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1 篇“ MR弥散张量成像 “的相关文章
3.0T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定量结合薄层CT扫描诊断视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3.0T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定量结合薄层CT扫描诊断视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21年3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开展3.0T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定量结合薄层CT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在经过诊断后发现,患者患侧和健侧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 系数(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薄层CT的视神经与视神经管扫描后,共发现14例视神经管骨折,16例视神经周围血肿,18例同侧蝶窦积血,15例同侧筛窦积血,13例视神经肿胀。结论:在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中,3.0T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定量结合薄层CT进行诊断,其中3.0T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定量能够定量评估视神经损伤情况,薄层CT能够评估损伤的间接征象和本身征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麦栩榆 易建安 甄志能 金志发 冯子泽关键词:薄层CT 视神经损伤 脑深部核团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对帕金森病不同运动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脑深部核团MR 弥散 张量 成像 (DTI)在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47例PD患者的临床及MR I资料。按照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 Ⅲ)运动功能评分,将47例PD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30例和非震颤为主型(NTD)组17例;另外选择同期受检且无认知障碍者24例为正常对照(NC)组。对两组PD患者及NC组进行常规MR 平扫及DTI检查,测量各受试者双侧黑质、红核、尾状核头、丘脑、苍白球、壳核的DTI参数,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系数(DA)和径向扩散系数(DR)。比较各核团DTI参数在三组间的差异。分析存在TD和NTD组间差异的DTI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对TD和NTD的鉴别诊断效能,以及这些参数与PD病程、Hoehn-Yahr(H-Y)分级、UPDRS评分、震颤评分和非震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TD、NTD两组黑质、尾状核头、丘脑、苍白球及壳核的FA值均低于NC组( P值均<0.05),其中黑质和尾状核头FA值在TD和NTD组分别为0.49±0.08、0.56±0.08和0.22±0.04、0.19±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NTD组尾状核头MD、DA和DR值分别为(0.72±0.04)×10 -3 mm 2/s、(0.90±0.05)×10 -3 mm 2/s和(0.65±0.02) ×10 -3 mm 2/s,均高于NC组的(0.67±0.04)×10 -3 mm 2/s、(0.84±0.05)×10 -3 mm 2/s和(0.60 ± 0.03 )×10 -3 mm 2/s,且MD和DA值高于TD组的(0.69±0.05)×10 -3 mm 2/s和(0.85±0.05) ×10 -3 mm 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黑质FA值和尾状核头FA、MD、DA值联合应用鉴别TD和NTD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896、88.2%、80.0%和0.682,其中AUC值明显高于各参数的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黑质FA值与病程、UPDRS Ⅲ评分和震颤评分呈负相关( r=-0.484、-0.343和-0.618, P值均<0.05),尾状核头F 栾炜 陈飞 张扬 赵辉 朱小倩 陈文倩 孙艺 闫娴 王正阁 张鑫 青钊 张冰关键词:帕金森病 神经核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及弥散 张量 纤维束示踪成像 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探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MR 弥散 张量 成像 (DTI)及弥散 张量 纤维束示踪成像 (DTT)的价值。选取脑胶质瘤患者84例,比较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DTI、DTT参数差异。实验结果显示:高级别瘤周白质纤维束破坏比例明显高于低级别(P<0.05);高级别病灶实质区部分各向异性(FA)值明显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P<0.05),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P<0.05);高级别瘤周水肿区纤维密度指数(FDi)值明显低于低级别(P<0.05);瘤周白质纤维束破坏,病灶实质区FA值和ADC值,瘤周水肿区FDi值鉴别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877、0.965和0.828(P<0.05)。研究证实:同级别脑胶质瘤中,DTI及DTT参数有所差异,在鉴别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万正国 贾雯 孙源源 吕晓清 孟凯龙关键词:MR弥散张量成像 脑胶质瘤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对儿童急性肾损伤的初步评估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对儿童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AKI)的水平。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2例符合临床AKI诊断标准的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收集23名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儿的双肾皮质、髓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 系数(ADC)值,并收集AKI患儿同期血清肌酐值及病检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KI患儿肾皮质、髓质ADC值和FA值与同期血清肌酐值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自身左、右肾皮质、髓质FA、ADC值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儿童自身左、右肾皮质、髓质FA、ADC值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KI患儿髓质FA值、皮质FA、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KI患儿髓质ADC值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KI患儿髓质FA值、皮质ADC值与同期血清肌酐值呈负相关(r=-0. 868、-0. 436,P <0. 05),皮质FA值,髓质ADC值与血清肌酐无相关性(P> 0. 05)。结论 DTI作为一种无创性核磁功能成像 方法,可反映AKI早期肾功能损害,对临床诊断AKI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蔡齐芳 金科 吴天慧 易盈 聂杰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急性肾损伤 儿童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eta分析报告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评价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Ovid、Springer、Elsevier、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Lww)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国内文献库(CNKI)1997年1月至2016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分析软件为RevMan5.3,合并效应量为加权均数差(weightedmean difference,WMD)。