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2篇“ 黑土区坡耕地“的相关文章
-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界定及坡度分级探索
- 2024年
- 坡耕地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源地,坡耕地治理是保护黑土地、治理水土流失的重中之重。目前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界定及其坡度分级尚无统一定论,给黑土地研究、保护和治理带来一定困扰。结合相关标准、文献和数据资料,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进一步分析,提出以0.25°作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临界坡度,建立了黑土区≤0.25°、>0.25°~2°、>2°~6°、>6°~15°、>15°共5级耕地坡度分级标准,建议在黑土地保护相关规划布局及水土流失精准治理中应用。
- 高燕谢云谢凯旋沈海鸥张延玲
- 关键词:水土流失坡耕地东北黑土区
- 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具体涉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分析当前黑土区坡耕地现状:选择的黑土区坡耕地属于大豆–玉米两年轮作黑土区坡耕地;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土壤肥力的情况因...
- 刘杰淋彭大庆王雪珊张强孔晓蕾
- 黑土区坡耕地横坡改垄的位置准确性
- 2024年
-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然而严重的坡面水土流失正威胁着该区域粮食生产潜力。传统顺坡垄作改横坡垄作(简称横坡改垄)是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措施。结合高精度DEM和设计标准,ArcMap能够规划横坡垄线的位置走向,并估测横坡改垄后坡耕地水土流失降低程度,因此横坡垄线的实施位置与设计位置之间的差异程度直接影响横坡改垄的效果与水土保持效益评估的准确性。为评估基于无人机高精度DEM与ArcMap设计坡耕地横坡改垄的垄线位置准确性,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已实施横坡改垄的3块坡耕地中选取多条垄线,使用CORS RTK实测沿垄线采样点的xyz坐标,并与设计垄线位置对比,分析了设计垄线与实施垄线间的位置差异。结果表明:(1)实测垄线的垄向坡度均值(0.5°~0.6°)与ArcMap设计垄线的垄向坡度较为接近(0.6°),且大部分横坡垄的沿垄线高程变化均为中间高两侧低,缩短坡长以便于排水;(2)绝大多数实测垄线与设计垄线间的位置偏移量小于单个垄台宽度(大垄宽1.3 m),中位数仅为单个垄台宽度的1/3;(3)对于位置偏移量来源,起垄机械走行导致的位置偏移量可能高于基线布设导致的位置偏移量,位置偏移量较大的采样点多位于地块边缘处及垄线拐弯处。因此,设计垄线时,拐弯处要尽量平滑,并保持坡耕地边缘处的垄向坡度低于一定的阈值。
- 李浩孙芳莲李同国段连臣宋春雨
- 关键词:黑土区水土保持
-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以典型黑土区3种地貌类型区(漫川漫岗区、丘陵漫岗区、平原低地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等指标,分析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探究不同地貌类型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坡耕地各坡位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6.57~38.61 g/kg,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85~5.67 g/kg。3种地貌类型区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不同。漫川漫岗区总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坡上和坡中显著大于坡下、坡上和坡中无显著差异;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则以坡中最高坡下最低,且不同坡位之间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丘陵漫岗区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并表现为坡下显著大于坡上、坡上显著大于坡中;高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呈现坡上和坡下显著大于坡中、坡上和坡下无显著差异。平原低地区总有机碳及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各坡位间的差异均为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地貌间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规律有所差异,漫川漫岗区和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活性最差的坡位分别是坡下和坡中,而平原低地区不同坡位间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黑土坡耕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的针对性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 何舢韩少杰王丹彤张扬付玉陈祥伟
