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03篇“ CU-FE-P合金“的相关文章
- 退火温度对Cu-Fe-P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对C19210(Cu-0.1Fe-0.03P)合金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对其抗拉强度、显微硬度、导电率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200~500℃退火时,轧制态C19210合金依次发生的是回复和再结晶。当退火温度升高时,C19210合金的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在加工硬化减弱、弥散强化加强及晶粒尺寸演变的共同作用下,450℃时抗拉强度轻微上升至416 MPa。C19210合金的延伸率和电导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显微硬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第二相析出,400℃退火时硬度提升至128HV,随后迅速下降。
- 王梦娜方冬松
- 关键词:CU-FE-P合金抗拉强度显微硬度
- 形变热处理工艺对Cu-Fe-P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2023年
- Cu-Fe-P合金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和低廉的制备成本,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制备.随着对材料强度和电导率要求的愈发苛刻,如何进一步提高Cu-Fe-P合金的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本文中从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两方面着手,采用双级变形+时效的形变热处理方法使Cu-3.19Fe-0.024P-0.077Zn合金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合金强度达到477.1 MPa时,维氏硬度达到157.5,电导率保持在51.3%IACS.
- 郑济森张峻嘉唐天轶付莹
- 关键词:CU-FE-P合金形变热处理显微组织
- 退火温度对Cu-Fe-P合金性能和第二相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1年
-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导电率测试仪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了C19400(Cu-2.18Fe-0.03P)合金冷轧态和不同温度退火态的带材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率。结果表明:相较于冷轧态,低温退火对C19400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影响显著;经过400℃退火处理之后,合金的抗拉强度降低至415 MPa,伸长率升高至4.42%。不同退火温度下,整体上合金的断口形貌以韧性断裂为主。冷轧态以及退火态的C19400合金均出现了两种相,一种是球形或者椭球形的α-Fe,另一种是豆瓣状的Fe_(3)P,第二相与基体之间保持半共格关系。此外,冷轧态出现的形变孪晶也并未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消失。
- 吕官丽苏娟华周延军周延军牛立业宋克兴张朝民彭晓文皇涛杜宜博
- 关键词:CU-FE-P合金退火温度析出相孪晶
- 磷含量对Cu-Fe-P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通过显微硬度及相对电导率测试、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Cu-2.3Fe-0.05P-0.2Zn(C194)合金与Cu-2.3Fe-0.6P-0.2Zn合金冷轧态与时效态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添加0.6%P元素,铜合金内部形成大量Fe2P相,一部分固溶到基体,一部分以颗粒形式弥散存在于合金内,尺寸可达10μm,后续热处理难以消除;Cu-2.3Fe-0.6P-0.2Zn合金的初始加工态性能优于C194合金,但基体中Fe溶质原子的浓度低,电导率上升速率变低;微米级Fe2P颗粒会激发再结晶,再结晶软化作用使得Cu-2.3Fe-0.6P-0.2Zn合金耐热性能低于C194合金。对于C194合金,P不宜过量。
- 董琦祎汪明朴贾延琳陈畅夏承东
- 关键词:CU-FE-P合金再结晶
- 稀土钇对Cu-Fe-P合金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研究了稀土钇的添加量对Cu-Fe-P合金的显微组织、导电性、抗拉强度、硬度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金中加入稀土钇能起净化的作用,从而改善铜合金的导电性能;也可细化晶粒,改善合金的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在实验条件下,稀土钇的最佳添加量为0.06%。
- 师阿维柳瑞清
- 关键词:钇导电性
- 引线框架用Cu-Fe-P合金制备工艺与显微组织及性能研究
- 引线框架用Cu-Fe-P系C194(Cu-2.35Fe-0.03P-0.12Zn,以下简称Cu-Fe-P)合金,因其优良的力学、电学性能和综合性价比,成为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本文结合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陈小祝
- 关键词:引线框架CU-FE-P合金显微组织
- 文献传递
- 水平连铸-冷轧-退火工艺制备的Cu-Fe-P合金薄带特性被引量:6
- 2009年
- 以水平连铸卷坯-冷轧-退火新工艺制备Cu-0.1Fe-0.03P合金成品薄带,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织构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研究成品薄带的显微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热轧-冷轧-退火工艺制备的薄带性能相比,水平连铸卷坯-冷轧-退火新工艺没有经过热轧,连铸坯中的缩孔、疏松没有在冷轧过程中实现完全的冶金复合时,产品表面会出现麻点和起皮现象。极图和ODF织构分析表明,水平连铸卷坯-冷轧-退火新工艺制备的Cu-0.1Fe-0.03P合金薄带以{110}〈112〉黄铜织构为主,此外还有较弱的{110}〈100〉高斯织构、{123}〈634〉S织构以及{001}〈100〉立方织构。晶体学织构是薄带出现力学平面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新工艺制备的合金薄带的抗拉强度、电导率和软化温度稍低而伸长率稍高。
- 戴姣燕尹志民蒋蓉蓉宋练鹏袁远
- 关键词:薄带麻点各向异性
- 硼和铈对Cu-Fe-P合金在NaCl溶液中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Cu-Fe-P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强高导电铜合金。本文研究了添加微量的硼和铈对Cu-Fe-P合金耐蚀性的影响。采用盐雾试验和电化学方法对材料腐蚀行为进行了分析,运用SEM、EDS及XRD等多种手段对材料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进行研究,探讨了影响耐蚀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由于晶粒的细化作用,B的微量添加会降低合金的耐蚀性能;Ce对合金有很好的净化杂质效应,从而使材料的耐蚀性能得到提高。
- 邹晋陆磊张安南陈志宝胡强
- 关键词:硼铈铜合金耐蚀性
- Mg和RE对Cu-Fe-P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对框架材料类Cu-Fe-P合金进行了成分优化和微合金化实验,通过实验分析了添加镁和RE对Cu-Fe-P合金组织的影响以及对合金形变时效的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减小了合金中的P含量,而添加了一定量的镁,使得铸态组织为α-Cu基体和沿基体内分布的网状亚结构组成。在网状结构中网边相对粗大,轮廓清晰。网边上的沉淀相是镁与磷的金属间化合物。对合金进行固溶处理后,网状第二相基本消失,但晶粒长大晶界变细。固溶后的组织为粗大的过饱和固溶体和基体上少量的热稳定相组成。经形变时效后合金会从固溶体中析出新相Mg3P2和弥散质点,合金中镁含量越多析出的第二相越多,从而影响了合金时效性能。
- 张御天张满付彭怀
- 关键词:合金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导电率
- 稀土元素铈对Cu-Fe-P合金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在Cu-Fe-P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Ce,研究不同含量Ce对Cu-Fe-P合金的导电性、硬度、抗拉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能起到基体净化和晶粒细化的作用,从综合性能考虑,添加0.1%稀土元素Ce能够提高材料的导电性、硬度及抗拉强度。
- 陈志宝刘小红陆磊魏仕勇刘克明付青峰
- 关键词:导电性抗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