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85篇“ 麻醉方法“的相关文章
一种麻醉面罩及麻醉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麻醉面罩,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面罩主体,所述面罩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内注有空气,所述第一气囊的顶部固定套接有贯穿并延伸至所述面罩主体内的第一通气管,所述面罩主体上安装有相连接的检...
李坤殷国江熊丹宋晓阳
老年骨科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5年
探究并对比两种不同麻醉手段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实际效用。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间,于本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80名老年病患,依据麻醉手段的差异,将他们均匀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0名,实施全身麻醉)与试验组(40名,实施硬膜外麻醉)。之后,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指标、MMSE评分、N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例如低血压、呼吸抑制、谵妄、苏醒延缓)的出现率进行全面评估与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苏醒时长与语言功能恢复上较对照组更快,且麻醉药物使用量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在MMSE(迷你精神状态评估量表)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在术后2小时、6小时及12小时的时间点,试验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RS评分方面,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此外,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治疗阶段,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均可较好地减轻老年患者疼痛感,但是在缩短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方面,硬膜外麻醉方案更具优势,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改善认知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行。
宁磊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MMSE评分
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应用效果分析
2025年
针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1月阶段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老年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通过骨科手术,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产生的不良影响实行比较。结果 在观察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38.21±2.84分钟,麻醉时间为160.21±4.20分钟,下床活动时间为7.82±0.85天,住院时间为15.02±1.85天。对照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43.62±3.68分钟,麻醉时间为168.54±3.98分钟,下床活动时间为9.23±1.24天,住院时间为18.24±2.01天。在麻醉镇痛效果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和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个体化的麻醉方法,不仅能够明显短缩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还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并可显著提高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意义重大。
谷常吉
关键词:麻醉方法麻醉效果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麻醉方法的现代进展与临床选择
2025年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发育性疾病,主要影响青春期的青少年,导致脊柱在三维空间的异常弯曲和旋转。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脊柱侧凸矫正手术已成为治疗重度侧凸的主要方法。然而,这类手术的复杂性对麻醉管理提出了高要求。本文综述了AIS手术麻醉的最新进展,包括麻醉方法的选择、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多模式镇痛策略以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个体化的麻醉风险评估和精准的麻醉方案制定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此外,人工智能和新型监测技术的引入为麻醉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管如此,AIS手术麻醉仍面临挑战,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关注这些领域,以推动麻醉学科的发展,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is a common developmental disorder of the spine that mainly affects adolescents during adolescence, resulting in abnormal curvature and rotation of the spine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scoliosis correction surgery has become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 for severe scoliosis. However, the complexity of this type of surgery places high demands on anesthesia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anesthesia for AIS surgery,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anesthesia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multimodal analgesia strategies, and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techniques. Individualized anesthesia risk assessment and accurate anesthesia plan formul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comfort of patients. In add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ew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has provided new possibilities for anesthesia management, further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夏衣旦木·买买提穆拉提·艾散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麻醉管理多模式镇痛
颈部硬膜外与连续臂丛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在断指(肢)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颈部硬膜外与连续臂丛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在断指(肢)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采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80名患者按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连续臂丛阻滞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之间不同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检测两组麻醉前、手术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血压指数(BP)、心律(HR)、心电图指数变化(ECG)的不良反应,并且测定的同时记录下患者的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完整程度、局部.性麻醉药以及辅助用药量。结果使用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法的观察组,麻醉感觉阻滞的完善实践与起效时间明显快于使用颈部硬膜外麻醉法的对照组(P<005)。而局部性麻醉用药量两组对比结果并无明显差异。结论为断指(肢)再植手术患者选用臂丛连续阻滞的麻醉法进行麻醉后,麻醉效果起效快、镇痛也相对较为完善,并且便于操作,可起到连续阻滞的作用,对身体机能循环、呼吸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且在临床治疗中并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全面推广。