- 关键词: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
- 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寻黑土区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机理,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横坡耕作(TP)、垄向区田(RF)、深松(SF)、横坡耕作+垄向区田(TP-R)、横坡耕作+深松(TP-S)、垄向区田+深松(RF-S)3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及3种组合耕作措施,并以常规顺坡耕作(CK)为对照,分析了土壤孔隙度、土壤机械组成、水稳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并采用TOPSIS模型对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了土壤稳定性强且蓄水保肥效果良好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结果表明:在玉米的全生育期内,深松、垄向区田、横坡耕作均能提高土壤体积含水率。TP-S处理体积含水率最大,0~40 cm土层平均体积含水率较CK处理增加29.47%;RF-S处理平均孔隙度最大,TP-S处理次之,平均孔隙度较CK处理分别增大10.68%、9.25%;TP-S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稳定性,其中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大团聚体含量(R0.25)较CK处理分别增加12.30%、19.57%、13.97%;TP-S处理能够改善土壤机械组成,TP-S处理粗砂粒、粉粒、黏粒含量较CK处理增加15.40%、26.89%、1.90%,细砂粒含量较CK处理降低31.56%;TP-S处理IN(无机态氮)、AP(有效磷)、AK(速效钾)含量最高,较CK处理IN、AP、AK含量分别增加42.81%~55.32%、39.69%~40.68%、20.41%~25.45%。由TOPSIS模型综合评价结果可知,TP-S处理贴合度最高,土壤结构更稳定,且蓄水保肥效果更好,为适宜该地区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 张忠学张忠学余佩哲齐智娟魏永霞齐智娟
- 关键词:黑土区坡耕地耕作措施蓄水保肥TOPSIS模型
-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制约了东北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径流观测场布设裸地小区(对照)和自然恢复、植物埂、灌木埂、水平坑、横垄耕作、顺垄耕作6个水土保持措施试验小区,分析在相同的坡度和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产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小区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裸地小区相比,水平坑和横垄耕作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较高,其次是自然恢复、灌木埂、植物埂措施,顺垄耕作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最低,且土壤侵蚀量高于该区域平均土壤侵蚀量。建议在东北黑土区推广应用减流减沙效益最佳的水平坑和横垄耕作措施,同时合理配套种植有经济作物的植物埂和灌木埂,不建议采用单一的顺垄耕作措施。
- 苑佰飞崔海锋李猛王彩凤吴朋姜保帅滕美瑶
-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坡耕地径流量土壤侵蚀量东北黑土区
- 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覆盖耕作模式的响应
- 2024年
- 为揭示不同覆盖耕作模式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防治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设置顺坡免耕碎秆均匀覆盖(SM)、顺坡免耕覆盖作物(SC)、横坡免耕碎秆均匀覆盖(CM)和传统耕作(CK)4种覆盖耕作模式,研究分析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明确不同覆盖耕作模式的土壤侵蚀特征,分析不同覆盖耕作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顺坡免耕碎秆均匀覆盖(SM)、顺坡免耕覆盖作物(SC)和横坡免耕碎秆均匀覆盖(CM)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水分含量,防治土壤侵蚀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SM处理、SC处理与CM处理较CK处理0~80 cm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9.34%~18.20%,5.30%~11.54%和9.12%~19.84%;径流量、侵蚀量、降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I_(30))均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性;SM处理、SC处理和C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处理均有提高,其增幅介于1.18%~10.76%.通过对比分析减流减蚀效果和水分利用效率,发现在防治土壤侵蚀,蓄水保墒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横坡免耕碎秆均匀覆盖模式效果更好.
