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篇“ 龙特甫A“的相关文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龙特食味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是决定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水稻胚乳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可改变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而为优质或特用水稻的选育提供材料。龙特是我国育成的一个高产籼稻常规品种,同时也可作为两系杂交稻的...
汪群陈凤英杨晓军徐丽张昌泉刘巧泉于恒秀
关键词: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文献传递
转反义Waxy基因改良龙特雄性不育系品质及其育种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转反义Wx基因育成了直链淀粉含量(AC)降低的籼稻龙特新保持系B(wxLB1,wxLB2),并转育成了相应的新不育系新龙保A1(wxLA1)和新龙保A2(wxLA2)。考察和测定了由新不育系和原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RVA谱。结果表明:由wxLA1,A2配制的杂种后代直链淀粉含量和粒重极显著地低于各自对照(CK1:LA/YH559,CK2:LA/MH63),胶稠度(GC)和崩解值(BDV)则明显高于对照,并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冷胶黏度(CPV)、消减值(SBV)、峰值时间(PeT)、起浆温度(PaT)和回复值(CSV)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杂种后代淀粉胶稠度和RVA特征值变异来源分析显示,GC和RVA谱特征值主要受母本影响,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结果表明,选择改良籼稻龙特雄性不育系品质是改善杂交稻米淀粉理化和蒸煮品质的有效途径。
王新其殷丽青卢有林沈革志
关键词:蜡质基因直链淀粉含量雄性不育系籼稻
龙特A的遗传研究与改良探讨
2006年
简述了龙特A的育性基因和感光抑制基因的遗传特性研究,及针对其育性表达不稳定,米质较一般不良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继承发扬优点,屏弃缺点,以便更好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贡献。
邓则勤黄显波郑家团
三系不育系龙特A的遗传改良效果被引量:4
2000年
龙特A具有异交率高 ,杂种优势强 ,但不育性不稳定的特性。利用珍汕 97B和地谷B对其进行遗传改良 ,育成不育性稳定性好 ,而又基本上保留了龙特A的高异交和高配合力优点的新不育系T55A。用T55A配制的杂交组合T优 556 3和T优 5537,在 1999年晚稻省区试中 ,产量居B组的第 1位和第 3位 ,均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
潘润森
关键词: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龙特甫A
龙特A”亩产250公斤高产繁育技术
1999年
张绍龙
关键词:杂交水稻龙特甫A水稻
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发水稻龙特B叶色突变被引量:27
1999年
用60Co-γ射线直接辐照龙特B干种子,诱发获得了多种类型叶色突变体。M2 代按苗计,白化、黄化和条纹三种叶色突变体的频率依次为0.347% ,0.041% 和0.031% 。对M2 代黄化和条纹两类突变群体的生长发育动态研究发现,其平均叶片数和分蘖数与对照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些黄化和条纹突变体在三叶期后即可转为绿色,其叶片数和分蘖数与对照相近。在用这些叶色突变体与龙特A 杂交、回交后的M 4BC1 群体中,分离出正常绿色和带有叶色标记的两类不育株,二者之比接近1∶1。根据苗期和成株期的叶色特征,这些突变系分为 6 种类型。对M 4 突变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及相应的 M4BC1 植株的株高和单株穗数进行了考察,发现转绿型突变系及其相应的M4BC1 带叶色标记植株的农艺性状与相应的对照相仿。
陈善福舒庆尧吴殿星崔海瑞夏英武
关键词:龙特甫A不育系叶色标记杂种纯度
龙特A杂株来源及其分析被引量:51
1998年
通过对龙特A中杂株来源的分析,认为龙特A本身自交结实是产生杂株的直接原因。龙特A自交结实与含有正常花粉的可染花药有关,大部分颖花中的可染花药呈嵌合体存在;而可染花药的数量又与温光有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可染花药率的通径系数为0.2813,呈正效应,日照时数对可染花药率的通径系数为-0.9113,呈负效应。
郑秀萍周天理张功宙张功宙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龙特甫A杂株育性
我县龙特A高纯度制种浅析
1998年
李满旺
关键词:龙特甫A制种水稻
龙特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1998年
不育系龙特A变异株有四种类型,抽穗期前10天温度对其育性作用最大,r微效恢复基因的存在及保持系的变异也是影响育性的因素。
顾根宝王海洋顾闽峰郑德兴
关键词:水稻变异株影响因素龙特甫A
龙特A的育性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龙特A随机取样5穗(株)的100朵颖花进行花粉镜检。结果表明:龙特A育性不稳定,正常花粉比较多的颖花主要在于穗中部,穗上部颖花绝大多数为全不育。利用龙特B穗顶部种子作为保持系可能是提纯龙特A的有效方法。
郑向华游年顺黄利兴雷上平
关键词:龙特甫A水稻三系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