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37篇“ CT冠状动脉成像“的相关文章
-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对比研究
- 2024年
-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以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为时间节段,选取此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12例冠心病诊断明确或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期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将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结果进行对照研究,重点分析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结果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准确度为94.70%。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 李文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对比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10月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管电流量为120 kV/300 mA,观察组管电流量为100 kV/180 mA。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射线剂量。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射线剂量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射线剂量但不影响图像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唐太娟
-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早期明确疾病诊断,及时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SCTC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AG、64-SCTCA检测在冠脉不同狭窄程度中的诊断结果;另分析64-SCTC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经CAG检查诊断阳性72例,其中共检测出298段血管,包含完全闭塞6段,重度狭窄71段,中度狭窄103段,轻度狭窄118段。与完全闭塞比,64-SCTCA检查对重度、中度、轻度狭窄的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及对中度、轻度狭窄诊断的阴性预测值均降低;与重度狭窄比,64-SCTCA检查对中度、轻度狭窄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降低,对中度狭窄的诊断准确度降低;与中度狭窄比,64-SCTCA检查对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升高;64-SCTCA检查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73.00%(73/100),诊断灵敏度为97.00%(70/72),特异度为89.29%(25/28),准确度为95.00%(95/100),阴性预测值为92.59%(25/27),阳性预测值为95.89%(70/73)。行一致性检验显示,64-SCTCA诊断冠心病的与CAG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875)(均P<0.05)。结论64-SCTCA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明确冠脉节段狭窄程度,有助于更加清晰显示冠脉病变情况。
- 麦维铸关宏江符土凤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狭窄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64-S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计算64-S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4.82%,94.35%和70.80%;进一步去除钙化节段,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09%,97.33%和84.09%,其中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较前提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 梁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 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探讨
- 2024年
- 分析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提供双源CT(西门子)冠状动脉成像的作用。方法 为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n=50)提供双源CT(西门子)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对比两组的差异性。结果 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双源CT(西门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 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提供双源CT(西门子)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明确。
- 孟岩
- 关键词:西门子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狭窄
- 6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 目的:研究6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到本院冠状动脉狭窄患者46例,对全部患者实施6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分析检验价值。结果:6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敏感度是...
- 郑自刚冯兴义
- 128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壁冠状动脉诊断价值的对比
- 2024年
- 目的:探讨128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先后行128排CTCA及CAG检查的86例壁冠状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CTCA及CAG对壁冠状动脉的检出情况,比较CTCA检查中不同狭窄程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及埋藏深度,分析CTCA检查中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长度及埋藏深度的相关性。结果:86例壁冠状动脉患者中,CTCA检查得到壁冠状动脉79例(91.86%),CAG检查得到65例(75.58%),CTCA检出率高于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CA及CAG检查显示壁冠状动脉主要位于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CTCA观察壁冠脉长度4.38~9.92 mm,平均(6.85±1.17)mm;狭窄程度35.63%~72.65%,平均(46.52±3.83)%;埋藏深度2.13~6.17 mm,平均(3.39±0.52)mm。CAG观察壁冠脉长度3.65~8.46 mm,平均(5.31±0.71)mm;狭窄程度36.42%~77.53%,平均(53.49±3.64)%;埋藏深度1.95~4.02 mm,平均(2.68±0.27)mm。CTCA检查显示,患者壁冠脉狭窄程度越重则长度越长埋藏越深(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长度及埋藏深度呈正相关,即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则长度越长,埋藏越深(P <0.05)。结论:128排CTCA对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于CAG,能从长度、埋藏深度等多方面评估壁冠状动脉,能为壁冠状动脉患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陆晓玲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壁冠状动脉
- CT冠状动脉成像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评估。方法选取本院影像中心2019年9月—2022年9月44例临床拟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先后进行CTA及DSA造影检查,视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结果CTA诊断阳性38例(含假阳性2例)、阴性6例(含假阴性1例),敏感度95.00%、特异度85.71%、准确度93.62%,Kappa=0.762,代表度为高度。结论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结果准确可靠,与DSA检查相似,可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初步诊断。
- 王路虎马绪静
- 关键词:CT冠状动脉成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狭窄
- 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患者135例,其中行前门控扫描(即前瞻性心电门控)66例(前门控组),根据患者心率分为≤80次/min(前门控低心率亚组,39例)与>80次/min组(前门控高心率亚组,27例);行后门控扫描(即回顾性心电门控)69例(后门控组),其中心率≤80次/min者45例(后门控低心率亚组),>80次/min者24例(后门控高心率亚组);比较4组基线资料、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差异,分别分析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中图像质量与心率、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前门控低心率亚组与后门控低心率亚组的心率均低于前门控高心率亚组与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4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低心率亚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前门控高心率亚组及后门控低心率亚组、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前门控高心率亚组则均低于后门控低心率亚组及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中,受检者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CTDIvol、DLP、ED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主观与客观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无关,前门控扫描较后门控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且保证图像质量,对于符合条件的高心率患者同样适用,且能降低辐射剂量水平,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赵德春余可斌刘嘉杨璐希朱琪潘志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前瞻性心电门控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质量
- 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 2024年
- 分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课题进行回顾性调查,纳入本地区接受系统检查的已知或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86例。调查纳入人员的基线资料,按照我院检查的常规流程,一站式完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以及CT心肌灌注成像,最终诊断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其中心肌缺血人数56例和非心肌缺血人数30例。结果 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心肌缺血阳性51例,阴性35例,一致性检验证实(Kappa=0.712,P<0.05),认为一致性较好;联合检查对于心肌缺血阳性53例,阴性33例,一致性检验证实(Kappa=0.841,P<0.05),认为一致性很好。两种方式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比较(P>0.05)。联合检查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CT冠状动脉成像(P<0.05)。结论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可以很好预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可以起到与冠脉造影类似的诊断效果,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 汤洁瑕
-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
相关作者
- 张立仁

- 作品数:24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 研究主题: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 高清 低剂量 图像质量
- 范丽娟

- 作品数:51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 宽体 图像质量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胡春艾

- 作品数:53被引量:469H指数:9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CT X线计算机 CT诊断 磁共振成像 CT冠状动脉成像
- 徐冬生

- 作品数:22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 CT冠状动脉成像 先天性心脏病 宽体 图像质量
- 夏平

- 作品数:29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CT冠状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