- 刘继龙刘继龙曹晓强董泽刘倩倩曹冉
- 关键词:土壤侵蚀水分利用效率耕作方式坡耕地
- 不同覆盖及耕作措施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不同覆盖及耕作措施对黑土区坡耕地米-豆轮作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于2022—2023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顺坡碎秆均匀覆盖(SM),横坡碎秆均匀覆盖(CM)、顺坡覆盖作物(SC)和传统耕作(CK)4个处理,分析不同覆盖及耕作措施下土壤养分含量随生育时期和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作物产量表现,明确不同覆盖及耕作措施下土壤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作物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处理土壤A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AK含量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各处理土壤NH_(4)^(+)-N、NO_(3)^(-)-N、AP和AK含量随土层加深整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各处理的作物干物质量和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升3.29%~11.96%和4.29%~14.77%;除2022年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NH_(4)^(+)-N含量外,其余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与作物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AK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更高。
- 刘继龙董泽曹晓强王志卓刘倩倩曹冉
- 关键词:坡耕地土壤养分作物产量
- 不同树种防护林带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阻控效应
- 2024年
- 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落叶松(Larix gmelinii)、小黑杨(Populus×xiaohei)林带防护的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无林带防护的坡耕地土壤为对照,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特征并计算土壤可蚀性因子,分析不同防护林树种和坡位间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差异,探究防护林树种和坡位对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调控机理。结果表明:有林带防护的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显著高于无林带坡耕地土壤,林带对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的提升主要发生在坡中下及坡下位。3个树种中,落叶松防护林带对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的提升效果最佳。土壤密度、粒径(d)为2.00 mm≤d<5.00 mm、0.25 mm≤d<0.50 mm、d<0.25 mm的干筛团聚体均显著影响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且d<0.25 mm干筛团聚体的影响最大。防护林树种对坡耕地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落叶松防护林带对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可作为东北黑土区农田防护林的优先选择树种。
- 李伟珍谢雷雷师立鹏王秀伟
-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土壤侵蚀小黑杨
-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融雪、风力、降雨复合侵蚀效应被引量:4
- 2023年
- 研究多营力作用的坡耕地复合土壤侵蚀过程机理,可为精确防治农田土壤侵蚀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每年11月到次年10月冻融、融雪、风力、降雨侵蚀营力的季节性交替,利用不同侵蚀营力叠加的模拟试验,分析了坡耕地融雪(1、2 L·min^(-1))、风力(12 m·s^(-1))、降雨(100 mm·h^(-1))多营力叠加的复合侵蚀过程,讨论了各营力叠加的侵蚀效应。结果表明:仅融雪侵蚀下,坡面融雪径流量的增加对坡面侵蚀量的影响大于其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融雪径流量从1 L·min^(-1)增加到2 L·min^(-1),径流强度增加2.7倍,而侵蚀强度增加4.0倍。融雪-风力双营力叠加侵蚀下,前期融雪侵蚀对后期坡面风蚀有抑制作用,当融雪径流量从1 L·min^(-1)增加到2 L·min^(-1),融雪侵蚀对风蚀量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后期风蚀量减小50%以上。前期风力侵蚀和融雪-风力叠加侵蚀均加剧了后期坡面降雨侵蚀,前期风力侵蚀导致后期坡面降雨侵蚀量增加24.5%,融雪-风力叠加作用在1和2 L·min^(-1)融雪径流量下使后期坡面降雨侵蚀量分别增加132.8%和465.4%。多营力叠加的复合侵蚀量并非相应的单营力侵蚀量之和,还存在各营力叠加的促进或抑制效应。融雪-风力叠加的侵蚀效应为抑制效应,风力-降雨双营力叠加和融雪-风力-降雨多营力叠加的侵蚀效应为促进效应。
- 赵娅君郑粉莉郑粉莉师宏强胡文韬张加琼
- 关键词:风力侵蚀降雨侵蚀东北黑土区
相关作者
- 魏永霞
- 作品数:156被引量:96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研究主题:坡耕地 大豆 黑土区 生物炭 水分利用效率
- 刘慧
- 作品数:327被引量:1,434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
- 研究主题:胆盐水解酶 植物乳杆菌 藏灵菇 细菌素 生物炭
- 吴昱
- 作品数:17被引量:21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生物炭 黑土区 黑土区坡耕地 水稻 土壤结构
- 张瑜
- 作品数:75被引量:179H指数:9
- 供职机构: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坡耕地 黑土区 水土保持 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
- 郑粉莉
- 作品数:300被引量:4,332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 坡面 东北黑土区 细沟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