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65 篇“ CT技术 “的相关文章
CT技术 罗时葆编著关键词:计算机X线扫描体层摄影 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 技术 诊断的检出率比较 2025年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 技术 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统计对比表格中的数据,评估多排螺旋CT 平扫与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不同边缘征象的出现率及其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表1显示多排螺旋CT 平扫与增强扫描在高密度点条征和短毛刺征上的差异,表2揭示了两种CT 扫描方式在病理结果阳性和阴性诊断中的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结果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在高密度点条征的识别上优于CT 平扫(53.57% vs 0%),而短毛刺征在平扫中更易识别(67.86% vs 10.71%)。增强扫描在病理结果阳性领域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92.86%)与特异度(90.00%),明显高于CT 平扫的敏感度(69.64%)和特异度(70.00%)。结论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在检测周围型肺癌时较高分辨率CT 技术 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特异度,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诊断周围型肺癌病灶,建议在临床中作为优选的影像诊断技术 。 吕鹏辉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高分辨率CT 增强扫描技术 定量CT 技术 在气道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2025年 慢性气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等,其发病率持续上升,而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定量CT 技术 是通过软件自动分析胸部CT 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肺组织、气管和血管的相关指标,从而定量描述放射学特征。近年来,定量CT 在气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尤其是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定量CT 在气道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黄镧 吴惠子关键词:气道疾病 人工智能 一种基于X-ray CT 技术 的人工生物被膜在线监测方法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X‑ray CT 技术 的人工生物被膜在线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人工生物被膜进行切割取样,然后将取样样品固定在载物台上;所述载物台进行旋转,在此过程中利用X射线对载物台上的人工生物... 穆杨 刘猛 王星宇 刘晓莉CT 能谱成像与定量CT 技术 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分析2024年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诊断中CT 能谱成像与定量CT 技术 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于本院进行体检的200例疑似骨量减少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 能谱成像及定量CT 测定骨密度,并实施双能X线骨密度(DXA)测定(金标准),以金标准为标准,观察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DXA诊断结果显示,骨质疏松阳性96例,阴性104例;定量CT 诊断结果显示,骨质疏松阳性78例,阴性122例,CT 能谱成像技术 诊断结果显示,骨质疏松阳性90例,阴性106例.基于DXA诊断结果,骨质疏松诊断中CT 能谱成像技术 的诊断灵敏度为92.71%,特异性为93.27%,阳性预测值为93.68%,阴性预测值为93.27%,综合诊断准确率为93.00%,均高于定量CT 的64.58%,84.62%,79.49%,72.13%,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质疏松群体、低骨量群体及正常骨量群体中,CT 成像技术 得到的骨密度均高于CT 定量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的诊断筛查中,能谱CT 较定量CT 具有显著优势,其可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效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苏婷婷 王磊 王秀艳 娜日苏 衡钰玉 云苏娜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密度 筛查诊断 工业CT 技术 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4年 工业CT 作为计算机断层成像(CT )发展至今的一个重要分支,得益于其分辨率高、可重复、探测范围广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地质分析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工业CT 技术 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3种典型工业CT 技术 (地震波CT 、电阻率CT 、电磁波CT )以及多种物探方法组合而成的综合物探方法,重点介绍工业CT 在孔隙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构建数字岩心和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方面的最新应用。