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篇“ 麻痹性内斜视“的相关文章
- 直肌联结术与改良部分直肌转位术治疗完全性麻痹性内斜视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比较直肌联结术与改良部分直肌转位术治疗完全性麻痹性内斜视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10/2020-10确诊完全性麻痹性内斜视患者35例44眼,其中15例21眼行直肌联结联合拮抗肌后徙术(联结组),20例23眼行改良部分直肌转位联合拮抗肌后徙术(转位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前后原在位斜视度、外展麻痹程度、内直肌后退量及治愈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长均无差异(P>0.05)。术后末次随访联结组患者斜视度由102.33±41.70PD降为3.93±4.82PD(P<0.001),外展麻痹由-4.81±0.40改善至-1.57±0.51(P<0.001);转位组患者斜视度由94.75±33.03 PD降为2.85±5.96PD(P<0.001),外展麻痹由-4.91±0.29改善至-1.22±0.42(P<0.001)。术后两组间斜视度比较无差异(P>0.05),转位组较联结组外展麻痹改善佳(P<0.05)。联结组与转位组内直肌后退量分别为7.16±2.07和6.37±2.34mm(P>0.05)。术后末次随访:联结组2例欠矫(分别为+10、+12PD),13例(87%)治愈;转位组1例欠矫(+25PD),19例(95%)治愈,两组间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565)。结论:直肌联结术与改良部分直肌转位术能有效治疗完全性麻痹性内斜视,改良部分直肌转位术更利于改善外展麻痹。
- 张桂鸥张璐李娜敏周健郭长梅
- 关键词:麻痹性内斜视
- A型肉毒毒素在麻痹性内斜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在麻痹性内斜视治疗中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12月—2020年6月方便择取40例麻痹性内斜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予以分组研究,20例患者实施A型肉毒毒素眼内肌注射治疗纳入注射组,20例实施A型肉毒毒素眼内肌注射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纳入手术组,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注射治疗前,注射组斜视度数均值(+60.1±38.6)°,手术组斜视度数均值(+91.8±37.5)°;术前注射组斜视度数均值(+40.8±29.5)°,手术组斜视度数均值(+37.6±34.8)°;术后注射组斜视度数均值(+2.2±10.8)°,手术组斜视度数均值(+3.5±24.2)°;注射组矫正斜视度数均值(42.8±32.3)°,手术组矫正斜视度数均值(90.1±40.2)°,两组注射治疗前、术前及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注射治疗前-术前)=1.777、4.738,P_(注射治疗前-术前)<0.05;t_(术前-术后)=5.495、3.598,P_(术前-术后)<0.05),术前、术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术前)=0.314,P_(术前)=0.378,t_(术后)=0.219,P_(术后)=0.414)。结论对于麻痹性内斜视患者来说,A型肉毒毒素眼内肌注射治疗可以避免内直肌挛缩,同时对外直肌肌力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以辅助手术治疗,为手术奠定治疗基础,提高临床效果。
- 姚立平罗建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麻痹性内斜视
- 上直肌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上直肌转位(SRT)联合内直肌后徙术(MRC)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组收治的应用SRT联合MRC治疗的38例(50眼)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棱镜角膜映光法测量所有患者第一眼位斜视度,第一眼位时应用角膜映光法评估眼球外转受限程度;Titmus立体图评估近立体视,同视机随机点图片评估远立体视。随访时间为6~14个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第一眼位的斜视度和外转受限程度,配对卡方检验比较手术前后立体视变化情况。结果38例(50眼)患者的第一眼位斜视度由术前的(75.53±13.17)PD降至术后6个月的(5.93±2.46)PD(t=12.49,P=0.00),外转受限程度由术前的-4.50±0.68改善至术后6个月的-1.87±0.55(t=-13.00,P=0.00)。术后20例患者近立体视恢复,17例患者远立体视恢复。2例患者术后仍残余小角度内斜视,配戴压贴三棱镜后复视消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垂直斜视和旋转斜视。结论SRT联合MRC可有效矫正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减少手术累及眼外肌的数目,且术后未发生明显垂直斜视和旋转斜视。
- 许丽敏荣军博郎丽娟李志刚
- 关键词:内斜视外展神经麻痹
- 显微镜下垂直直肌部分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垂直直肌部分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眼科诊治的9例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内斜视矫正手术,术式采用垂直直肌部分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周,7例患者的第一眼位基本正位(±10^Δ内),2例欠矫(分别为+15^Δ、+20^Δ),所有患者外转功能明显改善,麻痹眼外转均可过中线;术后1个月,6例患者眼位基本正位(±10^Δ内),3例患者欠矫(分别为+15^Δ、+15^Δ、+30^Δ);术后1年,5例患者眼位基本正位(±10^Δ内),4例患者欠矫(分别为+15^Δ、+15^Δ、+30^Δ、+40^Δ)。结论·显微镜下垂直直肌部分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完全麻痹性内斜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改善眼位,还可有效改善麻痹眼的外转功能,但远期易欠矫。
- 李斌李超徐庆牛燕
