫苗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疾病,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课题通过改进麻疹疫苗的生产技术,提高麻疹疫苗的产量,使本所麻疹疫苗的产量较目前增加1倍以上,达到8000万~1亿剂量,基本满足...
- 关键词:
- 关键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麻疹免疫
- 重组胰蛋白酶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生产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研究重组胰蛋白酶替代动物源胰蛋白酶用于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生产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动物源胰蛋白酶消化液活性计算所需重组胰蛋白酶浓度, 选择0.10~0.25 mg/ml的重组胰蛋白酶处理鸡胚组织生产2种疫苗, 以动物源胰蛋白酶为对照, 对细胞工厂活细胞总数、细胞贴壁率以及收获液的病毒滴度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和动物源胰蛋白酶组相比, 重组胰蛋白酶消化的鸡胚组织表观更细腻, 细胞易于分散。选择0.20 mg/ml重组胰蛋白酶用于腮腺炎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生产, 每批鸡胚分散后的活细胞总数分别为1.19×10^(10)和1.63×10^(9), 对照组分别为9.31×10^(9)和1.27×10^(9);细胞贴壁率分别为63.01%和82.64%, 对照组分别为53.90%和75.99%;病毒收获液的病毒滴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0.20 mg/ml的重组胰蛋白酶可替代动物源胰蛋白酶用于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生产。
- 许晚张芹汪张建陈晓望李贞妮周锋沈谊清胡伊奇徐晓婧
- 关键词:腮腺炎疫苗麻疹疫苗
- 麻疹减毒活疫苗生产工艺优化
- 2023年
- 目的调整优化现行麻疹疫苗原液生产工艺,为提高麻疹疫苗及其联合疫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应用10层细胞工厂(CF10)、三种不同感染复数(MOI)和两种换液次数制备麻疹单价疫苗及其联合疫苗,并取2020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疫苗一室生产的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原液商业批的连续三批为对照组,通过比较活细胞数、细胞存活率来确认各组间基线一致性,通过比较麻疹病毒滴度与细胞病变程度、麻腮风成品中麻疹病毒滴度及其热稳后滴度来评估优化后的工艺效果。结果各组细胞悬液所含活细胞数与存活率均符合国家规定,具有较好的基线一致性。其中E组滴度均数和标准差波动幅度较理想,一收滴度为(5.77±0.07)lgCCID_(50)/ml,二收滴度为(6.00±0.08)lgCCID_(50)/ml,原液滴度为(5.97±0.05)lgCCID_(50)/ml,E组病变程度更高、面积更大、分布更均匀,与滴度结果相匹配。热稳试验后各组滴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E组方案制备的MMR中麻疹单基滴度和热稳下降幅度较理想,单基滴度为(4.23±0.07)lgCCID_(50)/ml,热稳后滴度为(4.10±0.04)lgCCID_(50)/ml,均数下降0.13 lgCCID_(50)/ml。结论应用CF10、MOI为0.015、两次换液为本次优化的最佳工艺,可进一步提升疫苗原液质量。
- 孙雅刘思墨石婷婷商雪萌唐浩博简哲邱梅王刚
- 关键词:麻疹疫苗细胞工厂
- 麻疹减毒活疫苗Hu191株对4T1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Hu191株(MV-Hu191)对4T1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MV-Hu191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试验检测MV-Hu191对4T1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MV-Hu191对4T1细胞EMT通路蛋白(MMP-2、MMP-9、E-cadherin)表达的影响。建立雌性BALB/c小鼠4T1荷瘤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对照组(PBS)、MV-Hu191(1×106TCID50)组和紫杉醇组(15 mg/kg),每组10只,每2 d瘤内注射药物100μL,连续给药5次,28 d后,观察MV-Hu191对小鼠生存期、体内成瘤性及转移的影响;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及肿瘤组织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EMT通路蛋白(MMP-2、MMP-9、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V-Hu191能抑制4T1细胞增殖及迁移(F分别为2.811和13.535,P分别为0.001和0.002),下调4T1细胞MMP-2和MMP-9表达(F分别为45.433和9.744,P分别为0.011和0.038),上调E-cadherin表达(F=7.001,P=0.032)。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V-Hu191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F=18.079,P=0.000),并降低肿瘤质量(F=8.301,P=0.003)和肺结节转移数量(F=33.792,P=0.000);MV-Hu191组肿瘤组织间隙较小,细胞呈圆形,肺泡轮廓清晰可见;MV-Hu191组肿瘤组织MMP-2和MMP-9表达显著降低(F分别为6.705和9.047,P分别为0.028和0.023),E-cadherin表达显著上升(F=3.468,P=0.039)。结论MV-Hu191能显著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拮抗4T1荷瘤小鼠成瘤性和肺转移,延长小鼠生存期,其抗乳腺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是调节EMT通路蛋白表达。
