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46 篇“ CT征象分析 “的相关文章
胆管癌MR和CT 征象 分析 2024年 目的总结分析 胆管癌MR和CT 直接征象 和间接征象 。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3月—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胆管癌手术切除且于术前1周内行MR或CT 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病例62例,分析 各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征象 ,总结各影像表现的出现率。结果62例患者中病灶大小介于(0.8~8.9)cm×4.2 cm之间,MR检查病灶表现为T1WI高信号4例、等信号2例、低信号36例、不均匀1例,T2WI高信号35例、等信号3例、低信号3例、不均匀2例,DWI序列高信号40例,等信号3例,明显强化19例,轻度强化17例,无强化6例,快进快出型强化19例,持续强化24例,延迟强化11例。CT 扫描病灶表现为平扫2例病灶为等密度,3例为稍高密度,14例为稍低密度;碘氟醇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12例,显著强化4例,无强化3例;门脉期稍高密度7例,稍低密度7例,高密度4例,等密度1例;延迟期稍高密度10例,稍低密度5例,等密度2例,高密度2例。间接征象 包括胆管扩张,62例患者中胆管扩张47例,其中枯枝状扩张38例,软藤状扩张3例,枯枝状伴软藤状扩张4例,蚯蚓状扩张2例。结论病灶延迟强化和持续强化及枯枝状胆管扩张是胆管癌MR和CT 扫描典型的直接征象 和间接征象 。 刘翠娥 王巍巍 冯锐 郑增关键词:胆管癌 MR CT 胆管扩张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 征象 分析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 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RO且术前进行肾脏CT 平扫及增强扫描的3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每个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包膜、瘢痕、强化方式等。结果纳入的31个RO病例中,12个病灶位于左肾,19个病灶位于右肾,病灶最大直径1.6cm~9.1cm,平均直径(3.7±1.9)cm。23个(23/31)表现为外生性生长,22个(22/31)出现纤维包膜,17个(17/31)出现纤维瘢痕,2个(2/31)出现钙化,16个(16/31)出现辐轮状强化,23个(23/31)表现为皮质期中度以上强化,30个(30/31)肿瘤实性部分皮质期不均匀强化,20个(20/31)病灶在实质期和延迟期强化表现均匀,强化程度明显弱于相同层面肾脏正常组织。结论CT 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可根据肿瘤的瘢痕、包膜及强化方式等为依据,有助于区分于其他肾脏肿瘤做出鉴别诊断。 赵鸿飞 邵晓栋 张晓辉 方明 王国华关键词:肾嗜酸细胞腺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气道侵袭性肺曲霉病21例CT 征象 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气道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表现特点,旨在加强医师对气道IPA的认识并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例气道IPA,根据CT 征象 ,分为3型,Ⅰ型累及小叶及段支气管,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Ⅱ型病灶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小叶及段支气管扩张及周围实变;Ⅲ型累及细支气管及肺实质,细支气管壁增厚、周围树芽征及腺泡结节。详细分析 3种类型的CT 征象 及鉴别诊断。结果21例气道IPA患者,Ⅰ型3例(14.3%),表现为段及小叶支气管管壁增厚,部分有树芽征及腺泡结节;Ⅱ型11例(52.4%),表现为段及小叶支气管扩张、周围实变;Ⅲ型7例(33.3%),表现为细支气管管壁增厚,周围树芽征、腺泡结节及斑片状模糊影。结论气道IPA具有特定的CT 表现,掌握其CT 分型及特征性征象 ,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 何家伟 何家伟 谢扬虎 王晓琼 周璇 盛茂关键词:CT 侵袭性肺曲霉病 真菌 大型方舱医院Omicron变异株普通型COVID-19患者CT 征象 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大型方舱医院普通型Omicron感染者的胸部CT 特征,旨在提高对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 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收治的381例普通型Omicron感染者的胸部CT 特征。评估内容:病变分布(右/左肺,上/中/下叶,胸膜下/支气管血管周围)、范围(单/双肺,肺叶数)、肺实质受累征象 (磨玻璃密度、实变、条索)、气管受累征象 (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管壁增厚及黏液栓塞)。结果381例患者中,300例>50岁。病变分布:以右肺和/或左肺下叶受累多见(298例),且主要分布在胸膜下(320例)。病变范围:累及单肺195例,双肺149例,307例受累不超过3个肺叶。病变以肺实质受累为主,磨玻璃密度359例,实变51例,条索55例;少数患者出现气道受累征象 ,小叶中心结节18例、树芽征11例、支气管管壁增厚及粘液栓塞7例。结论普通型COVID-19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胸部CT 以双肺下叶胸膜下磨玻璃密度为主,伴或不伴实变,支气管受累征象 少见。 余美 屈晓艳 岳翠 侯星亦 马质莹 高雅 杨露 崔光斌 李刚锋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体层摄影术 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 征象 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对容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 征象 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 2022年1月—12月于监利市人民医院经临床证实非蛛网膜下腔出血而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易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包括:缺氧性脑病3例,红细胞增多症2例;具体CT 表现为脑实质密度降低背景中的脑沟、脑池相对高密度影和脑沟、脑池旁的血管高密度影。结论:正确认识二种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 征象 ,对临床及早区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快速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关键作用。 阚文浩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误诊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CT 征象 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ACH)的CT 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ACH患者的CT 资料,分析 指标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及强化方式。结果 7例ACH中,6例为单发病灶,1例可见2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位于左侧,呈类圆形,边缘清楚,最大径0.9~4.8 cm[(2.47±1.21)cm]。CT 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其中4例(57.1%)病灶内可见钙化,3例表现为弥漫分布于瘤体内的多发点状、颗粒状钙化,1例表现为少许点状、颗粒状钙化。