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篇“ AEZ模型“的相关文章
- 基于AEZ模型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 2023年
- 课题组以1 km×1 km栅格为基本单元,利用AEZ模型分析江西省的小麦、油菜和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光合、光温、光温水和土地生产潜力。AEZ模型可用数字地图形式表征江西省土地生产潜力,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江西省的光合、光温、光温水、土壤生产潜力指标,从而定量分析出江西省土地生产潜力,得出江西省在不同场景下的人口承载力。不同因素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利用AEZ模型得出的江西省土地承载力相关数据为江西省耕地的科学利用提供了依据。
- 胡佶熹胡佶熹朱玉莹邓爱平
- 关键词:AEZ模型土地生产潜力土地承载力
- 基于AEZ模型的产量动态预报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利用洛阳地区1981-2014年夏玉米产量资料、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观测资料、农田0-50 cm土壤墒情资料,结合夏玉米生物学特性,采用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了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气候生产潜力,通过气候生产潜力与夏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以旬为尺度的夏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进行历史回代和试报检验。结果表明:气候生产潜力与夏玉米单产增减率呈显著正相关,气候生产潜力可以客观地反映夏玉米单产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构建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1981-2010年单产历史回代检验的准确率为88.3%~90.7%,单产丰歉趋势回代检验准确率为65.5%~75.9%;对2011-2014年模型准确性试报检验,单产预报准确率为82.7%~87.5%,趋势预报准确率为50.0%~100.0%。
- 徐延红
- 关键词:AEZ模型气候生产潜力
- 基于AEZ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差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各种产量差的分析可以揭示产量的提升空间及研究区域内各种限制因子对产量提高的限制作用。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各气候要素对冬小麦产量差的影响,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并划分为5个类型区(Ⅰ,豫北种植区;Ⅱ,豫东种植区;Ⅲ,浅山丘陵盆地种植区;Ⅳ,淮北平原、南阳盆地种植区;Ⅴ,豫南稻茬麦区)利用14个气象站点的资料,运用AEZ模型计算得到1961—2013年该省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再根据产量差法计算得到YG_(1-2)(光合生产潜力与光温生产潜力的差距)、YG_(2-3)(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的差距)以及YG_(2-a)(光温生产潜力与大田平均产量的差距)3个水平的产量差。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3年河南省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下降,光温生产潜力提高,气候生产潜力基本不变。对大田平均产量的分析表明,14个站点平均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冬小麦产量总体逐渐增长。从时间变化上看,河南省冬小麦YG_(1-2)总体呈现出递减趋势;YG_(2-3)差距呈现出"Ⅴ型",谷值在1981—1990年;Ⅰ、Ⅱ、Ⅴ区YG_(2-a)呈现递减趋势,而Ⅲ和Ⅳ区则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从空间变化上看,河南省冬小麦YG_(1-2)和YG_(2-3)自北向南递减,而YG_(2-a)自东向西递增。各区域冬小麦增产潜力的排序为:Ⅲ区>Ⅴ区>Ⅳ区>Ⅱ区>Ⅰ区。农学因素是限制当地冬小麦产量差缩小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农学因素,如:改良更新冬小麦品种、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合理布局优质小麦区域等,可缩小该区域冬小麦产量差距。
- 王连喜卢媛媛李琪胡正华吴东丽张阳王田
- 关键词:冬小麦AEZ模型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增产潜力
- 基于AEZ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差时空分布规律
-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增强,并成为备受世界关注的重大生态问题。气候变化必然会引起农业生产相关的气候资源在数量、质量以及时空分布上发生变化,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和波动性。因此,在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尚未被有效控制的前提...
- 卢媛媛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冬小麦产量性状AEZ模型
- 基于AEZ模型的广西甘蔗生产潜力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生态区域法(AEZ)对广西甘蔗生产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广西甘蔗光合生产潜力均值为183.27t/hm^2,理论值范围为169.03—201.33t/hm^2,开发度均值为37.21%;光温生产潜力均值为175.51t/hm^2,理论值范围为154.19~200.75t/hm^2,光温生产潜力开发度均值为38.85%;气候生产潜力理论值范围为142.94~197.21t/hm^2,其平均值为165.88t/hm^2,现实生产潜力平均开发度为41.11%。由此可知,广西甘蔗生产潜力理论值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差距较大,开发前景广阔。
- 王雪丽阮红燕黄智刚
- 关键词:ARCGISAEZ模型
- 基于AEZ模型的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变化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30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当地玉米的生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1980-2009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生态区法(AEZ)计算了黑龙江省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玉米的增产空间,并对黑龙江全省和典型县(市)域的增产空间进行了分析。【结果】1980-2009年的30年间,黑龙江省光温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则呈减少趋势;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上限值而言,黑龙江省玉米的增产潜力空间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增产空间仍较大,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而言还有66%的增产空间,相对于气候生产潜力也仍有51%的增产空间。对典型县(市)域玉米增产空间的分析表明,位于三江和松嫩平原县(市)域玉米生产潜力的开发程度较大,增产空间相对较小,而其他县(市)域的增产空间则较大。【结论】水分是限制黑龙江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因子,除三江和松嫩平原外其他区域的增产空间相对较大。
- 王秀芬尤飞杨艳昭
- 关键词:气候变化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玉米
-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棉花气候生产潜力研究
- 本文根据全国614个气象站点1974-2003年30年的气象基础数据,我国DEM数据,借助Excel、Access数据库软件和ArcGis 9.3软件计算、整理气象数据,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出各气象站点总生育期和各个生育阶...
- 刘记
- 关键词:棉花AEZ模型气候生产潜力
- 文献传递
- 基于AEZ模型的河南小麦生产潜力研究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提高河南小麦生产水平。【方法】以河南省气象局提供的1971~2005年共35年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FAO农业生态区域法(AEZ)对河南小麦生产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河南省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理论值为14135.1~15519.4kg/hm2,气候生产潜力理论值为7655.8~14792.5kg/hm2,生产潜力平均开发度为46.7%。【结论】河南省不同地市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各地市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值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差距较大,开发潜力巨大。
- 王学强贾志宽李轶冰
- 关键词:AEZ模型
- 基于AEZ模型预测的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基于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ⅡAS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计算的我国6大主要粮油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产量的农作制区划潜力,结合人口增长预测分析了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状况。指出:2030年我国可望实现人均占有粮食400kg以上的目标。应采取的确保粮食安全对策可概括为:增加粮食生产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培育和推广粮食作物高产品种,抑制耕地下降,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粮和适当进口粮食。
- 蔡承智梁颖李啸浪
- 关键词:AEZ模型作物产量粮食安全
- 基于AEZ模型的中国农业生产力的估算及其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 中国是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一直是困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口剧增,耕地锐减和环境退化,粮食生产显得日益迫切,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非农业占用耕地外,...
- 姜群鸥
- 关键词:耕地利用农业生产力人口承载力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蔡承智

- 作品数:121被引量:3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单产 ARIMA模型 AEZ模型 新农村建设 农作制
- 王雪丽

- 作品数:6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广西甘蔗 AEZ模型 GIS 基于GIS
- 梁卓然

- 作品数:31被引量:273H指数:8
- 供职机构:杭州市气象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50年气候变化 拉格朗日方法 小麦 气流
- 梁颖

- 作品数:47被引量:167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 研究主题: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 单产 农业 城镇化
- 李啸浪

- 作品数:28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新农村建设 AEZ模型 城镇化 统筹发展 中国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