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3篇“ 黄河内蒙古段“的相关文章
黄河内蒙古十大孔兑流域泥沙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的路径探析
2025年
内蒙古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十大孔兑风水复合侵蚀区泥沙阻控与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实施方案与任务书为基础,在阐明黄河流域防沙治沙需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概况基础上,从理论、技术、产品研发、集成示范等层面论述了研究方法,对十大孔兑流域泥沙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梳理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明确维持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水资源承载力及阈值,破解人工退化植被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难题;(2)构建不同生态修复空间的泥沙阻控技术和多位一体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与模式,实现多技术集成;(3)构建十大孔兑不同生态修复空间的泥沙阻控和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与应用示范。
张红武高峰高丽娜刘广全穆兴民张宽地尚志强王玲玲
关键词:泥沙治理生态修复研究方法黄河
2003~2020年黄河内蒙古干流水质演变趋势被引量:1
2024年
为全面了解黄河流域内蒙古近年来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基于流域内5个监测断面2003~2020年的水质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长短时记忆模型等多源数据分析方法,结合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探究了黄河流域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水质状况整体向好并稳定.时间特征方面,汛期和非汛期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与农业灌溉用水和汛期水量增大有关;空间特征方面,可将5个监测断面归为3类,汛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时间特征,而非汛期3类监测断面的水质差异主要由其周边城市的用水结构决定. LSTM模型的预测值变化趋势与真实值拟合效果良好,可对黄河内蒙古的水质指标进行有效的预测评价,可为黄河干流各河水质达标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侯元松谢志磊田永莉姜家伟梁运青王倩房强许韬张英芳李浩策力汗
关键词:水质评价水质预测
黄河内蒙古N_(2)O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氧化亚氮(N_(2)O)温室效应的增长使内陆水系温室气体排放估算仍存不确定性。以黄河内蒙古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9月采集研究点表层水样和气体。使用顶空平衡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采集测定N_(2)O溶存浓度和排放通量(FN_(2)O),最后结合水体理化性质对黄河内蒙古N_(2)O溶存浓度和FN_(2)O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N_(2)O溶存浓度为0.5473±0.1117mg·m^(-3);FN_(2)O为0.3031±1.5825mg·m^(-2)·d^(-1),总体表现为大气的“源”。FN_(2)O主要受到pH和电位的影响,FN_(2)O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和电位(P≦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乌音嘎王晓丽阿如汗吴霞
关键词:黄河内蒙古段氧化亚氮通量影响因素
冻融作用下黄河内蒙古砂质粉土强度影响因素及回归模型研究
2024年
为研究黄河内蒙古岸坡土体强度特性与干密度、含水率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文中基于三轴剪切试验,研究黄河内蒙古砂质粉土初始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分析影响因素的排序大小和显著性,并构建黄河内蒙古砂质粉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砂质粉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和抗剪强度与初始干密度呈正比,与初始含水率呈反比。粘聚力和抗剪强度受冻融作用的影响较大,土体经历10次冻融后,其粘聚力下降22.53%-58.85%,抗剪强度下降22.67%-58.91%,内摩擦角受冻融作用的影响较小,整体趋于稳定;砂质粉土粘聚力、内摩擦角和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初始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土体粘聚力和抗剪强度不仅受土体初始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单因素的影响显著,且与土体初始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及初始干密度和冻融循环次数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显著影响;而土体内摩擦角只受土体初始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单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基于土体初始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建立的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回归模型吻合度较好,可以用于估算黄河内蒙古岸坡粉土的强度,研究结果可以为河岸堤防的整治工程提供技术指导。
杨震冀鸿兰李昊李昊牟献友宋泓泽
关键词:冻融作用抗剪强度正交试验黄河内蒙古段
黄河内蒙古水体氧化亚氮溶存浓度、水-气界面排放通量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
2024年
【目的】基于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以及黄河流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于2023年7月选择黄河内蒙古流域为对象,测定流域内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水体理化性质及水-气界面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_(2)O)气体通量。【方法】使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对黄河内蒙古水体N_(2)O溶存浓度、水-气界面N_(2)O排放通量进行探究,使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表层沉积物。【结果】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水体N_(2)O溶存浓度变化范围在0.5478-0.5982 mg/m^(3)之间,均值为0.5741 mg/m^(3),水-气界面N_(2)O排放通量(FN_(2)O)变化范围为-3.6453-4.3925 mg/(m^(2)·d),均值为1.0861 mg/(m^(2)·d),总体表现为大气N_(2)O的“源”。FN_(2)O和p H呈极显著正相关、和电位呈显著负相关。表层沉积物中细菌共有778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ota)以平均35.13%的丰度成为最优势菌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相关基因丰度较低,检测到116个OTUs,unclassified_d__Unclassified为优势菌属(平均丰度为31.69%)。反硝化细菌共有3660个OTUs,优势菌属为unclassified_k__norank_d__Bacteria(平均丰度为63.12%)。【结论】由于黄河内蒙古N_(2)O相关数据较少,因此本研究结果对填补江河N_(2)O数据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菌在黄河治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黄河的保护和净化计划。