3例(42.9%)增强CT 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静脉期强化范围向中央填充;2例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和静脉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1例病灶因全瘤钙化无法评估强化;1例仅行CT 平扫。结论 CT 对诊断ACH具有一定价值,其中弥漫分布的点状、颗粒状钙化及早期边缘强化并逐渐向周围填充为其特征表现。 颜丽芬 柯承露 李景雷关键词:肾上腺 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骶髂关节周围韧带钙化规律的CT 征象 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周围韧带钙化的分布规律,以期为脊柱韧带钙化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分析 2022年1月我院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ict 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上包含骶髂关节的腹盆腔检查及腰骶部检查的患者的CT 影像资料,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入组连续病例1266例,男702例,女564例,年龄18~95岁。按照骶髂关节韧带钙化位置分为前方、中间、后方及上下部4组;按照10岁间隔分为7个年龄段组,其中20岁以下患者纳入18~29岁组,90岁以上患者纳入>80岁组。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 ,统计分析 骶髂关节周围韧带钙化的患病率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各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骶髂关节周围韧带钙化的患病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82.45%)高于男性(73.79%),且钙化数量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关节后方韧带钙化的患病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间,40~59岁年龄段人群骶髂关节后方韧带钙化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关节其余位置韧带钙化的患病率在各年龄段中无性别差异。结论骶髂关节周围韧带钙化在发生概率及数量上女性高于男性,高发年龄段女性为40~49岁,男性为70~79岁,钙化更易发生于骶髂关节后方韧带。 张丹 王其军 崔姝 马民 封会建 赵大庆 李彤彤关键词:骶髂关节 韧带 骨生成 急性钝性或穿通性肠系膜损伤多层螺旋CT 征象 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急性钝性或穿通性肠系膜损伤的多层螺旋CT (MSCT )征象 ,提高肠系膜损伤的CT 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自2005年3月至2022年12月行急诊腹部CT 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54例外伤性肠系膜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 其CT 与临床表现。结果 肠系膜损伤的CT 征象 包括腹腔积液(血)征91%(49/54)、系膜多角状积液征85%(46/54)、哨兵血肿征76%(41/54)、肠管失常征69%(37/54)、肠系膜浸润条纹征39%(21/54),肠壁增厚征19%(10/54)。结论 认识肠系膜损伤的CT 征象 ,结合临床,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准确率。 白雄军 黄英荷 杨凌乔 覃雪玲 林家骏 杜绪仓 梁久平关键词:肠系膜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以肺间质病变为主的不典型肺结核CT 征象 分析 和疗效判断 2023年 目的:探讨以肺间质病变为主的不典型肺结核CT 征象 分析 和疗效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结核门诊就诊的43例以肺间质病变为主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CT 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CT 检查及肺结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病变区域的CT 征象 ,并分析 抗结核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43例患者CT 扫描表现显示:检出细网织状影43例,检出率为100.00%;检出微结节43例,检出率为100.00%;检出树芽征32例,检出率为74.42%;检出小叶间隔加厚25例,检出率为58.14%;检出磨玻璃样影28例,检出率为65.12%;检出支气管壁增厚22例,检出率为51.16%。不规则细网织状影CT 下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且不均匀,边界模糊,伴有支气管血管束异常。节段性改变呈大小不均匀的较规则磨玻璃样密度细网织状影,CT 下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且均匀,边界清晰,病变组织周围伴有细线状阴影,约5-30mm,肺小叶模糊。治疗3个月后,细网织装影、微结节检出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征象 检出率相较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9个月后所有CT 扫描主要征象 检出率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征象 对于以肺间质病变为主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诊断价值较高,可准确、清晰观察到以肺间质病变为主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影像学表现,并有助于后续患者疗效判断,值得临床推广。 庄剑伟 曾乐飞 罗颖梅 范育超关键词:肺间质病变 肺结核 CT征象 疗效判断 肺原位癌的CT 征象 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 肺原位癌的CT 征象 ,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年2月至2021年2月原位癌患者116例(128个病灶),分析 磨玻璃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毛刺、胸膜牵拉、同心圆征象 、病灶内支气管形态、空泡征、CT 值、病灶和血管的关系。结果肺原位癌大小为(6.6±2.2)mm,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多数无毛刺,部分有叶间胸膜牵拉和同心圆改变,CT 值范围为(-564±152)HU,多数有血管穿行。结论肺原位癌CT 特征是密度均匀的磨玻璃结节,边界清楚,大小在6.6 mm左右,CT 值大约在(-564±152)HU,邻近叶间胸膜时,可以引起叶间胸膜牵拉、移位,邻近血管在病灶内穿行。 楼利群 周华 陈洪斌 陈涛 陈文辉关键词:原位癌 CT
相关作者
周新华 作品数:206 被引量:1,429 H指数:2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结核 肺结核 X线计算机 CT CT表现 孙希文 作品数:80 被引量:457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 研究主题:CT表现 X线计算机 肺结节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吕岩 作品数:92 被引量:518 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结核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疾病特征 范卫君 作品数:233 被引量:1,483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研究主题:CT导向 肝肿瘤 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治疗 周震 作品数:56 被引量:387 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结核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CT表现 孤立性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