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篇“ MICM分型“的相关文章
- MICM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异质性,也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随着基因组学、诊断技术和靶向治疗的发展,淋巴瘤的诊断分型不再局限于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逐渐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出现的各种生物标志物也为深入了解淋巴瘤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优化治疗及评估预后奠定了基础。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分型一起构成了淋巴瘤诊疗的MICM分型。现就MICM分型在DLBCL诊断、分型、分期、治疗及预后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 赵凯祺苏丽萍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
- 伴NPM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二代测序突变基因谱与MICM分型特征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伴NPM1突变(NPM1^(mut))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二代测序(NGS)法检测的突变基因谱与MICM特征间的关系,解释NPM1^(mut)AML的临床生物学异质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和浙江医院收治的成人初诊AML患者,选取NGS资料完整的NPM1^(mut)患者238例,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NGS突变基因谱与常规MICM参数间的分布关联性。结果:全部患者共检出240个NPM1突变事件,其中10个(10/240,4.2%)为错义突变,均不累及W288或W290位点。这10例错义突变事件仅见于NPM1^(mut)/FLT3-ITD^(-)者,其中9例(90%)同时合并AML亚型定义的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异常,且全部为低危(7例)或高危(2例)组。NPM1^(mut)/FLT3-ITD^(+)者NPM1^(mut)仅为插入/缺失(indel)突变。NPM1^(mut)/FLT3-ITD^(-)者高危+低危组异常核型发生率显著高于NPM1^(mut)/FLT3-ITD^(+)者(6.4%vs.0,P=0.031)。NPM1^(mut)/FLT3-ITD^(+)者CD34和CD7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PM1^(mut)/FLT3-ITD^(-)者(CD34:47.9%vs.20.6%,P<0.001;CD7:61.5%vs.29.9%,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独立预测CD34^(+)(OR=5.29,95%CI:2.64-10.60,P<0.001)和CD7^(+)(OR=3.47,95%CI:1.79-6.73,P<0.001)。Ras通路突变独立预测HLA-DR^(+)(OR=4.05,95%CI:1.70-9.63,P=0.002),KRAS突变独立预测MPO^(-)(OR=0.18,95%CI:0.05-0.62,P=0.007)。TET2/IDH1突变独立预测CD34^(-)(OR=0.26,95%CI:0.11-0.62,P=0.002)、CD7^(-)(OR=0.30,95%CI:0.14-0.62,P=0.001)和MPO^(+)(OR=3.52,95%CI:1.48-8.38,P=0.004)。DNMT3A-R882独立预测HLA-DR^(+)(OR=13.41,95%CI:4.56-39.45,P<0.001)和CD7^(+)(OR=3.59,95%CI:1.80-7.16,P<0.001),DNMT3A突变独立预测MPO^(-)(OR=0.35,95%CI:1.48-8.38,P=0.004)。结论:NPM1^(mut)AML共存FLT3-ITD预测CD34^(+)和CD7^(+),共存Ras通路突变预测HLA-DR^(+)和MPO^(-),共存TET2/IDH1突变预测CD34^(-)、CD7^(-)和MPO^(+),共存DNMT3A突变预测HLA-DR^(+)、CD7^(+)和MPO^(-),这为患者免疫表型异质性提供了部分机制解释。
- 王彪凌云戴莉顾伟英张修文邢珊珊李海乾
- 关键词:NPM1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
- 经人工显微镜、MICM分型技术检查确诊的6例APL患者血细胞分析仪异常散点图特点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对6例患者血细胞分析仪分析显示的异常散点图作分析,总结这些散点图的特点,为散点图异常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提供诊断信息。方法对人工显微镜、MICM分型技术检查确诊的6例APL患者出现的异常散点图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均提示中性粒细胞区域向上延伸至幼稚细胞(IG)区域且有IG present、Left shift?报警信息,人工显微镜复检血标本中含有10%~76%的早幼粒细胞,MICM分型技术确诊为APL。结论APL患者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的散点图显示中性粒细胞区域向上延伸至幼稚粒细胞(IG)区域,且有IG present、Left shift?报警信息。
- 王肖静欧歌黄媛陈建魁
-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C的MICM分型
- 2019年
- 目的报道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C的MICM分型,以提高对M4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M4C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二代测序等检查分析。结果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单核细胞占85.6%。细胞化学染色示: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部分弱阳性;特异性酯酶(AS-DCE)染色部分阳性;非特异性酯酶(α-NBE)染色部分阳性,且被氟化钠抑制;非特异性酯酶(AS-DAE)染色部分阳性,且部分被氟化钠抑制。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极活跃,幼稚细胞弥漫性增生。免疫表型结果示:异常细胞群表达CD11B、CD64、CD56、cMPO、CD33、CD41、CD61、CD38和CD58,不表达CD13、CD34、CD117、CD7、CD123、HLA-DR、CD10、CD19、CD20、CD2、CD14、CD235、CD15、CD303、CD304、CD25、cCD79a、cCD3、cCD22、CD1a和TDT。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见克隆性异常t(9;11)(p22;q23),+mar。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筛查检出MLLT3-KMT2A融合基因阳性。二代测序检出NRAS、TET2基因突变阳性。诊断为AML(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C伴t(9;11)(p22;q23);MLLT3-KMT2A。结论 M4C既具有粒细胞系又具有单核细胞系的特征,细胞形态学表现复杂,其诊断必需结合MICM分型综合判断。
- 侯莉萍彭永平苏小丽冯苗娟常子维高山于书春田志强于岩辛晓丽崔文静赵亚萍高广勋朱华锋
- 关键词: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
- 96例初诊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的诊断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FAB分型和MICM分型的吻合性。方法对96例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作FAB分型诊断;短期培养法与直接法G显带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显示FAB分型的6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免疫分型初诊单纯型AML 45例,变异型AML17例;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免疫分型单纯型ALL 13例(B型76.9%,T型23.1%),变异型ALL 14例;双表型6例(TB双表型16.7%,B混合型5.0%,T混合型33.3%);未分化型2例。应用24 h培养G显带染色体组型分析,核型异常检出率61.4%,其中结构异常37例(38.5%),数量异常22例(22.9%)。RT-PCR检测43种常见融合基因,有42例(59.4%)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是急性白血病确诊的基础,联合应用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与精确性。
