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4篇“ CU-AL合金“的相关文章
一种Ag-Cu-Al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公开了一种Ag‑Cu‑Al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按原子含量百分比计,Cu为4‑28%,Al为3‑18.3%,其余为Ag;采用磁控溅射共溅射的方法制备Ag‑Cu‑Al合金薄膜,所得薄膜成分均匀,组织致密,在磁控溅射共溅...
吴凯朱辰暄张金钰王亚强刘刚孙军
激光烧结原位合成Cu-Al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
2023年
针对铜铝粉末坯体,以激光高能束为热源引发铝热放热反应,原位合成硬质增强相Al_(2)O_(3),烧结制备了Cu-Al合金,研究了铜铝成分配比对合金体系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Al合金组织是由硬质增强相Al_(2)O_(3)和基体CuAl_(2)、AlCu_(4)、Al_(4)Cu_(9)等金属间化合物构成的多相结构;合金显微组织具有丰富的树枝晶,且随着铝含量增加,组织均匀细化程度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铝含量有助于提高烧结产物致密性;当铜铝质量比为33.2∶66.8时,烧结产物的孔隙率最低(10.57%)、显微硬度值最高(373HV)、磨损性最佳(磨损率0.137 g/mm^(2))。
水东莉李刚徐晓辰
关键词:激光烧结增强相硬质相原位合成三氧化二铝CU-AL合金
层状结构Cu-Al合金的制备、结构演变及变形机制
金属结构材料中强度与塑性之间的“倒置”关系一直是材料科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这种“倒置”关系是指合金的塑性随着强度上升而降低。构建异质层状结构作为克服强度-塑性“倒置”关系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调控如层厚、界面数、层间硬...
吴宇凡
关键词:放电等离子烧结层状结构强韧化机理
Cu-Al合金表面复合改性层设计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李晓闲
基于Ni-Cu-Al合金的Ni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电催化氧化乙醇性能研究
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成本和使用寿命长的催化剂对于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目前,表现突出的Pt、Pd等贵金属基催化剂的应用仍受制于成本高、易被中间产物毒化等因素。近年来,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因其丰富的储量...
刘青青
固溶时效处理对Cu-Al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以Cu-Al-Ni-Fe-Mn为研究对象,在固定固溶处理温度为900℃、固溶时间为1 h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时效处理温度,研究了不同时效处理温度对Cu-Al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洛氏硬度计、SEM、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铜铝合金的洛氏硬度、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效处理温度的升高,Cu-Al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均先升高后降低,当时效处理温度为550℃时,Cu-Al合金的硬度达到了最大值45.2 HRC,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分别达到最大值895.8 MPa和2.38%,时效处理效果最佳。形貌分析可知,随着时效处理温度升高到550℃,Cu-Al合金的硬质相和第二相粒子增多,沉淀强化的效果增强,且断口形貌的韧窝加深,位错滑移的难度增加,从而使Cu-Al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综合可知,Cu-Al合金的最佳时效处理温度为550℃。
王圣斌周少东
关键词:CU-AL合金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力学性能
一种Cu-Al合金化高强中锰钢热轧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Al合金化高强中锰钢热轧板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锰钢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中锰钢热轧板以钢锭为原料,经熔炼、锻造、热轧、轧后热处理等步骤,制得成品Cu‑Al合金化中锰钢热轧板。本发明通过向合金中引入Cu...
岩雨叶启哲乔利杰
一种Cu-Al合金化高强中锰钢热轧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Al合金化高强中锰钢热轧板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锰钢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中锰钢热轧板以钢锭为原料,经熔炼、锻造、热轧、轧后热处理等步骤,制得成品Cu‑Al合金化中锰钢热轧板。本发明通过向合金中引入Cu...
岩雨叶启哲乔利杰
文献传递
机器学习助力发现高效CO2电催化还原Cu-Al合金催化剂被引量:1
2020年
CO2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变化已逐渐成为制约现代社会发展的难题.将CO2还原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如乙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然而,由于CO2是一个非常惰性的分子,高效还原难度高.实验发现金属Cu可以作为将CO2还原为C2物种的催化剂,但是催化选择性和产率都很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1].因此尝试对Cu改性,如形成合金.
李晔飞刘智攀
关键词:催化剂
Anodic process on Cu-Al alloy in KF-AlF3-Al2O3 melts and suspensions被引量:6
2020年
Anodic processes on Cu-10 Al electrode in molten KF-AlF3-Al2O3(saturated) and suspension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chronopotentiometric and cyclic voltammetric techniques. Effects of cryolite ratio(CR= x(KF)/x(AlF3)), temperature and particle volume fraction(φ) on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the anode were demonstrated. Initially, the anode was polarised in the galvanostatic mode in melt and suspensions(φ=0.12, 0.15) at 750 ℃ with 0.4 A/cm^2 current density. The anode potential in melt varied between 2.5 and 3.2 V and in suspensions(φ= 0.12) between 3.3 and 3.4 V. XR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oxide phases on the anode surface. Anode limiting current densities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drastic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φ in the suspen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u-10 Al electrode works better in suspensions with CR of 1.4 and 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of 0.09 at 800 ℃.
Sai Krishna PADAMATAAndrey S.YASINSKIYPetr V.POLYAKOV

相关作者

田保红
作品数:631被引量:1,805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导电率 铜合金 时效 显微硬度 内氧化
刘平
作品数:912被引量:2,517H指数:23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铜合金 时效 导电率 显微硬度 力学性能
徐艳姬
作品数:28被引量:153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内氧化 CU-AL 生物相容性 钛酸钾 CU-AL合金
崔春翔
作品数:372被引量:871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孕育剂 钛合金 磁性能 SM TI
申玉田
作品数:66被引量:324H指数:1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钛合金 内氧化 复合材料 生物医学材料 C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