师军永侯玲莉付刚孙文博
关键词:颈部硬膜外连续臂丛阻滞断指(肢)再植镇痛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树兰(杭州)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9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全麻+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予以全麻+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比较不同时间点数字评分法(NRS)、血流动力学[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康复进程、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及慢性术后疼痛(CPSP)发生率。结果 术后6、12、24 h观察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48 h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24 h内,观察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补救镇痛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HR、SBP、DBP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首次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C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B联合全麻有利于缓解疼痛,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康复进程,尤适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王丹阳姜宏李俊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全麻腹横肌平面阻滞应激反应
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影响
2024年
展开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影响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展开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局麻组(n=50)与全麻组(n=50)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舒适度情况展开对比。结果 展开研究后可得,全身麻醉组在各个时间段的NRS评分均高于局部麻醉组,P<0.05;局部麻醉组在四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全身麻醉组,即局部麻醉后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舒适度均更高,P<0.05。结论 应用全身麻醉疼痛情况略高于局部麻醉,舒适度也略有降低,因而在选择麻醉方式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类型和患者的需求来综合考虑,以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从而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高晓红
关键词: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疼痛评分
实验动物全身麻醉方法及用药研究进展
2024年
全身麻醉是减少实验动物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疼痛和不适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动物处于意识丧失、全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的麻醉状态,是落实实验动物福利的有力手段,全身麻醉的良好实施涉及到实验动物的种类、麻醉方法以及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该文通过对近年来实验动物全身麻醉应用文献的梳理,比较了不同麻醉方法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以及麻醉药物对不同物种实验动物的影响。分析发现,复合麻醉适用于持续时间长、疼痛剧烈、操作复杂的实验性外科手术,而单纯麻醉适用于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单的实验操作。该文为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验的全身麻醉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林仁钊陈强朱洪辰高燕安阮洋刘岩
关键词:实验动物复合麻醉
不同麻醉方法在钬激光碎石中的比较
2024年
钬激光碎石有多种麻醉方式,主要以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为主。比较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在经尿道软镜下钬激光碎石中的优劣。方法 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椎管内麻醉,二组全身麻醉。比较病人舒适度,手术医生体验,生命体征稳定性,并发症。结果 椎管内麻醉组病人舒适度差,医生体验差,生命体征不稳。讨论 全身麻醉更加适合经尿道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手术。
丁光义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钬激光碎石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方法研究进展
2024年
创伤性颅脑损伤为临床常见的脑部疾病,该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创伤性颅脑损伤疾病分为原发颅脑损伤与继发颅脑损伤,原发颅脑损伤无法逆转,而继发性颅脑损伤可治疗。目前,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定义各不相同,较难对该病确切发病率进行量化。创伤性颅脑损伤疾病发生的原因较多,包括最常见的跌倒多见于老年人群,其次为车祸伤、遭受攻击、穿透伤(例如枪伤等),部分患者为多发伤。该病患者病情严重,多数患者面临生命危险,需积极采取有效临床措施进行处理,以稳定患者病情。临床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而手术需及时、有效开展,该手术对麻醉的要求比较高,故而临床十分重视创伤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既往临床多给予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静吸复合麻醉,取得了较好麻醉效果,而随着临床对患者麻醉方法的不断研究,发现全凭静脉麻醉麻醉效果更为有效及安全,临床更为推荐该麻醉方法。本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麻醉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提供参考。
刘玲玲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

相关作者

钱燕宁
作品数:386被引量:2,371H指数:2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围术期 麻醉 术后镇痛 氯诺昔康 应激反应
张晓佳
作品数:16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不同麻醉方法 T淋巴细胞亚群 麻醉方法 儿童 麻醉
王灿琴
作品数:39被引量:321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醛糖还原酶 不同麻醉方法 红细胞糖代谢 异氟醚 麻醉方法
张溪英
作品数:169被引量:498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七氟烷 麻醉处理 小儿 新生儿
连庆泉
作品数:487被引量:2,095H指数:2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姜黄素 异丙酚 丙泊酚 儿童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