同时,总结工业CT 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汤戈 赵欣雨 王宇翔 冯鹏 魏彪关键词:工业CT 地球科学 孔隙 天然气水合物 基于CT 技术 的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控制模型 2024年 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内部细观空隙特征变化对微裂程度的影响,借助CT 无损检测技术 提取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空隙特征参数,采用灰熵关联度探讨水泥稳定碎石空隙参数与微裂程度关联性,建立空隙数量与微裂程度灰色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延长振动时间,面空隙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微裂程度呈现先增长后降低趋势。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相比未微裂试件空隙数量有所增加,且微裂作用对面积在0~0.1 mm^(2)范围内的空隙影响最为显著。圆度在0~0.2范围内空隙占比随振动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微裂后空隙分形维数均大于未微裂试件,且材料内部空隙形状趋于复杂化。空隙数量与微裂程度关联度最高。基于上述结果建立的微裂程度GM(1,2)预测模型可为水泥稳定碎石微裂技术 细观层面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刘子龙 马士宾 贺苗 梁栋 刘月钊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 CT图像 基于CT 技术 的黄原胶加固土干湿循环条件下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劣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干湿循环对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CT 扫描技术 和力学测试,对加入不同含量黄原胶(0%,0.5%,1.5%)加固的黏土在经历不同次数(0,1,4,8,12次)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劣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到结论:(1)黄原胶能够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压强度和耐干湿循环效果。随着黄原胶含量的增加,干湿循环作用后的强度损失逐渐减小,当循环次数从0次增加到4次时,对于加入黄原胶含量分别为0%,0.5%,1.5%的试样,抗压强度分别损失了42.75%,17.2%,14.04%。(2)加固土的抗压强度与干湿循环次数之间保持指数下降的关系,当循环次数达到4次后,随着循环次数的进一步增加,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在较小的变化范围内波动。(3)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原胶加固土的孔隙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连通孔隙不断扩展,而孤立孔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4)随着试样的干燥,黄原胶在土颗粒间形成网状基质,提高土体的强度和耐干湿循环能力。 刘瑾 车文越 郝社锋 马晓凡 喻永祥 王颖 陈志昊 李婉婉 钱卫关键词:生物聚合物 黄原胶 抗压强度 CT扫描 CT 技术 探测岩溶发育及分布的可行性研究2024年 电磁波CT 是工程勘察探测溶洞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地下岩溶的发育类型和程度以及其分布特征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武汉某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对场地可溶性碳酸盐进行化学和矿物成分分析,探讨其岩溶类型和发育程度,利用CT 技术 从岩溶异常点铅直高度、高程分布、与基岩面的空间关系等角度对岩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采用钻孔技术 验证探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可溶盐岩结构构造主要为泥灰岩、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矿物成分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场区内岩溶中等发育;物探CT 推测岩溶异常点与钻孔揭露溶洞位置一致,岩溶异常点铅直高度主要分布在0~4 m,铅直高度大于4 m的异常点较少;岩溶异常点高程主要分布在-27 m~-13 m,约占总数70%,而受钻孔密度等因素影响钻孔揭露溶洞所占比例为60%;岩溶异常点和溶洞集中分布在基岩面以下6 m内,约占总数的63%,溶洞、岩溶异常点的分布数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T 探测岩溶发育及分布是完全可行的。 李靖关键词:岩溶发育 基于X-rayμCT 技术 的玉米干燥损伤定量研究 2024年 应力裂纹是玉米干燥损伤的主要形式,一些微裂纹无法肉眼观察但影响玉米的机械强度、发芽率以及活力等。为此,利用X-rayμCT 技术 对不同干燥条件下玉米进行扫描,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分割与胚乳密度相近的胚区域并结合软件对玉米内部物性特征参数进行提取,提出了一种新的玉米内部损伤定量评价方法。结合定量研究结果提出的玉米干燥损伤模型,可为玉米损伤预测提供新思路。 范奔 任柳阳 杨德勇关键词:应力裂纹
相关作者
左永振 作品数:152 被引量:489 H指数:13 供职机构:长江科学院 研究主题:粗粒料 粗粒土 真三轴试验 砂砾石 三轴试验 田威 作品数:111 被引量:615 H指数:16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混凝土 细观损伤 CT 冻融循环 CT试验 蒲毅彬 作品数:85 被引量:1,415 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CT CT扫描 岩石 甲烷水合物 冻土 吴爱祥 作品数:906 被引量:4,332 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膏体充填 膏体 全尾砂 堆浸 深锥浓密机 杨保华 作品数:42 被引量:286 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堆浸 CT技术 浸出 溶浸采矿 孔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