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2篇“ 320排动态容积CT“的相关文章
- 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分析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2.1-2023.8月开展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研究,共计80例交通事故患者参与,78例肋骨骨折患者,共计180处骨折,均已经经过手术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DR检查与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回顾性分析研究数据。研究指标为检出数量及例数、检出位置、诊断效能、图像情况。结果 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检出数量及例数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膈上骨折、膈下骨折均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真阳性高于DR检查,假阴性低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R检查;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图像质量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能够精准识别骨折处,判断骨折位置,图像清晰准确,应用价值高。
- 谢显孝郭巍巍王体磊
- 关键词:肋骨隐匿性骨折320排动态容积CT
- 探究320排动态容积CT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 目的: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中实施排动态容积CT动脉造影,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围绕疑似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展开,对其实施320-DVCT动脉造影检查,并在2至7天范围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周夏阳金豆刘轶蒋锐
-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 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针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开展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6例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均进行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诊断和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检出率、误诊率、患者单发肋骨骨折和多发肋骨骨折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检出率。结果: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肋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96.97%显著高于DR诊断的77.27%,误诊率3.03%显著低于DR诊断的22.73%(P<0.05);320排动态容积CT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单发肋骨骨折和多发肋骨骨折情况。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并发症检出率显著高于DR诊断(P<0.05)。结论:针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开展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肋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和并发症检出率,避免误诊,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刘慧楠
- 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CT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CT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1月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CTP)方式、常规CT扫描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DLP(1429.91±156.71)mG y·cm、平均E D(3.29±0.31)mSV和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脑梗死患者中实施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CTP),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该技术具有剂量低、图像质量高等特点。
- 李云旭何绍飞王凌浩李颖王飞
- 关键词:脑梗死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方法: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随机选择5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对比患者患侧与镜像对侧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延迟时间等灌注参数。结果:患侧与镜像对侧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延迟时间等灌注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和延迟时间的患侧与镜像对侧灌注参数比值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诊断评价具有可行性,可有效评价患者的血管情况及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 田志勇孟凯龙王宽王静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动态容积CTCT血管成像
- 320排动态容积CT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320-slice dynamic volume CT,320-DVCT)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部再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08例怀疑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进行320-DVCT动脉造影检查,之后2~7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320-DVCT动脉造影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对于直径≥3.0 mm的支架,其图像优级率和成功率明显高于直径<3.0 mm的支架。320-DV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91.30%,特异性95.21%,阳性预测值86.3%,阴性预测值97.07%,准确率94.24%;诊断左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9.29%,特异性96.77%,阳性预测值89.29%,阴性预测值96.77%,准确率95.04%;诊断左回旋支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8.89%,特异性92.73%,阳性预测值80.00%,阴性预测值96.23%,准确率91.78%;诊断右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8.00%,特异性94.92%,阳性预测值88.00%,阴性预测值94.92%,准确率92.86%。结论 320-DVCT动脉造影是目前较新的一种安全无创、有效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检查方法。
- 刘雪莲郝宝顺刘定辉陈秀珍周彬余舒杰
- 关键词: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 320排动态容积CT双入口肺灌注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肺腺癌化疗近期效果的评估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双入口肺灌注扫描技术对肺腺癌化疗患者近期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50例中晚期原发性肺腺癌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个月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双入口肺灌注检查,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值(BAF)、肺动脉灌注值(PAF)、灌注指数(PI)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前,缓解组PI值高于未缓解组,BAF值低于未缓解组(P<0.01或0.05)。治疗后,缓解组PAF和BAF值、未缓解组PI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或0.05)。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双入口肺灌注扫描成像技术有助于评估中晚期原发性肺腺癌化疗患者的近期效果。
- 夏俊揭广廉许定华罗泽斌
- 关键词:CT肺腺癌化疗
-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屏气双阈值触发对冠心病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屏气双阈值触发对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的冠心病(CHD)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和扫描时间的适宜性的影响。方法将临床拟诊CHD的80例患者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CTA检查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例,延时14 s后嘱患者屏气,监测心脏中心层面的降主动脉手动触发完成CCTA扫描。B组40例,设定屏气阈值和扫描阈值两个触发阈值,监测心脏中心层面的降主动脉,当CT值达到屏气阈值嘱患者屏气;到达扫描阈值触发完成CCTA扫描。通过测量近心端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冠状动脉主干(LMT)CT值,评价CHD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测量右心室(RV)、左心室(LV)、升主动脉(AAo)、降主动脉(DAo)CT值来考虑扫描时间的适宜性。采用双盲法评价患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LMT、前降支、回旋支及RCA)图像质量,记录辐射剂量指标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延时扫描时间比B组更长(6.5 s vs 2.5 s,P<0.0001)。A组RCA的CT值(385±76)HU,LMT的CT值(390±73)HU;B组RCA的CT值(414±43)HU,LMT的值(420±41)HU,经t检验RCA A组及B组CT值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T A组及B组CT值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evene检验RCA A组及B组CT值的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T A组及B组CT值的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RCA的信噪比(SNR)(20.2±5.4),LMT的SNR(20.5±5.8);B组RCA的SNR(21.2±4.6),LMT的SNR(21.5±4.9),经t检验RCA和LMT A组及B组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扫描时间经χ~2检测(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4.49±0.79)分,B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4.8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D(5.94±1.98)mSv,B组ED(4.25±1.97)mSv,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屏气双阈值触发方法缩短延时扫描时间,减少CHD患者间CCTA冠状
- 王子荣刘飞张祖峰赵凯跃唐栋刘承宏陈晓飞丁建平
- 关键词:屏气
- 简析急性脑梗死的320排动态容积CT脑灌注成像研究
- 2019年
- 分析急性脑梗死的320排动态容积CT脑灌注成像研究成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采取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的患者62例进行研究分析,监测患者的梗死核心区域、缺血半暗带、健侧镜像区的血流量、脑血容量等指标。结果:患者采取头颅平扫检查后,有26例患者出现早期脑梗死症状,其余36例表现正常,未发生异常。采用CTP扫描后,62例患者均有异常灌注区域,其中49例患者有缺血半暗区,表现为CBF降低,TTP和MTT延长,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相比脑梗死核心区,CBF、CBV指标均有明显升高,TTP明显缩短,MTT出现延长,对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IP区和梗死核心区的rCBF、rCBV、rTTP、rMTT对比具有极大的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62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处于急性期,急性期的14例,亚急性期的6例患者存在IP区。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能够注射1次对比剂后就可获取患者CT、CTP、CTA的数据,为明确患者脑梗死病变部位,病变范围,是否存在IP提供影像学资料,也可针对IP进行分期评估,从而可为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典型基础,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魏俊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100例,均先后行64排螺旋CT扫描及320排动态容积扫描,再予以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与320排动态容积扫描诊断结果。结果 320排动态容积CT与64排螺旋CT扫描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 86,0. 78,0. 75,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检测一致性均较好; 64排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 80,0. 67,0. 60,轻度狭窄检测一致性较好,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检测一致性一般。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能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结果可靠,与冠状动脉造影一致性较高。
- 杨波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