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篇“ HMLH1基因“的相关文章
鼻咽癌hMLH1基因甲基化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
2021年
目的通过检测hMLH1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呈现的状态,研究hMLH1基因同鼻咽癌临床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旨在找出可能作为鼻咽癌早期分子生物学诊断的标志物。方法(1)qRT-PCR检测hMLH1基因表达水平;(2)采用NCBI检测hMLH1基因组的序列,METH-PRIMER软件分析hMLH1启动子区有无经典的CpG岛。同时在线设计MSP及BSP特异性引物;(3)使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BSP)检测鼻咽癌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株中hML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每株细胞3个克隆,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和2012年5月-2016年5月初次确诊60例鼻咽癌组织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1)提示hMLH1在鼻咽癌细胞株和鼻咽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株和正常鼻咽上皮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后再次检测hMLH1的表达量,发现其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量相对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株无明显降低。(2)在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株及20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中均未检测到hMLH1基因甲基化;而在5个鼻咽癌细胞株中hMLH1甲基化频率为80.0%(4/5),60例鼻咽癌组织中hMLH1甲基化频率为43.3%(26/60),两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具有肿瘤特异性,而hMLH1基因甲基化同鼻咽癌患者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可作为鼻咽癌早期预测因子,有望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将来还可能作为去甲基化基因治疗的靶点。
肖士东刘艳锋周详姜顺明
关键词:鼻咽癌HMLH1甲基化5-AZA-DC
新加良附方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p16、hMLH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对人胃癌细胞BGC-823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中p16、hMLH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建立BGC-823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新加良附大、中、小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及地西他滨组。接种胃癌BGC-823细胞第10天开始灌胃给药,新加良附方大、中、小剂量组给药剂量为5g/kg、2.5g/kg、1.25g/kg;地西他滨2.5mg/kg腹腔注射给药,每周给药3次;模型组以生理盐水每天0.2 ml/10g灌胃,共16d。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动物,称体质量后完整剥离瘤结并称瘤质量,计算肿瘤抑制率;并用MSP(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对肿瘤组织中p16、hMLH1启动子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新加良附大剂量组和地西他滨组与模型组肿瘤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加良附大、中、小剂量组和地西他滨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p16基因甲基化,其中新加良附中、小剂量组逆转效果最好。hMLH1基因甲基化检测中,各组所检测标本均未见明显甲基化条带。结论新加良附方具有明确的抑瘤作用,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同时,人胃癌细胞BGC-823裸鼠移植瘤中存在p16基因甲基化,而新加良附方能够逆转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去甲基化可能是新加良附方抗胃癌的另一效应机制。
周义浪周义浪田杰朱国庆侯丽陈信义
关键词:新加良附方甲基化P16HMLH1BGC-823
hMSH2和hMLH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病风险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ovariancancer,EOC)。由于临床上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约70%的EOC确诊时已为晚期(International...
司文钢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上皮性卵巢癌HMLH1基因HMSH2基因临床预后
hMLH1基因对脑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h MLH1基因对脑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测脑胶质瘤患者组织、耐药细胞株(U251/TMZ)和亲本敏感细胞株(U251)的h MLH1表达水平;使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予耐药细胞株去甲基化干预后,采用MBP法检测其h 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检测干预前后耐药细胞株的h MLH1表达水平以及替莫唑胺IC50的变化。结果:脑胶质瘤复发患者组织h MLH1表达水平低于初治患者;耐药细胞株h MLH1表达水平低于敏感细胞株,去甲基化干预后耐药细胞株h MLH1表达水平及对替莫唑胺敏感性增加。结论:h MLH1沉默促进脑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其机制可能与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增强有关。
刘容容邱振纲何晓刘先发
关键词:HMLH1甲基化替莫唑胺
检测粪便DNA中hMLH1基因甲基化对老年性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粪便DNA中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甲基化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为老年CRC患者的早期无创诊断探索新途径。方法选取作者医院自2015-06/2016-09月确诊的3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CRC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30例60岁以上且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提取两组患者的粪便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技术检测其hML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收集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检测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分别比较观察组患者hMLH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CEA检出率,以及观察组与对照组甲基化检出率的差异性;分析观察组患者hMLH1基因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hMLH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63.33%(1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30)(χ~2=21.172,P<0.01);观察组患者MSP法甲基化检出率63.33%显著高于传统CEA检测法的检出率36.67%(11/30)(χ~2=4.67,P<0.05);CRC患者hMLH1基因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粪便DNA中hMLH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较高,明显优于传统的血清CEA检测,可作为早期无创诊断老年性CRC的重要手段。
蔡克银徐梅华王晓
关键词: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Survivin蛋白表达和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h 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以及二者与结直肠癌的形成、侵润和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取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45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切缘为阴性;患者在手术...