- 姚梦玮李玉迁徐庆胜方小菡魏洪迟茜文刘蕊
-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上皮-间质转化
-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191株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
- 2023年
-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191株(MV-Hu191)在体内外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4T1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MV-Hu191对MDA-MB-231和4T1细胞增殖的影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MV-Hu191处理对MDA-MB-231细胞中蛋白质谱的影响,多重数据库筛选蛋白质谱中的典型差异蛋白质并进行GO、KEGG、亚细胞定位与功能注释。瘤内注射1×106 TCID50 MV-Hu191干预4T1细胞移植瘤模型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组织中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MV-Hu191具有抑制MDA-MB-231和4T1细胞增殖的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MV-Hu191作用MDA-MB-231细胞后明显上调蛋白质有38个、下调有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黏附、信号受体激活、细胞代谢、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22个差异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位于细胞外,KEGG功能分类显示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的差异蛋白质最多且均为上调蛋白,包括C4A、C8B、SERPINF2、A2M、SERPINC1、CTSB、SERPING1、C5;PPI预测发现免疫相关差异蛋白与CD4、CD8、TNF-α及IL-6相互关联。体内实验结果显示,MV-Hu191干预组小鼠脾组织中CD4+T细胞数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MV-Hu191显著抑制MDA-MB-231、4T1细胞增殖及拮抗4T1细胞荷瘤小鼠成瘤性,其机制可能是MV-Hu191通过激活免疫效应分子实现抗肿瘤作用。
- 姚梦玮李玉迁徐庆胜方小菡魏洪魏洪刘蕊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细胞增殖蛋白质组学
- 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长期稳定性评价
- 2022年
- 目的评价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对保存于-20℃的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进行外观、水分含量、病毒滴度检测,并对2011—2021年的麻疹参考品滴度进行趋势分析。对2家企业的使用结果进行分析,与参考品的协作标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参考品的外观检查符合规定,参考品中水分含量为1.48%;使用10余年的滴定结果显示,麻疹疫苗国家参考品的滴度在4.70~5.20 lgCCID_(50)/mL之间,均在质控范围内。年度均值在4.95~5.10 lgCCID_(50)/mL之间,年度检测的标准差在0.09~0.15 lgCCID_(50)/mL。趋势分析显示,参考品滴度稳定,以标示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家疫苗企业的检测结果显示出相同趋势。结论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能够为国内相应疫苗的质控、签发提供保障。
- 李娟李薇赵慧权娅茹李长贵
- 关键词:水分含量滴度
- 麻疹减毒活疫苗细胞工厂多次收获工艺探索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建立麻疹减毒活疫苗细胞工厂多次收获工艺。方法采用细胞工厂培养2BS细胞,以不同感染复数接种麻疹病毒,绘制病毒生长曲线以确定适宜感染复数。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微量滴定法比较仅收获胞外病毒与收获胞内外病毒的滴度。比较单次收获与多次收获病毒的滴度,并对原液和冻干成品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确定细胞工厂培养麻疹病毒的适宜感染复数为0.010~0.100。感染后108~168 h细胞外病毒滴度与含胞内病毒滴度无明显差异(t=0.524,P>0.05)。多次收获得到的病毒总量高于单次收获。单次收获与多次收获得到的病毒原液-65 ℃保存3个月,病毒滴度下降均不超过每毫升0.3 lg半数细胞物培养感染量,冻干成品37 ℃保存1周,滴度下降均不超过每毫升0.5 lg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结论建立了细胞工厂培养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多次收获工艺。
- 闫磊李海燕赵海波褚东琳沈伟刘虹朱晓文崔国庆李春明
- 关键词:麻疹疫苗细胞工厂