乌音嘎王晓丽阿如汗吴霞虹霞贺晓雯刘娜
关键词:黄河内蒙古段氧化亚氮群落多样性
黄河内蒙古甲烷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通量的影响
2024年
内陆水体被认为是甲烷(CH_(4))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占全球CH_(4)排放总量的25%。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水⁃气界面CH_(4)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于2023年3月—11月采集样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黄河内蒙古水⁃气界面CH_(4)气体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甲烷功能菌群落与甲烷排放通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黄河内蒙古在研究期间总体表现为大气CH_(4)的排放源,春季、夏季、秋季CH_(4)排放通量分别为(5.92±4.54)mg m^(-2)d^(-1)、(13.42±18.83)mg m^(-2)d^(-1)和(1.40±3.81)mg m^(-2)d^(-1),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不同采样点排放通量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CH_(4)气体通量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与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溶解有机碳(DOC)和铵态氮(NH_(4)^(+)⁃N)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5)。研究区产甲烷菌优势菌群为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属)和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甲烷氧化菌优势菌群为Methylocystis(甲基孢囊菌属)和Methylobacter(甲基杆菌属);不同样本中甲烷功能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产甲烷菌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总碳(TC)(r=0.8792),对甲烷氧化菌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NH_(4)^(+)⁃N(r=0.7190);在产甲烷菌群落中,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和未分类菌属unclassified_k_norank_d_Archaea对CH_(4)排放影响最大,这类细菌会促进甲烷排放;在甲烷氧化菌群落中,未识别的甲烷氧化菌norank_d_Bacteria对CH_(4)氧化影响最大,这类细菌会促进甲烷氧化,从而减少水⁃气界面甲烷排放。本研究可为我国河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以及排放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吴霞王晓丽王晓丽阿如汗虹霞
关键词:黄河内蒙古段
黄河内蒙古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成效分析
2024年
文章简要叙述了历年来黄河内蒙古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和现有河道整治工程的基本情况,并对已建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
马慧英
关键词: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整治工程
黄河内蒙古健康评价指标中岸线自然状况评价分析
2024年
文章通过河岸稳定性监测和河岸带植被覆盖率调查,对黄河内蒙古健康评价指标中岸线自然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岸线自然状况指标赋分为66分,岸线形态结构的完整性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河水土流失较严重,河岸带存在不稳定现象,可以为下一步河湖系统治理和管理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姚莉萨茹莉杨萌王红伟
关键词:黄河评价指标
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黄河内蒙古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研究黄河内蒙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MOD17A3和气象站点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偏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探讨2002—2021年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植被NPP呈波动增加趋势,2011年以前以负偏离为主,2012年以后以正偏离为主。(2)植被NPP平均值为169.15 gC·(m~2·a)^(-1),自西向东递增,101~250 gC·(m~2·a)^(-1)区域占总面积的77.0%,裸地﹤灌木﹤其他﹤草地﹤农田﹤林地。69.1%的区域植被NPP变异系数Cv≤0.2,整体稳定性较好。(3)植被NPP与气温平均偏相关系数为0.31,仅有6.7%的区域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与降水量平均偏相关系数为0.62,有81.1%的区域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植被NPP显著增加的主要气候因子。(4)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导致植被NPP的变化。
张保龙程文博赵宇新王敏王敏
关键词:NPP黄河内蒙古段气候响应
黄河内蒙古流域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
2024年
本文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流域44个监测点位地表水、地下水、底泥及生物等样品中U、Th、Ra-226、K-40、Sr-90、Cs-137的放射性水平调查,发现黄河内蒙古流域除灌区由于农业生产施肥造成K-40活度浓度水平较高外,其他区域天然及人工放射性均处于环境本底水平。
张东栋张红艳张娜刘泽和武一凡侯琳萌王艳军皇甫鸣宣孙旭冉
关键词:黄河放射性水平

相关作者

冀鸿兰
作品数:74被引量:337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黄河 黄河内蒙古段 冰盖 河冰 神经网络
李超
作品数:35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黄河 黄河内蒙古段 河冰 弯道 冰封期
王晓丽
作品数:222被引量:1,104H指数:18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二茂铁基 生物膜 磷
高瑞忠
作品数:112被引量:581H指数:14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盐湖盆地 地下水 黄河内蒙古段 BP神经网络 水资源
牟献友
作品数:76被引量:342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黄河 冰盖 数值模拟 紊动强度 水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