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2篇“ 42CRMO钢“的相关文章
42CrMo长轴感应淬火裂纹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观察了感应淬火后42CrMo长轴开裂的微观组织、裂纹形貌并测试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分析了裂纹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裂纹沿轴向分布且仅存在于大直径区域的淬硬层,与心部相比,该区域晶粒异常粗大且部分晶界熔化,裂纹沿晶扩展,裂纹内存在氧化物,因此判断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感应淬火工艺参数不当,导致在长轴直径增大区域的淬火加热温度过高,从而造成淬硬层发生过烧、晶界弱化甚至烧蚀,从而出现裂纹。相比小直径区域,大直径区域的淬硬层较厚、硬度偏低,也佐证了该论断。
陈步超宋翊刘海明陈露王致远牛宗冉鞠玉琳袁志钟
关键词:42CRMO钢感应淬火过烧
42CrMo特厚椭圆坯轧制工艺数值模拟
2024年
特厚模具因具有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使用寿命,在制造大型模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连铸过程中,铸坯内部可能形成的缺陷对模具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设计合理轧制工艺提高芯部变形是改善芯部缺陷的重要途经之一。针对大直径椭圆连铸坯轧制成特厚板的开坯粗轧、平整成型及精轧3个过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对42CrMo特厚板不同位置的累积变形量、单道次变形量以及板成材率的影响。利用材料性能计算软件JMatPro计算了42CrMo的高温变形行为和热导率、比热容、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参数,采用ABAQUS软件进行轧制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轧制道次压下量对椭圆坯内部疏松压合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开坯粗轧的前3道次压下量变化对芯部变形影响不大,芯部变形量主要取决于精轧阶段单道次压下量。采用前3道次较小压下量开坯加后5道次较大压下量精轧,芯部累积变形量最大,达1.5,且最后5道次中每道次的应变量均大于0.14,可以有效提高大规格椭圆坯轧制的特厚板芯部变形渗透率,有利于芯部裂纹和疏松等铸坯缺陷的改善。
白丽琴孙宪进吴扬何广霞谢振家尚成嘉
关键词:42CRMO钢有限元模拟特厚板
42CrMo超声滚挤压力学性能研究及参数优化
2024年
为提高42CrMo轴承套圈的力学性能,基于超声滚挤压加工过程中滚压头的运动学分析和改进的J-C本构模型,对不同参数下42CrMo轴承套圈的超声滚挤压加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建立了响应曲面预测模型及交互响应曲面图,并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余压应力随着转速和进给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与振幅和静压力为正比例关系;硬度与振幅和静压力为正比例关系,与进给速度为反比例关系,而随着转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使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仿真预测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优加工参数解集为:转速为290~360 r·min^(-1)、进给速度为18~24 mm·min^(-1)、振幅为19~22μm、静压力为580~650 N,最优力学性能参数解集为:残余压应力为1002~1033 MPa、硬度为773~793 HV。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以及优化结果的准确性。
石青松徐红玉王晓强李昭王排岗
关键词:42CRMO钢残余压应力
超声喷丸工艺参数对42CrMo表面质量的影响
2024年
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超声喷丸工艺对42CrMo超高强度表面质量的影响,对42CrMo超声喷丸处理前后的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截面显微硬度和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喷丸时间的延长,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硬度逐渐增大直至稳定,稳定值分别为1.08μm和433.60 HV;超声振幅、弹丸直径的增加和喷丸距离的减小可以有效地提升试样的超声喷丸强度,在试样表面产生更加剧烈的塑性变形,虽然提高了表面粗糙度,但是获得了深度更大的硬化层和梯度结构晶粒细化层,分别为2.8 mm和40μm。
王斯宇谢春晓杨宇辉宋成浩隆志力黄浦东
关键词:超声喷丸42CRMO钢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
雾化射流对42CrMo车削断屑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4年
金属加工过程中,切屑周期性断裂有利于切削过程的稳定进行,实现高质高效加工。雾化射流是一种重要的冷却方式,把压缩空气与切削液混合并断续喷射形成雾状。与切削液溢流冷却相比,雾化射流射出的小液滴渗透性更好,冷却介质能更准确地施加到刀具前刀面和切屑内表面位置。为了探究雾化射流对42CrMo车削断屑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种冷却方式(干切削、切削液溢流及雾化射流)和两种进给量(0.15mm/r, 0.18mm/r)进行车削实验,对切屑的宏观长度、卷曲半径、切削力和刀—屑接触长度进行观测。在相同的进给量下,采用雾化射流冷却方式可以获得更短的切屑宏观长度、更小的切屑卷曲半径、更小的切削力、更短的刀—屑接触长度以及更小的切屑内表面粗糙度。
于振鹏袁婧杨倩倩黄宗锐刘安南赵金富刘战强王兵蔡玉奎宋清华
关键词:车削加工42CRMO钢断屑性能
稀土La对42CrMo碳化物析出特征及摩擦学性能增强机理研究
2024年
使用真空熔炼技术制备了稀土42CrMo,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材料微观组织、拉伸断口、磨损表面和亚表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La对42CrMo碳化物析出特征及摩擦学性能增强机理.结果表明:La减小了晶界张力和界面能,降低了碳化物沉淀所需成核势垒,提供了形核点,使42CrMo具有更小的原奥氏体晶粒和碳化物,原奥氏体和碳化物尺寸减少约46.5%和19.4%.添加La后,42CrMo具有更优良的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比普通提升了9.29%、9.48%和25.01%,磨损率降低了36.71%.稀土强塑性的提高得益于La对晶粒和碳化物的细化以及碳化物和基体界面柔韧性的提高.摩擦磨损性能的提升是由于碳化物和基体的柔性界面在摩擦磨损过程中起到协调变形作用,减少了微裂纹的形成和碳化物的剥离,使摩擦表面形成的自润滑膜更加致密、完整,不易破坏.此外,La减少了中夹杂物,也提高了稀土的塑性和摩擦磨损性能.
