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1篇“ 黄海海域“的相关文章
基于ZooCC图像分析技术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以东海海域黄海海域为例
刘泽恒
2011—2021年黄海海域浒苔斑块时空特征分析
2024年
近年来中国黄海海域频繁发生浒苔增殖所形成的绿潮灾害,对养殖业、旅游业等产生了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2011—2021年黄海海域浒苔信息进行提取,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斑块角度探讨温度及风对其生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浒苔最初于5月末在江苏盐城海域附近被监测,6月末至7月初覆盖面积达到峰值,7月末至8月初在青岛海域消亡;浒苔斑块在生长阶段连通性、聚集度逐渐增强,分离度降低,在消亡阶段,斑块零散,连通性、聚集度减弱,分离度增加;低于25℃时,随温度升高浒苔覆盖面积增加,高于25℃后,温度则是浒苔分布的非主导因素;此外,浒苔的漂移路径与风向高度契合。本研究通过探讨浒苔灾害时空演变过程及成因,为制定有效预防和管理策略,减少潜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刘佳燕吴孟泉郑龙啸薛明月刘龙兴刘博文
关键词:浒苔斑块生态因子
基于卫星遥感的黄海海域溢油提取
2024年
溢油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对象之一,卫星遥感是海洋溢油遥感监测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海洋溢油卫星遥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其对不同海面溢油污染类型的识别、分类与定量估算能力得到认可。针对2021年4月27日青岛“4·27”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的黄海海面溢油问题展开研究,选取的研究区域在35°N/120°E附近,通过哨兵一号卫星拍摄的相关影像,再进行平均滤波算法等相关处理之后,综合利用多源数据精确识别海面溢油,由此得出青岛“4·27”事故溢油提取结果。
徐金梦丁苗苗于潭王婷辛静怡
关键词:溢油SAR
黄海海域溶解态黑碳赋存现状调查与通量计算
陈崇泰
基于“空天地”一体的南北黄海海域浒苔时空分异研究
薛明月
黄海海域5种底栖型海水鱼类组织脂肪酸组成特征分析
2023年
本研究测定和评估了青岛地区5种底栖型海水鱼[黄鮟鱇(Lophius litulon)、鲬(Platycephalus indicus)、长绵鳚(Zoarces viviparu)、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和带纹条鳎(Zebrias zebrinus)]的形体指标、肌肉和肝脏的粗成分,以及肌肉、肝脏、脑、眼、皮肤、肠道等组织的脂肪酸组成,以全面评估底栖型代表鱼类的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特征。实验鱼每种鱼9尾,3尾一组混样作为一个重复。结果显示,在5种鱼中,肌肉脂肪含量整体偏低,黄鮟鱇和带纹条鳎肌肉脂肪含量尤其低(0.3%~0.4%),但黄鮟鱇、鲬和角木叶鲽具有较高的肝脏脂肪含量(19%~29%),而带纹条鳎和长绵鳚肝脏脂肪含量偏低(4%~5%)。脂肪酸组成方面,黄鮟鱇肌肉中n-3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 chain-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LC-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鱼,尤其以DHA最为明显。黄鮟鱇背肌中还具有最高含量的18:1n-9。长绵鳚背肌脂肪酸组成最明显的特征是较低的16:0含量和较高的20:4n-6及EPA含量。肝脏脂肪酸中,鲬和角木叶鲽具有显著高的18:1n-9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但其DHA含量较低。在黄鮟鱇、带纹条鳎和长绵鳚的大多组织中均有较高的DHA、20:4n-6和22:5n-3,但EPA含量较低。研究表明,即使同为底栖型鱼类,不同种类间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差异也非常显著。黄鮟鱇具有显著高的n-3 LC-PUFA含量,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
张斐然李琳毕清竹卫育良梁萌青梁萌青
关键词:脂肪脂肪酸
黄海海域冬季大气边界层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研究
臭氧(O)作为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不仅对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在大气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针对海洋大气边界层O行为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月、2...
沈钰馨
关键词:臭氧大气边界层
基于HY-1C/D卫星数据的2021年黄海海域大型藻类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023年
基于HY-1C/D(CZI)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阈值判别方法提取大型藻类(浒苔绿潮)的分布和覆盖信息;结合实地考察,分析大型藻类的藻类构成与光谱信息特征;获取大型藻类灾害暴发时间、空间分布、密集度、漂移路径并对其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黄海海域大型藻类灾害最早发生于5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上旬进入发展期,6月中旬-7月上旬进入暴发期,7月中旬—8月下旬进入消亡期。从大型藻类的持续时间、时空分布、密集度变化等指标看,2021年黄海大型藻类分布面积和覆盖面积较大,发生时间较长,结束时间较晚。
商杰赵铮王炜荔丁一宋彦
关键词:浒苔卫星遥感
黄海海域风电工程软弱海床强度CPTU原位解译方法被引量:5
2023年
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是目前中国海上风电场工程勘察中应用最多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其缺点在于土体参数无法直接获取,需要通过解译获得,而不同地区的解译参数存在场地特异性。该文依托黄海海域江苏某海上风电工程,开展室内三轴UU、固结快剪、三轴CU试验和原位CPTU,得到江苏海域的黏性土强度随深度的关系,可用于江苏海域黏性土强度的快速评估。基于修正剑桥模型和三轴CU试验得到江苏海域黏性土强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基于固结快剪和三轴试验结果得到江苏海域不同黏性土层强度的CPTU解译参数Nkt值的范围分别为11.93~19.99和8.45~16.68,建议采用固结快剪标定得到的Nkt总平均值14.44作为黏性土最优强度(中值)的解译参数。最终建立CPTU孔压比Bq和Nkt的关系,采用建立的Nkt与Bq的关系可较好解译黄海海域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su,通过标定建立Nkt-Bq关系的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海洋岩土工程项目中。
王宽君沈侃敏汪明元杜文博洪义
关键词:海上风电场孔压静力触探NKT
中国北黄海海域不同礁型人工鱼礁区生态效果评价研究--以威海小石岛人工鱼礁区为例
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人口扩张、污染加剧、气候变化等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北黄海海域生境退化、渔业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重建海洋生境、恢复渔业资源以及增养殖海珍品,以混凝土鱼礁、石块礁和废弃渔船...
宋旻鹏
关键词:营养生态位ECOPATH高通量测序

相关作者

李刚
作品数:91被引量:601H指数:20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海陆架盆地 中生界 南黄海盆地 中生代 油气远景
陈建文
作品数:220被引量:1,01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南黄海 南黄海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古生界 中国海域
周名江
作品数:153被引量:1,75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赤潮 有害赤潮 亚历山大藻 黑褐新糠虾 塔玛亚历山大藻
江天久
作品数:174被引量:1,161H指数:2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麻痹性贝类毒素 赤潮 贝类 麻痹性贝毒 产毒
董玉来
作品数:9被引量:3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表面水温 黄海海域 夏季 北太平洋 年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