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16篇“ 鼻腔鼻窦“的相关文章
- SMARCB1缺失型鼻腔鼻窦腺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SMARCB1缺失型鼻腔鼻窦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SMARCB1缺失型鼻腔鼻窦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6例均为男性,年龄34~78岁,中位年龄60岁,镜下肿瘤细胞形态较均匀一致,呈嗜酸细胞样5例(5/6)、浆细胞样3例(3/6)、印戒细胞样及透明细胞样各1例(1/6),可见筛状结构4例(4/6)、小管状及卵黄囊瘤样结构各1例(1/6),黏液样基质常见(5/6)。免疫组化染色示6例均对SMARCB1表达缺失,5例对SMARCA2表达缺失、1例表达减弱,ARID1A及SMARCB4完整,4例中度表达CK7(4/6)、灶状表达p63及SALL4各2例(2/6),不表达CDX2、PLAP及S100;3例进行FISH检测,均可见SMARCB1基因缺失;随访4例患者,3例于术后16个月内死亡,1例复发3次生存。结论SMARCB1缺失型鼻腔鼻窦腺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 岳常丽熊焰熊焰刘红刚
- 关键词:鼻腔鼻窦临床病理学特征
- 鼻腔鼻窦Rosai-Dorfman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
- 2025年
-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Rosai-Dorfman病(RDD)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23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腔鼻窦RDD患者的CT和MRI资料。共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4±16)岁。记录病灶位置、范围、密度与信号、骨质情况、强化程度、周围淋巴结及其他部位异常病灶情况。接受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患者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为双侧鼻腔鼻窦受累,3例为单侧病变。9例患者病变局限于鼻腔鼻窦,14例患者病灶向周围浸润生长,累及眼眶6例、鼻泪管9例、前颅底3例、鼻背皮下2例、硬腭1例。2例伴喉部、声门下气管后壁软组织病变,1例伴颅内弥漫性病变。10例伴有淋巴结肿大。RDD病变在CT平扫(20例)均呈等密度,增强(17例)后表现为轻度强化3例、中等强化7例、明显强化7例。20例患者中有19例在CT上发现骨质改变,骨质破坏伴骨质增生14例,轻度骨质破坏5例。14例接受MRI检查的患者中,病变在T 1WI上均呈等信号,在T 2WI上9例为等信号、4例为稍低信号、1例为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强化较均匀,无囊变或坏死。11例接受DWI,病变扩散明显受限,ADC值为(0.66±0.08)×10^(-3)mm^(2)/s。结论鼻腔鼻窦RDD的CT和MRI影像特点为鼻腔鼻窦双侧病变,伴有骨质增生硬化,T 2WI呈等低信号,可累及邻近组织,可伴有咽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 王露茜张利芬牛悦陈伟肖涵予张旖吟沙炎
- 关键词:鼻腔鼻窦磁共振成像ROSAI-DORFMAN病
- 鼻腔鼻窦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影像表现1例
- 2025年
- 该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该患者为44岁女性,CT平扫示左侧鼻腔、筛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欠均匀,呈膨胀性生长,邻近骨质菲薄;MRI增强示左侧鼻腔、筛窦混杂信号肿块,T_(1)WI呈等/稍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扩散受限,内见多条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
- 梁雯慧吴任国
- 关键词:鼻窦肿瘤磁共振成像
- 用于治疗鼻、鼻腔鼻窦和鼻咽组织感染和/或炎症的方法
- 提供了用于治疗鼻、鼻腔鼻窦和鼻咽组织的疾病和病症的组合物和方法。
- 帕特里克·斯莱特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合并鼻息肉病例的临床特征,防止SNIP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24年4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鼻息肉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吸烟史、影像学表现、病理结果、手术方式等,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示单侧SNIP合并鼻息肉的12例,单侧SNIP合并鼻息肉,同时伴FBS的2例;双侧SNIP合并鼻息肉的1例;一侧SNIP合并鼻息肉、一侧鼻息肉的1例;一侧SNIP、一侧鼻息肉的2例。18例患者术后随访≥0.5年,未见复发。结论SNIP合并鼻息肉多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发病,亦可合并真菌球型鼻窦炎(FBS);对单侧和双侧鼻息肉外观的赘生物均应考虑深部SNIP的可能;术前应联合鼻窦CT、MRI检查确定肿物根基部和临床分期,鼻内镜下深部、多点病理组织取样;术中必要时进行冰冻病理检查,根据肿瘤根基部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彻底切除肿物;术后患者取下的所有肿物组织均行病理检查,以减少SNIP的误诊和漏诊。
- 李力苟建军王朝山蔡德泉
- 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息肉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生发中心的CT诊断及治疗干预
- 2025年
- 这篇研究文章对MSCT影像技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中心的检测及医治干涉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共计收集了58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研究操作,利用MSCT进行影像学解析与疾病鉴定,再对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 相对于手术病理的诊断结果,MSCT的临床鉴定结果展现出较高的灵敏度(97.67%)和特异度(93.33%),准确性高达96.55%,其中,阳性鉴定结果与病理诊断阳性结果的相符的有42例,阴性鉴定结果与病理诊断阴性结果的相符的14例,x2检验显示,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影像技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生发中心的诊断及治疗干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准确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进行应用。
- 龚玉华
- 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干预
