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1篇“ L-酪氨酸“的相关文章
- L—酪氨酸被引量:2
- 1978年
- 酪氨酸是芳香族含酚基的氨基酸,它在1847年首先被李比格(Libig)发现和分离出来。最早来沅于干酪素,因而取称为酪氨酸。De、La、Rue.W.第一个提出它的分析正确数据,指出其实验式为 C8H11NO3,②1947-1957年期间及有博普(Bopp)等人。进一步多种蛋套质酸水解物中分出酪氨酸来。酪氨酸以蚕丝、蚕蛹、猪毛等含量较为丰富。除了为蛋白质组成存在外,尚有以溴代酪氨酸或碘代酪氨酸及 L—多巴等,酪氨酸的衍生物形存在于自然界。此外,还有作为新陈代谢调节剂的动物激素(催产素、释放素等)及某些菌素(放线菌素等)的组成而存在。酪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生化试剂,也是合成二碘酪氨酸、L—多巴及含酪氨酸的多肽素,抗菌素等药物的原料。其用途正逐步扩大,需要量也日益增加。最近,我们用它进行小猪生长影响的试验。发现它能起促进小猪生长和节约蛋白质饲料的作用。③添加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酪氨酸,就能比对照增27-65%。
- 范镇基
- 关键词:酚基实验式动物激素蛋白质饲料生化试剂
-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N-乙酰-L-酪氨酸生产工艺的中间物监控分析
- 2024年
- 为了探讨在生产N-乙酰-L-酪氨酸时,中间物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在采用乙酸酐乙酰化生产N-乙酰-L-酪氨酸过程中,对中间产生物料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和N,O-二乙酰-L-酪氨酸的中控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含量。具体方法是:把样品用超纯水稀释100倍后,在色谱柱(C_(18),150mm×4.6mm,5μm)上进行分离,以10mmol·L^(-1)磷酸盐(pH3.0)-甲醇(60:4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在波长270nm处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N,0-二乙酰-L-酪氨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1000mg·L^(-1),10~1000mg·L^(-1),50~1000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现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1.1mg L^(-1),1.2mg·L^(-1),14.0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分别在98.4%~105.0%,98.5%~100.8%,98.9%~10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1.8%、0.7%和0.9%,均小于2.0%。说明所建立的高效液相方法切实可行,重现好,精密度高,可用于乙酰酪氨酸生产工艺中间物的监控分析。
- 王艳领田春美刘勋
- 关键词:L-酪氨酸高效液相色谱法生产工艺
-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全细胞催化生成L-酪氨酸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构建一株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实现以苯酚、丙酮酸和氨为底物全细胞生成L-酪氨酸(L-tyrosine,L-Tyr),并优化其细胞培养条件和催化反应条件,以期提高L-Tyr的产量。方法:将来源于Pantoea agglomerans的酪氨酸酚裂解酶(Tyrosine Phenol-Lyase,TPL)经密码子优化后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异源表达,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重组菌诱导表达条件和全细胞转化条件,旨在提高L-Tyr产量。结果: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在20℃,2.0 g/L木糖诱导培养36 h时TPL活性最高达到4.65±0.15 U·g^(−1),在75 mmol/L苯酚、75 mmol/L丙酮酸钠、487 mmol/L氯化铵、2.0 g/L亚硫酸钠、2.0 g/L EDTA、0.08 g/L磷酸吡哆醛(Pyridoxal Phosphat,PLP)、湿菌体50 g/L、pH=8.0、35℃的全细胞转化条件下,L-Tyr达到9.38 g/L,转化率为73.24%。为了进一步改善高浓度苯酚导致TPL酶活力下降问题,在全细胞转化环节采用分批补料方式,20 h后得到15.12 g/L L-Tyr,转化率为75.5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成功转化苯酚、丙酮酸钠合成L-酪氨酸,为全细胞生物制备食品级L-酪氨酸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林伟朝孙雯孙晓萱朱显峰张保国
- 关键词:L-酪氨酸枯草芽孢杆菌全细胞催化
- 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酪氨酸研究进展
- 2024年
- 酪氨酸作为芳香族氨基酸之一,已被应用于多个行业。众多酪氨酸衍生物在医药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寻求高效酪氨酸生产方式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内酪氨酸工业化生产仍以毛发水解法为主,相较于该方法,微生物发酵法具有操作简洁、污染少等优势,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酪氨酸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获得高效的酪氨酸生产菌株、降低酪氨酸生物合成成本以及提高收益是发酵法生产酪氨酸需要解决的难题。对大肠杆菌发酵法生产酪氨酸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杜丽红吕思琪赵鹤战俊杰马志鹏马丽媛马雪范恒军孟天星
