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76篇“ 黏膜下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改进型)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年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改进型)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50例,使用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人,观察组施以黏膜切除术(EMR改进型)治疗,对照组施以内镜高频电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浅表隆起结肠息肉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亚蒂与有蒂隆起结肠息肉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后不良并发症总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浅表隆起结肠息肉患者采用黏膜切除术(EMR改进型)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效果,减少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
井德军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结肠息肉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果研究
2023年
为了对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予以探讨,随机选取武冈展辉医院2021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内镜黏膜剥离(ESD)治疗,观察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式的手时间、住院时间、手穿孔率、整块切除率及复发率等指标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手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变直径为1~2cm的整块切除率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病变直径大于2cm的手切除率对比上,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和手穿孔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的复发率低于观察组,手穿孔率高于观察组(P<0.05)。研究发现,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内镜黏膜切除术相比黏膜剥离具有手时间更短、恢复时间更快、发生穿孔风险更低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病变大小等综合考虑手方式,在病变直径大于2cm时尽量避免选择切除术
姚美源
黏膜肿瘤经结扎装置辅助的内窥镜黏膜切除术与内窥镜黏膜剥离的治疗成本效益比较分析
背景和目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窥镜黏膜剥离(ESD)是治疗无转移的浅表胃肠道病变的两种主要内镜治疗技。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结扎辅助的EMR(EMRL)和ESD在治疗1.1厘米或更小的胃肠道病变中的有效性和...
张倩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EMR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改进型)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分析黏膜切除术(EMR改进型)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6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予以黏膜切除术(EMR改进型)治疗,对照组单独予以内镜高频电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浅表隆起结肠息肉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亚蒂与有蒂隆起结肠息肉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切除术(EMR改进型)有助于提升浅表隆起结肠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黄建鑫张华芬李明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结肠息肉
内镜黏膜剥离与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剥离(ESD)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90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EMR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围手期相关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包括PGⅠ、PGⅡ,计算PGⅠ/PGⅡ)、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病灶切除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组患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均明显高于本组前(P<0.01),P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前(P<0.01),且观察组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G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78%(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SD可有效切除早期胃癌组织,促进胃功能恢复,改善PG异常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EMR的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高蕊张秋艳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胃癌远期预后胃蛋白酶原
内镜止血夹圈套器组合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价值
背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是一种极少见的肿瘤,发病率极低,约为0.18%,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2%~27%,约占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
江昕彤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挖除和隧道法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胃交界处黏膜肿瘤的效果对比
2022年
目的:对内镜黏膜挖除(ESE)和隧道法内镜黏膜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胃交界处黏膜肿瘤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0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的100例食管胃交界处黏膜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STER治疗,对照组采取ESE治疗。记录两组中钛夹使用数量、手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前及后1周时,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比较两组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后肿瘤残留情况及后18个月内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中钛夹使用数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前及后1周时CYFRA21-1、CA19-9及SC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2周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残留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E与STER用于治疗食管胃交界处黏膜肿瘤均可获得良好疗效,而STER可进一步缩短手时长。
黄文宝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挖除术黏膜肿瘤
内镜黏膜切除术后放化疗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后放化疗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4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1,内镜黏膜切除术)和研究组(n=21,内镜黏膜切除术后放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2、3年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单独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后放化疗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代军高云蒋利华晏子俊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放化疗局部复发
个体化减张整形矫正与传统黏膜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减张整形矫正与传统黏膜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并发症以及后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5月-2020年6月确诊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采取全麻进行手,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减张整形矫正,对照组实施传统黏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时间、后疼痛及后并发症情况;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手疗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d两组患者疼痛分级均为轻度疼痛,但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 vs 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总体疗效略优于对照组(95.00% vs 9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减张整形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黏膜切除术,后患者疼痛较轻,并发症较少,总体疗效较理想,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方东升任彩华
关键词: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偏曲
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剥离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剥离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8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选择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实验组患者接受内镜黏膜剥离,对比2组患者切除效果、手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并对2组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后随访,对比2组患者后复发率。结果(1)2组患者整块切除、R0切除和R1切除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手事件、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后复发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剥离对早期胃癌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内镜黏膜剥离指标更优异,患者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夏永欣方玲张萌张向东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临床疗效安全性

相关作者

徐洪雨
作品数:76被引量:385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三氧化二砷 细胞凋亡 肝癌 内镜 溃疡性结肠炎
陈兵刚
作品数:9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肠息肉 重型 并发症分析 高频电刀治疗
樊丽琳
作品数:59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线粒体 幽门螺杆菌 表达及意义 凋亡
孙晓飞
作品数:10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鼻内镜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入路 经鼻内镜 下鼻甲肥大
张筱凤
作品数:323被引量:1,051H指数:14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胆总管结石 ERCP 内镜治疗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