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20篇“ B型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章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0例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和研究组(55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肝肾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再次手术或介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可对肝肾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王鹏飞陈宁马培尧孔深柯王鑫曹占伟
关键词: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肝肾功能炎症因子
急性StanfordA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2025年
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急的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高、病理复杂,且外科手术治疗难度高,因此需要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目前,外科开放手术仍是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金标准”,且手术技术、器官保护和影像技术的改进逐步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新的微创技术也不断出现,血管腔内手术、杂交技术逐渐进入临床实践。本文对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的外科开放手术、血管腔内手术及杂交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这些技术的应用情况、优势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张若禹曹一得陈鑫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
复杂重症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1例
2024年
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一直以来极具挑战。主动脉夹层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明显增加死亡比例。本文介绍1例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术后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处理经验。
徐自祥李正红向龙陈涛卢汪郭嫦娥王波康必昂胡馗胡馗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并发症
免缝合Sun's手术治疗StanfordA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
2024年
总结28例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心脏跳动中免缝合技术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采用心脏跳动中免缝合人工血管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的28例患者,观察围术期病情变化,通过对其进行心理指导、有效控制血压和心率,充分做好镇静和镇痛,防止破裂,术后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护理。结果 本组治愈出院23例,其中低氧血症11例、肾功能不全9例、谵妄8例、出血及心包填塞开胸止血2例、伤口严重渗血1例、意识障碍1例、下肢活动无力1例,死亡5例。结论 免缝合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发症相对减少,减轻了护理工作难度,总体疗效满意。
黄海萍朱海燕莫莉蒋人杰陈向芬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置换护理
A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2024年
目的经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A主动脉夹层(a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6例AAD患者,统计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AAD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86例AAD患者术后发生谵妄72例,占38.71%;谵妄组有脑卒中史、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占比高于无谵妄组(χ^(2)=5.866、8.014、9.065、10.407,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史(OR=7.000)、电解质紊乱(OR=4.360)、急性肾衰竭(OR=3.606)、纤维蛋白原<2 g/L(OR=3.728)是AAD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AAD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可能与脑卒中史、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纤维蛋白原降低有关,临床应关注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早期实施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李艳鑫何慧肖长波张亚飞王玉伟李雪莉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
分支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使用评价
2024年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多维度评估分支动脉覆膜支架治疗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为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胸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伴锚定区不足的患者71例。根据腔内修复术手段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9例。根据各种方法的相关临床数据,对其围手术期和随访期的要观察指标、次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既往史、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室指标检查、围手术期不利医学事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安全性大致相似。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效果、术后2月随访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分支动脉覆膜支架治疗有效性优于杂交手术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总费用、医用耗材费用、植入材料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分支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经济性优于杂交手术治疗。结论分支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疾病安全有效,经济适中,且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患者腔内治疗,术后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跟踪,真实世界数据有待扩充。
李艳娜张淼李岳飞夏慧琳
A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预测模的构建与验证
2024年
目的:探讨A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并进行验证。方法:将本院2020年4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307例A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81例和验证组126例,建模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72例和非AKI组10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A主动脉夹层术后AKI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绘制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实现列线图预测模校准度和区分度的评估。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年龄、术前Scr、体外循环时间及器官灌注不良、心脏压塞、围术期输血患者比例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术前Scr高、体外循环时间长、有器官灌注不良、有心脏压塞、有围术期输血是A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敏感度为87.2%,特异度为81.9%;Hosmer-Lemeshow检验χ~2=0.136,P=0.271,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验证组ROC曲线的AUC为0.803,敏感度为79.8%,特异度为79.2%;Hosmer-Lemeshow检验χ~2=0.239,P=0.127,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结论:以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术前Scr、体外循环时间、器官灌注不良、心脏压塞、围术期输血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可协助临床医师筛选AKI高危人群,为临床提供参考。
戴红英曲霖张扬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肾损伤
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TAAD)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ProQuest和APA PsycNET数据库中TAAD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其独立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归纳总结研究结果。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6篇横断面研究、5篇队列研究和1篇病例对照研究。年龄、术后性活动受限、睡眠质量、服药依从性、术前身体状况、运动习惯的病人因素,术前灌注不良综合征、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恢复时间的疾病因素,以及手术方式、术后心脏康复的治疗因素,均可能影响TAAD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其中年龄、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时间与TAAD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关系尚不明确。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受病人因素、疾病因素及治疗因素影响,TAAD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部分影响因素尚存在争议,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许良燕孙丽军陈媛龚瑛王冬雪郑薇亮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生活质量循证护理
Standford A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后需尽快接受治疗。目前的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时间长、复杂程度高,术后常合并顽固性低氧血症,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对于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因此,研究和发现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病因、危险因素已迫在眉睫。本文要将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做综述。
胡皓昀申海健刘杰周勘于长江朱平
关键词:低氧血症
A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A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危险因素,并讨论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A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存在GIB将患者分为GIB组和non-GIB组。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分析A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GIB的危险因素。结果GIB组纳入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0.11±10.63)岁],non-GIB组纳入患者511例[男384例、女127例,平均年龄(49.81±12.88)岁]。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95%、术中停循环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撤除呼吸机时间>72 h、术后吸入气氧浓度(FiO2)≥50%、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率、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使用率、感染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两组患者术前SpO2<95%[OR=10.845,95%CI(2.038,57.703)]、撤除呼吸机时间>72 h[OR=0.004,95%CI(0.001,0.016)]、CRRT[OR=6.822,95%CI(1.778,26.171)]是患者术后GIB的危险因素(P均≤0.005)。GIB组内分析中,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占38.9%(7/18),是A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GIB要疾病类。结论除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患者术后消化道易出血外,术前SpO2<95%、撤除呼吸机时间>72 h、CRRT是A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GIB的独立危险因素。NOMI是GIB要疾病种类,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对其危险因素的认知及治疗,也是降低其发病率的方法。
程浩李白翎唐杨烽韩林徐志云周炜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消化道出血

相关作者

孙立忠
作品数:530被引量:2,800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主动脉 主动脉瘤 STANFORD_A型主动脉夹层
朱俊明
作品数:252被引量:1,128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STANFORD_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手术
黄连军
作品数:326被引量:1,983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房间隔缺损
郭伟
作品数:668被引量:2,07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修复术 腔内治疗 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
熊江
作品数:214被引量:72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