- 关键词:大肠杆菌酪氨酸发酵工程
- L-酪氨酸连续发酵工艺研究
- 2024年
- 当前工业上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的工艺中,基本都是前期向发酵罐内加入基础培养基,中后期再流加各类营养物质,虽然整个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取料和放料的操作,保证发酵中物料不被浪费,但是,随着流加物质的不断增加,发酵液体系不断扩大,该过程在发酵后期需要不断地人为调控发酵参数,而人为调控中,难以避免调控参数波动,并最终影响发酵结果。因此,实验采用高效连续发酵,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菌体活力,并且有效延长产酸高峰期,为了优化L-酪氨酸的高密度连续发酵生产工艺,通过对大肠杆菌TYR-05发酵培养,考察了L-酪氨酸发酵过程并且分析了菌体量、产酸量、产酸效率、糖酸转化率的情况,确定L-酪氨酸高密度连续发酵过程中接种量、糖速率、糖耗量、底糖浓度等关键条件,以达到高密度连续发酵工艺控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5 L发酵罐中,选择30%的种子接种量,发酵起始时,底物氯化胆碱浓度为1 g/L并每4 h向罐内流加0.2 g/L的氯化胆碱,发酵至12 h时,底糖耗尽,开始以12 g/(L·h)的补糖速率向罐内提供葡萄糖,并在此时开始放液,放液速率为0.13 L/h,使得装液量恒定在20%左右,发酵25 h时开始流加复合营养液,发酵35 h时最高菌体OD_(600)达到65,产酸量为55.8 g/L,糖酸转化率为25.4%,为L-酪氨酸连续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 王锐麒刘韪玮赵春光徐庆阳
- 关键词:L-酪氨酸大肠杆菌
- 包含棕榈酰-L-脯氨酰-L-脯氨酰-甘氨酰-L-酪氨酸钠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包含棕榈酰‑L‑脯氨酰‑L‑脯氨酰‑甘氨酰‑L‑酪氨酸钠(化合物I)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制剂,其具有优秀的生物利用度及稳定性。本发明的药物制剂的作为活性成分的化合物I不在胃中分解,而是在肠中释放,因此可以有效用作...
- 姜相旭
- 大肠杆菌产L-酪氨酸发酵工艺优化
- 2024年
- L-酪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属于芳香族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化工中被广泛应用。该研究以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Y03菌株为L-酪氨酸生产菌,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研究发酵过程中接种量、发酵温度、溶氧量、发酵pH值和发酵时间对L-酪氨酸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发酵工艺。最终确定发酵过程中pH控制为6.8,溶氧31.2%,发酵温度35.8℃,在此条件下发酵24 h,L-酪氨酸产量最高达到42.0 g/L。该研究确定了菌株TY03产L-酪氨酸适宜的发酵工艺,同时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杜丽红袁谨怡战俊杰陈雨新王可答李杨朱璇张金凤
- 关键词:L-酪氨酸大肠杆菌发酵工艺
- 微生物代谢工程生产L-酪氨酸研究进展
- 2024年
- L-酪氨酸是一种具有重要营养功能的芳香族氨基酸,在食品、饲料、医药以及化工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通常生产L-酪氨酸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水解法和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合成法。相较于前2种方法的众多缺陷,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合成L-酪氨酸越来越广泛被利用。该文综述了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提高L-酪氨酸产量的方法,以期为相关科研者提供一定的思路。
- 杨刚黄明珠刘斌陈雪岚
- 关键词:L-酪氨酸基因工程微生物微生物发酵代谢工程
- 生产L-酪氨酸的微生物及利用其生产L-酪氨酸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生产L‑酪氨酸的微生物,其包括trp操纵子调节区和与其可操作地连接的编码预苯酸脱水酶的基因,以及利用该微生物生产L‑酪氨酸的方法。
- 宋规显徐昌一权娜罗
- 一种检测L-酪氨酸(L-Tyr)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L‑酪氨酸(L‑Tyr)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荧光探针具体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Image file="DDA0004634885900000011.GIF" he="811" imgCo...
- 曾潮元路秦董勤喜樊彩玲余贤哲舒伟宿双英陈春妹
相关作者
- 徐庆阳

- 作品数:586被引量:67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发酵 基因工程菌 生产菌株 大肠杆菌 谷氨酸棒杆菌
- 王明伟

- 作品数:14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L-酪氨酸 乙基 F ^18F 氟
- 汤军

- 作品数:25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L-酪氨酸 氯化亚砜 性能研究 丁酯 合成工艺改进
- 曹忠

- 作品数:282被引量:331H指数:9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传感器 膜层 金电极 金膜 频率计数器
- 唐小兰

- 作品数:47被引量:22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 研究主题:F 自动化合成 氟代 肿瘤显像剂 L-酪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