- 低温等离子联合鼻内镜在复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究低温等离子联合鼻内镜在复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92例复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其实际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鼻内镜治疗的对照组(n=59)、低温等离子联合鼻内镜治疗的观察组(n=33)。比较2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情况无差异(P=0.924)。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且住院时间更短,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组均发生视力下降、流泪和神经麻木的并发症,对照组还观察到4例复视,但2组并发症分布及其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99),但观察组治愈和好转分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3)。术前和术后12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更低(P<0.001)。2组患者肿瘤复发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联合鼻内镜适宜治疗复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具有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疼痛感低、患者恢复较快、可保护正常解剖结构的优点。
- 王元坦许艳芳段广廷
-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鼻内镜鼻腔鼻窦肿瘤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36个月内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并对其术后36个月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改善该疾病患者的预后提供相关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SNI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肿物切除术,术后均随访36个月。以术后是否复发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7例)与未复发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中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T_(3)~T_(4)期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3~4期及NLR≥2.0是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3.309、4.888、3.435,均P<0.05)。结论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3~4期及NLR≥2.0均为SNIP患者术后36个月内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周晓健牛卫国惠志虎
- 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下手术复发
- 传统鼻切开手术与鼻内镜微创术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控制中的效果对比
- 2025年
- 比较传统鼻切开手术与鼻内镜微创术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鼻腔或鼻窦恶性肿瘤的118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接受鼻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鼻切开手术。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每3个月随访一次,记录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各时间节点的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总复发率(30.51%)显著低于对照组(47.46%)(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8.47%)显著低于对照组(27.12%)(P<0.05)。观察组SF-36评分(82.11±5.96)显著高于对照组(75.38±6.32)(P<0.05)。结论 鼻内镜微创手术在降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传统鼻切开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张福强
- 关键词: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内镜微创手术术后复发率
- 传统鼻切开术与鼻内镜微创术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控制中的效果对比
- 2025年
- 对比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鼻切开术与鼻内镜微创术在术后复发率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自本院收治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分析,80例患者在本院的就诊时间均为2023年6月-2024年6月,并参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及微创组(n=40),患者入组后分别接受传统鼻切开术及鼻内镜微创术治疗,分析组间手术效果、临床指标及术后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分析组间手术效果发现,术前传统组及微创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基本一致,P>0.05,术后微创组均低于传统组,较传统组手术效果良好,P<0.05;分析组间临床指标发现,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手术出血量减少,P<0.05;分析组间术后复发情况比较,相较于传统组(20.00%),微创组术后复发率(2.50%)较低,P<0.05。结论 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与传统鼻切开术相比,鼻内镜微创术具备更加有效的手术效果,能够使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同时术后复发率较低,建议采纳。
- 马艳稳
- 关键词:鼻窦恶性肿瘤炎症因子
相关作者
- 刘红刚

- 作品数:318被引量:1,349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病理学 病理诊断 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鼻窦 临床病理
- 张罗

- 作品数:771被引量:5,883H指数:3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鼻息肉 鼻窦炎 常年性 过敏性鼻炎
- 鲜军舫

- 作品数:509被引量:2,878H指数:2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CT 眼眶
- 周兵

- 作品数:447被引量:5,269H指数:4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手术 内窥镜检查 变应性鼻炎
- 许庚

- 作品数:355被引量:5,659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鼻窦炎 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 经鼻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