- 栗杰高九青李斯展张艺露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FAB分型MICM分型
- 19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ICM分型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MICM分型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MIC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髓形态学显示,幼稚+成熟浆细胞比例为2.5%~75.5%;多参数流式分析异常浆细胞比例为1.4%~32.8%。抗原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CD138 100%,CD38 100%,CD56 63.1%,CD117 42.1%,CD130%,CD33 26.3%,CD20 5.2%,CD22 0%,CD10 0%,CD19 0%。免疫球蛋白胞浆限制性表达,其中Cκ9例,Cλ10例。免疫固定电泳显示Ig G+κ型4例,Ig A+κ型2例,Ig G+λ型4例,Ig A+λ型1例,。Ig基因重排分析IGH FR1-JH重排阳性者8例,IGH FR2-JH重排阳性者11例,IGH DH-JH重排阳性者2例,IGK Vk-Jk重排阳性者11例,IGK Vk-Kde+intron-Kde重排阳性者8例。结论 MICM分型,对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临床价值。
- 陈佳琦曲春生应泳丽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ICM分型
- FCM免疫表型分析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表型分析及其在MICM分型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FCM免疫表型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多参数荧光标记抗体检测方法,对63例临床最终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骨髓形态、免疫分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3例APL其FAB分析结果,56例为M3a型,6例为M3b型,1例为AML不除外M3;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CD33、CD13、CD117、MPO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95.2%、92.1%和96.8%,大多数APL不表达CD34、HLADR,CD15、CD11b的表达均为部分或极少部分细胞的弱表达。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例为正常核型、2例未见分裂相、1例因可分析细胞数极少而无法分析、57例可见特异性t(15;17)异常,其中有11例核型分析除可见t(15;17)异常外7例还伴有额外异常、4例伴有其它复杂异常。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63例均可见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结论在APL的MICM分型诊断中,FCM免疫表型分析虽然不是诊断APL的独立指标,但可以为APL的快速鉴别与诊断提供依据。
- 杨芝红白永泽王贵杰
- 关键词:免疫表型
- 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MICM(形态学、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103例白血病患者,比较分析单一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与MICM分型3种检查方法对白血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骨髓细胞学联合免疫学分型诊断白血病的符合率(94.17%)明显高于单一骨髓细胞学分型(76.69%)和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78.64%)(P<0.05),而单一骨髓细胞学分型与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白血病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CM分型在白血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 彭勇泉
- 关键词:骨髓细胞学血液病
- MICM分型对未治型白血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联合方法(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96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单一的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与MICM分型4种检查方法对白血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96例患者,单一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与MICM分型4种方法对白血病的诊断符合例数分别为158、159、182例、196例,符合率分别为80.6%、81.1%、92.8%、100%;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比单一细胞形态学或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CM分型比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CM分型可提高白血病的诊断率。
- 刘咏梅赵蓉李艳玲李玲李勇冀
- 关键词: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技术染色体分子生物学
-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2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儿的诊断过程,探讨儿童AMKL的MICM分型诊断方法。方法细胞形态学按急性白血病FAB标准诊断分型;免疫表型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细胞遗传学检测采用G显带技术分析核型;白血病融合基因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结果 2例AMKL患儿均为男性,婴幼儿期发病,以出血、发热和贫血为主要表现,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骨髓原始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超过30%;免疫分型表达CD41a、CD42b、CD61;复杂染色体核型;1例融合基因阴性,1例EVI1融合基因阳性。结论儿童AMKL较为少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MICM分型诊断,有利于治疗及改善预后。
- 安琪方代华徐淑梅季强金明卫
- 关键词:儿童MICM分型
相关作者
- 江滨

- 作品数:229被引量:94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白血病 髓样 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 吴德沛

- 作品数:1,326被引量:4,058H指数:2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后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 孙爱宁

- 作品数:667被引量:1,768H指数:1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移植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 柴忆欢

- 作品数:203被引量:437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白血病
- 甸自金

- 作品数:27被引量:123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流式细胞术 骨髓 白血病 CD68 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