吉宏斌王建梅程先华王震宇王强
关键词:42CRMO钢碳化物摩擦学性能
基于应力三轴度的铸态42CrMo高温拉伸断裂行为分析
2024年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不同缺口半径(0.5,1.0,2.0,4.0 mm)的铸态42CrMo缺口试样进行不同温度(1223,1273,1373 K)下的热拉伸试验,基于应力三轴度分析了其高温拉伸断裂行为。结果表明:较高拉伸温度下缺口试样的流变应力较小;随着缺口半径减小,缺口试样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力增加,断裂应变减小;当缺口半径为0.5,1.0 mm时,应力三轴度最大值向最小横截面圆心转移;当缺口半径为2.0,4.0 mm时,拉伸过程中最小横截面圆心处的应力三轴度始终最大;随着缺口半径增加,应力三轴度减小;温度由1223 K升至1373 K,试样断口组织平均晶粒尺寸增大;缺口半径由0.5 mm增加至4.0 mm,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微空洞且尺寸及面积分数增加。
张在阳齐会萍李永堂陈园园张晋辉刘慧玲
关键词:高温拉伸
超声喷丸对42CrMo表面质量的影响及性能研究
超高强度因其高比强度和低成本而被广泛应用在高端轴承、精密齿轮等结构件的制造中。然而,当面临高温、高湿、高应力等恶劣工况时,由于超高强度高强度低韧性的特点,其表面容易萌生裂纹,进而影响表面质量,最终导致其服役性能下降。...
王斯宇
关键词:超声喷丸42CRMO钢有限元分析
重型汽车42CrMo前轴开裂原因分析
2024年
42CrMo前轴作为重型汽车的重要安全构件,在经过锻造、热处理及喷丸过后材料发生开裂现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试验方法对该重型汽车失效前轴锻件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失效前轴裂纹均具有拐点特征,其合金成分、显微组织及晶粒度等指标均未发现异常,前轴失效非原始材料所致.通过拐点处的裂纹分析得出开裂原因为,锻造模具上的残留物致使前轴件表面锻造过程中产生缺口,淬火时应力集中于缺口处释放而导致开裂.
徐红阳周大元胡芳忠汪开忠陈世杰金国忠
预处理组织对42CrMo离子渗氮行为的影响
2024年
通过正火和调质处理获取42CrMo渗氮不同预处理表面显微组织,利用OM、EDS和显微硬度计对离子渗氮后试样进行分析检测,并采用便携式显微硬度计对渗氮实物进行生产验证。结果表明:当42CrMo渗氮表层存在半脱碳层组织,与表层正常无脱碳组织试样的显微硬度检测结果相接近,氮与中合金元素结合生成合金氮化物,占强化机制的主导地位,然而其表面脆性等级显著下降,且距表面等间距硬度梯度降低幅度最大。显微组织级别和基体硬度是影响检测离子渗氮后表面维氏硬度的主要因素。
李子岩许鸿翔陈生超何潇郭敬强颜世铛赵少甫卢金生
关键词:渗氮钢离子氮化显微组织

相关作者

马壮
作品数:259被引量:875H指数:15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陶瓷涂层 耐磨性 耐蚀性 粉煤灰 镁合金
齐会萍
作品数:115被引量:227H指数:9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辗扩 环件 42CRMO钢 数值模拟 铸坯
李永堂
作品数:425被引量:961H指数:16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液压系统 辗扩 液压锤 环件 数值模拟
刘克铭
作品数:113被引量:200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仿真 显微硬度 42CRMO钢 磨削淬火 液压系统
刘波
作品数:48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主题:42CRMO钢 显微硬度 磨削淬火 强化层 液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