- 两种工艺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加速稳定性可比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强制降解试验,对细胞工厂与转瓶培养两种工艺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加速稳定性可比性研究。方法:取细胞工厂与转瓶培养工艺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单次收获液和原液各3批于25℃保存10 d,疫苗成品3批于37℃保存10 d。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和企业标准进行病毒滴度检定。利用Minitab 19软件比较两种工艺产品的病毒滴度降解曲线。结果:所有样品的降解曲线均符合麻疹病毒的热敏感性。细胞工厂和转瓶工艺制备的疫苗单次收获液第1组病毒滴度分别下降1.51和1.56 lg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 50)/ml,第2组均下降1.33 lgCCID 50/ml,第3组均下降1.54 lgCCID 50/ml,原液分别下降1.20和1.43 lgCCID 50/ml,成品分别下降1.33和1.30 lgCCID 50/ml。2种工艺产品的降解曲线相似。结论:细胞工厂与转瓶培养工艺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具有相似的加速稳定性。
- 许晚沈谊清周锋张芹丁文正杨文震郁佳俊
- 关键词:麻疹疫苗病毒培养细胞工厂转瓶
- 北京市丰台区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10年北京市丰台区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麻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资料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2006-2010年和强化免疫后2011-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分别报告麻疹病例2075例和662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5.42/10万和5.95/10万。与强化免疫前相比,强化免疫后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下降76.59%;麻疹病例各年龄组的构成比存在一定的变化,≤24岁各年龄组人群构成比均降低,≥25岁各年龄组人群的构成比升高。麻疹发病仍以外省户籍为主,北京本市户籍构成比上升。2011-2015年比2006-2010年强化后8月龄~14岁组麻疹病例中无免疫史与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的构成比均增加,免疫史不详的构成比下降。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可以短期内显著降低麻疹的发病水平,成人和本市户籍的构成比增加,8月龄~14岁组病例仍存在免疫空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确保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率均达到95%;加强成人易感者麻疹疫苗的接种,提高成人免疫水平。
- 姜晓飞王中战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 陆川县应用间歇式麻疹减毒活疫苗补充免疫控制麻疹流行效果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陆川县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M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SIA)前8年(1996~2003)及后11年(2004~2015)麻疹流行状况,评估控制麻疹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和比较陆川县从2004年起应用间歇式开展MV SIA前后麻疹发病资料。结果陆川县实施MV SIA前8年的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6.54/10万,下降到实施MV SIA后11年的年平均发病率0.78/10万(P〈0.01),下降88.07%。麻疹流行小高峰周期延长,间隔时间从原来2~3年变为4~5年。实施MV SIA前全县16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陆城、珊罗和温泉3个乡镇,分别为20.46/10万、15.46/10万和12.99/10万;实施MV SIA后,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珊罗、温泉和横山3个乡镇,分别为2.50/10万、1.26/10万和1.07/10万,与实施前相比大幅降低。结论陆川县从2004年起应用每间隔4~5年一次的间歇式开展MV SIA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麻疹流行周期延长,流行期缩短。城镇和城乡结合部为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
- 李彩霞宋福初黎凤英
- 关键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
相关作者
- 何寒青

- 作品数:159被引量:1,346H指数:19
-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麻疹 疫苗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接种 免疫原性
- 周剑惠

- 作品数:106被引量:59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麻疹病毒 麻疹 基因特征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 张晓曙

- 作品数:136被引量:692H指数:14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预防接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麻疹 流行病学
- 李倩

- 作品数:141被引量:1,270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麻疹 META分析 安全性 免疫原性 流行病学
- 陈超

- 作品数:65被引量:36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麻疹病毒 基因型 基因特征 麻疹 麻疹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