结果纳入研究DTI诊断HIE的文献共13篇。结果显示:(1)轻、中、重度HIE组新生儿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比对照组新生儿低,其中内囊后肢WMD及95%CI为-0.04(-0.06,-0.02)、-0.07(-0.10,-0.03)、-0.07(-0.10,-0.03);胼胝体压部WMD及95%CI为-0.09(-0.10,-0.07)、-0.09(-0.12,-0.06)、-0.19(-0.33,-0.05);胼胝体膝部WMD及95%CI为-0.06(-009,-0.03)、-0.07(-0.10,-0.05)、-0.13(-0.21,-0.06)。(2)轻度HIE组新生儿在顶叶白质、额叶白质区FA值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组FA值比对照组新生儿低。(3)豆状核、丘脑、尾状核及放射冠区FA值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及膝部是HIE受累最明显的部位;其FA值降低可为HIE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党保华 赵鑫 宋娟 张小安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 弥散张量成像 META分析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对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MR 弥散 张量 成像 (DTI)在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ACSCI)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瑞金康复医院收治的84例疑似ACSCI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无骨折脱位ACSCI患者(ACSCI组)72例,非ACSCI患者12例,并选择同期7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三组对象实施常规MR I与DTI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ACSCI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析ACSCI组、对照组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 系数(ADC)。结果DTI诊断ACSCI的准确率为96.4%(81/84),显著高于常规MR I的86.9%(73/84)(P<0.05)。与对照组比较,ACSCI组ADC值[(1.22±0.24)×10^-3mm^2/s vs.(1.08±0.19)×10^-3mm^2/s]明显升高,而FA值[(473.17±60.51)×10^3vs.(617.58±88.34)×10^3]则明显降低(P<0.05)。随着ASIA分级的增加,FA值随之增加(P<0.05)。结论DTI对无骨折脱位ACSCI的诊断较常规MR I更为准确,有助于无骨折脱位ACSCI的早期诊断和严重性评估。 武军 奚文静 徐宁关键词:急性颈髓损伤 无骨折脱位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弥散系数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诊断不同分期布氏杆菌脊柱炎椎间盘改变患者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MR 弥散 张量 成像 诊断不同分期布氏杆菌脊柱炎椎间盘改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布氏杆菌脊柱炎椎间盘改变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R 弥散 张量 成像 扫描,并利用DTI Fiber Trak软件对患者表观弥散 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进行测量,比较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治疗前后的ADC、FA值。结果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其治疗后6、12个月的ADC值均低于治疗前,而FA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的ADC值低于治疗后6个月,而FA值高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和FA值对诊断布氏杆菌脊柱炎椎间盘改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影像学资料及早期诊断依据。 杨昱 高纪称 隗功华 刘文源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椎间盘 疗效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在急性颈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 张量 成像 (DTI)及纤维束示踪技术(DTT)在急性颈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诊断为急性颈髓损伤的患者23例,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行常... 雷蕊艳关键词:DTI DTT 磁共振成像 急性颈髓损伤 神经功能 文献传递 动态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在评估婴幼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态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在评估婴幼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初次住院诊断为痉挛型脑瘫的33例患儿为研究组,根据首次住院时年龄将其分为小于1岁组(A组)、1... 王萍关键词:脑性瘫痪 弥散张量成像 FA值 粗大运动功能 文献传递 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在SVD患者中的改变及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有关脑小血管病(SVD)患者脑部MR 弥散 张量 成像 过程的变化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小血管疾病患者90例,利用神经心理学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以分析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并依据认知功能的区别对患者分为两组即认知功能正常组A组和认知功能非正常组B组;同时对两组患者脑部分别进行MR I检查,对检查后的弥散 张力成像 (DTI)处理,根据弥散 成像 图检测后显示的表观弥散 系数图(ADC)及各向异性分数图(FA)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估脑小血管患者的认知功能与MR 弥散 张量 成像 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程及平均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CT检测均为100%脑小血管疾病,经MoCA评分认知正常患者共计50例,认知非正常患者40例,经MR I检查后发现正常A组患者在海马和内囊部位的FA和ADC数值均显著高于非正常B组(P<0.05)。结论:SVD患者的MR 弥散 张量 成像 变化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呈现相关性,MR 弥散 张量 成像 数值越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差,以海马和内囊变化较为突出。 赵志军 王海燕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杜燕飞 作品数:29 被引量:47 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胎儿 超声诊断 超声 超声波诊断 腮腺肿瘤 张小安 作品数:217 被引量:719 H指数:1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儿童 体层摄影术 MRI 早产儿 王云玲 作品数:146 被引量:569 H指数:1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MR 扩散张量成像 脊柱结核 邓佳敏 作品数:41 被引量:274 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DTI 扩散张量成像 FA值 ADC值 宋娟 作品数:29 被引量:144 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败血症 胎膜早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