郑雷振
关键词:SURVIVINHMLH1甲基化结直肠癌
文献传递
hMLH1基因甲基化与微卫星不稳定在散发性结肠癌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LH1)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散发性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60对散发性结肠癌手术切除新鲜肿瘤组织及自身正常黏膜组织,提取DNA并PCR扩增检测h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和MSI状态,分析二者间的表达、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MSI与甲基化关系。结果 60例研究对象中,肿瘤组织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表阳性率为30.0%(18/60),正常组织中无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表达阳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发病年龄及肿瘤部位有关(P<0.05)。MSI阳性率为23.3%(14/60),正常组织中无MSI表达阳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例甲基化肿瘤组织中MSI阳性率为55.6%(10/18),而在42例非甲基化肿瘤组织中MSI阳性例数为4例(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LH1基因甲基化和MSI在散发性结肠组织癌与自身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MSI有关。
张丽杨景文郝东明张庆怀
关键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
IL-1β、GSTM1、hMLH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解毒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检测2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0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IL-1β、GSTM1、hMLH1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胃癌组IL-1β(T/T)、GSTMl缺失、hMLHl低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60岁、肿瘤直径〈5cm、肿瘤低分化与IL-1β(T/T)基因型表达率高相关;男性、年龄〉60岁与GSTM1缺失率高相关;肿瘤位置、TNM分期Ⅲ-Ⅳ期与hMLH1低表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β(T/T),GSTM1缺失,hMLH1低表达影响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危险度(OR)分别为3.124,4.576,7.534,且3种基因存在相互协同作用(P〈0.05,OR〉1)。[结论]IL-1β(T/T)基因型表达、GSTM1缺失、hMLH1低表达均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三种基因存在相互协同作用,患者携带交互作用基因可增加罹患胃癌和死亡的风险。
赵海滨赵玲娜殷婷婷李巧转
关键词:DNA修复
hMLH1基因甲基化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hMLH1基因表达和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旨在为胃癌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肠上皮化生34例、异型增生37例、胃癌41例,胃镜活组织检查收集病理组织,另选取同期医院门诊收集的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基因表达和甲基化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hMLH1基因甲基化率依次为肠上皮化生组20.6%,异型增生组43.2%,胃癌组51.2%,对照组3.3%;与对照组相比较,肠上皮化生组h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异型增生组及胃癌组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组(P均<0.05)。组织样本中hML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肠上皮化生组73.5%,异型增生组54.1%,胃癌组31.7%,对照组100%;与对照组相比较,肠上皮化生组、异型增生组及胃癌组hML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MLH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基因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r=-0.4675,P<0.01)。结论 hMLH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通过调节hMLH1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易默周健李颖史丽萍何小勤
关键词:HMLH1基因甲基化胃癌
Reprimo 和 hMLH1基因甲基化在胃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 Reprimo 和 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50例、异型增生患者50例、胃癌患者50例,取内镜下胃活检组织,并取正常胃黏膜活检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 Reprimo 基因和 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表达情况,比较各组患者间的差异。结果患者组的胃黏膜组织中 Reprimo 基因和 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eprimo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28%(χ^2=10.18,P <0.05);异型增生组56%(χ^2=25.84,P <0.05);胃癌组62%(χ^2=30.36,P <0.05);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20%(χ^2=4.39,P <0.05);异型增生组44%(χ^2=15.13,P <0.05);胃癌组48%(χ^2=17.41,P <0.05),检测的特异度高。结论Reprimo 和 hMLH1基因甲基化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很高,特异度高,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在患者的临床诊断方面拥有广阔的治疗前景。
李颖易默何小勤
关键词:HMLH1基因胃癌早期诊断

相关作者

李金田
作品数:61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HMLH1基因 错义突变 大肠癌 胃癌 错配修复基因HMLH1
王亚平
作品数:145被引量:412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细胞 DNA倍体 错义突变 错配修复基因
王建东
作品数:20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HMLH1基因 错义突变 HPV 人乳头瘤病毒 错配修复基因HMLH1
李忠佑
作品数:30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HMLH1基因 胃癌 错义突变 HPV
周建农
作品数:140被引量:515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大肠癌 结直肠癌 病例对照研究 乙醛脱氢酶2 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