- 关键词:外展神经麻痹内斜视
- Jensen术治疗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Jensen术联合内直肌的后徙术治疗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4例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患者行患眼Jensen术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术前、术后评估以下指标:(1)外展能力;(2)第一眼位时的偏斜度数;(3)矫正视力;(4)代偿头位;(5)复视。结果经过3—43个月的随访,外展能力、第一眼位的偏斜度数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平均矫正视力(0.22±0.35),术后平均矫正视力为(0.49±0.43)。术后代偿头位、复视消失率分别为70.0%和71.4%,正位率为73.3%。所有病人均未发现眼前节段缺血并发症。结论Jensen术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是治疗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一种安全而有效地手术方式。
- 赖丽平陈金卯刘毓陶崇飞魏艳飞
- 关键词:外展神经麻痹斜视手术
- 麻痹性内斜视分期手术疗效探讨
- 2010年
- 目的观察麻痹性内斜视分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麻痹性内斜视患者,采取眼外肌分期手术治疗,一期手术后徙患眼内直肌,缩短患眼外直肌;二期手术行患眼上下直肌颞侧半与外直肌联结术。术后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8月发现,2例患者仅通过一期手术即可矫正斜视,3例患者一期手术后初期达到正位,6周后手术效果回退,二期行直肌联结术达到正位;10例患者一期手术后眼位部分改善,仍有欠矫,二期手术后7例恢复正位,3例仍有部分欠矫。结论麻痹性内斜视采取分期手术治疗。有可能使部分患者仅通过相对损伤较小的一期手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即使一期手术仍有欠矫,接受二期直肌联结术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远期效果。
- 李志刚曹木荣朱豫
- 关键词:麻痹性内斜视分期手术
- 颅脑外伤致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12例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致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10a内12例因颅脑外伤致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病例12眼术后均获得正眼位,复视症状、代偿头位消失。术后随访11例(11眼)。时间6个月~5a,第一眼位正,复视消失,外展功能获得部分或全部恢复。结论 jensen直肌联结术是临床治疗颅脑外伤致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有效方法之一。
- 高天
- 关键词:展神经
- 麻痹性内斜视伴有梅毒抗体阳性1例
- 2009年
- 王丽敏付跃卫冬杨瑾
- 关键词:获得性梅毒麻痹性内斜视眼部表现眼肌麻痹阳性患者梅毒抗体
- 直肌移位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的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上、下直肌移位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1995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上、下直肌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45例(45眼)的手术效果。并依据上、下直肌移位的量分为1/3肌束移位量组和1/2肌束移位量组,两组内直肌后徙量均为7mm。患者术前检查斜视角及利用弧形视野计记录眼球外转幅度,术后随访1~3a,统计分析两组对内斜视的矫正度及眼球外转幅度。结果术后34例矫正至正位,欠矫11例,全部患者外转功能部分恢复,未发生眼并发症。上、下直肌1/3移位量与1/2移位量组对内斜的矫正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下直肌1/2移位量组眼球外转幅度好于1/3移位量组。结论上、下直肌移位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疗效良好,上、下直肌1/2与1/3移位量对斜视度矫正无明显影响。
- 王伟献
- 关键词:麻痹性内斜视
- 直肌联结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
- 2008年
- 目的探讨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对6年间16例(16眼)因颅脑外伤致麻痹性内斜视采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病例16眼术后均获得正位眼,复视症状、代偿头位消失、术后随访16例(16眼),时间1~3年,第一眼位正,外展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在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眼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是临床效果满意的手术方法之一。
- 龙勇辉
- 关键词:直肌联结术
相关作者
- 曹木荣

- 作品数:56被引量:240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先天性眼球震颤 手术 眼球震颤 儿童 先天性
- 李志刚

- 作品数:156被引量:421H指数:1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食管癌 中晚期食管癌 泪道 斜视 散结
- 朱豫

- 作品数:219被引量:753H指数:1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视神经损伤 眼眶 眼外伤 甲状腺相关眼病 视力
- 赖丽平

-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麻痹性内斜视 外展神经 斜视 外展神经麻痹 手术
- 荣军博

- 作品数:25被引量:87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 内斜视 小儿 眼轴长度 阿托品滴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