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18篇“ AGGLOMERATION“的相关文章
- 我国海洋产业集聚促进了沿海地区创新发展吗?
- 2024年
- 在陆域资源日益趋紧的现实约束和创新驱动的战略背景下,合理布局海洋产业以助力区域创新发展对沿海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3-2019年11个沿海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系统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海洋产业集聚对沿海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海洋产业集聚可以有效带动沿海地区创新水平的提高;细分集聚模式下,沿海地区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效应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海洋产业集聚模式对沿海地区创新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市场化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相关结论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海洋产业集聚在沿海地区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实现集聚格局具有借鉴意义。
- 纪玉俊张子琪
- 关键词:动态面板模型
- 风险投资事件的空间集聚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外部规模效应、网络资源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等,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探索风险投资事件中的空间双向集聚特征、风险投资机构的资本集聚特征以及被投企业的产业集聚特征三类空间特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风险投资机构的空间集聚虽然通过产业集聚效应、网络资源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有助于个体风投发挥更好的价值增值作用,然后超过临界值的风险投资机构反而会对创新产生一定挤出效应,最终对被投企业的技术创新呈现显著的倒U型影响;相比较而言,被投企业的空间集聚则可以显著正向提升被投企业的创新绩效;风险投资机构的空间集聚有助于突破式创新的提升,而被投企业的空间集聚则有助于渐进式创新的提升。第二,处于资本集聚程度较高区域的风险投资机构有利于改善被投企业技术创新的改善,这种改善因事件双方均位于空间集聚程度较高的区域而被削弱。第三,相较于专业化程度而言,处于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区域的被投企业的多样化程度更有益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且专业化集聚主要作用于企业突破式创新活动的提升,并对其产生倒U型的显著影响,而多样化集聚则主要作用于企业渐进式创新活动的提升。
- 刘建华
- 关键词:产业集聚资本集聚风险投资技术创新
- “双碳”目标下产业集聚与中国绿色经济空间收敛
- 2024年
- 绿色经济增长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根本保障,而产业集聚对于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及中国绿色经济收敛起到重要作用。论文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无关多样化和相关多样化三种模式,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模式产业集聚对中国绿色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显示:(1)专业化集聚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呈现上升趋势,无关多样化呈下降趋势。(2)产业集聚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收敛,绿色纯技术效率为主要影响路径。(3)无关多样化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相关多样化具有抑制作用;专业化集聚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4)不同模式产业集聚均促进了八大地区的绿色经济收敛,南部沿海、东北地区和长江中游收敛速度最快。
- 马晶梅钟晴柔张立岩
- 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外部性与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
- 2024年
- 长江经济带既是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地,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采用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表征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从产业集聚及集聚外部性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应用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有助于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带动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但对上游和中游地区城市作用不显著,人工智能可以带动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但对非低碳试点城市的作用不显著;影响渠道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产业专业化集聚来带动碳排放效率提升,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产业专业化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中间品投入共享效应来提升碳排放效率。上述结论意味着,应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加强适宜性产业集聚,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 叶云岭张其仔
- 关键词: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碳排放效率
- 数字经济视域下地理集聚与虚拟集聚的演化特征及耦合关系被引量:2
- 2024年
- 数字经济使产业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革,突破各经济主体在地理空间上的限制,对产业组织的集聚形态进行了延伸和重塑。基于2013—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数字经济视域下地理集聚和虚拟集聚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演化特征和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视域下地理集聚整体程度逐渐提高,省际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差距在逐渐缩减,地理集聚产生的正外部效应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部内陆地区扩散;虚拟集聚程度呈现轻微增加的趋势,极化现象严重,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虚拟集聚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地理集聚与虚拟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区域间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进一步加速地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并进,实现“数字中国”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 赵放李文婷马婉莹
- 关键词:数字经济地理集聚耦合协调度
- 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响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呈现“首位”分布,西安的资源集聚能力最大但增长缓慢,而其他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总体不高且大部分降低。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布在缓慢集中,且存在正向空间依赖。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科技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工资水平显著提升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而市场化水平抑制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
- 赵璟左小茹焦炬薛伟贤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城市群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自城市群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 2024年
-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模式,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群内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和绿色创新总量。基于宏微观层面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通过在宏观层面减少行政垄断和政府干预,促进微观层面资金要素集聚和人才要素集聚,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探讨城市群政策的空间效应发现,城市群对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相较于单核心城市群,多核心城市群内企业绿色创新受到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城市群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城市群政策评价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对于优化政府制度、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张欣夏宇
- 关键词:城市群行政垄断政府干预
- 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单中心—多中心结构的调节作用
- 2024年
- 基于2009-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范围实证检验了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及城市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产业协同集聚差异;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会降低非中心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也会缩小城市间产业协同集聚差异;多中心城市群的多中心性会负向调节城市内交通的作用,正向调节城市间交通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城市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合理的地理距离范围内对城市群进行规划和布局,并注重分层级和分阶段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 余谦周玲玲覃一冬
- 关键词:多中心性
-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产业协同集聚与空间特征分析
- 2024年
- 深化文旅产业融合是以文化资源活化助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建构文旅产业指标体系,以2014—2021年黄河文化公园9省文旅产业相关数据,采用协同集聚指数测度及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其协同集聚水平及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文旅协同集聚指数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出现4个明显拐点,最终由下降恢复到缓慢上升状态;②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黄河中下游的省份总体较高,黄河上游的省份较低;③协同集聚发展存在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文旅产业在各省分布不均衡,且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应加强黄河文化公园文旅产业区域发展意识,建立联动机制和平台,深化科技文旅的政策保障、制度保障、平台保障、服务保障和知识科技保障。
- 袁丹张陈梦悦杜晨郑泽
-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 城市群集聚效应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城市群的集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能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提升城市活力,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人才的集聚效应并探讨其影响与作用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以山东半岛城市群17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2011—2018年面板数据,使用莫兰指数计算出山东半岛城市群17个地级市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再运用AcrGIS软件绘制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态势演进表,最后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存在负向溢出效应,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会抑制周边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虹吸效应”大于“溢出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对策建议,可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陈雨欣苗成林
- 关键词:城市群空间滞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