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3篇“ OCSP分型“的相关文章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针灸对不同OCSP分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视角下针灸综合疗法对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程度效应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所搭建的“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平台”的针灸干预中风病队列构建研究数据库的病历数据。收集符合标准的病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评估针灸改善不同OCSP分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效应规律及相关因素。结果:经针灸疗法干预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残疾水平得到改善(Z=-15.764,P<0.001),针灸对不同OCSP分型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0,P=0.006),对后循环梗死患者效果更优;针灸次数对改良Ru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介入时机对mRS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时机在≤7 d、8~14 d、15~28 d的患者相较于在≥29 d介入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程度较高;入院残疾水平在针灸对患者mRS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重度残疾患者接受针灸干预后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较高;不同年龄段在针灸对患者mRS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的患者中,接受针灸干预后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越高;患者首/复发情况对针灸疗法改善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针灸改善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对改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效果更优;针灸在急性期介入对降低残疾水平的效果较好;针灸对降低脑卒中后中/重度-重度残疾患者残疾水平的疗效较优;针灸干预后年龄段为≤70岁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针灸次数、患者性别及首/复发情况对针灸疗效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吴林纳徐志杰吴佳容赵丽莉徐帆路梦楠武思仙李桂平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针灸肢体功能
基于真实世界针灸综合疗法干预不同OCSP分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应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视角下针灸综合疗法对不同OCSP分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应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病例数据源于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所搭建的“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平台”的针灸干预中风病队...
吴林纳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OCSP分型针灸综合疗法
脑卒中患者TOAST、OCSP分型与外周血DNA甲基转移酶及MeCp2蛋白水平的关系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治疗急性卒中实验(TOAST)、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外周血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及甲基CpG结合蛋白(MeCp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检测Dnmt1、Dnmt3a、Dnmt3b及MeCp2水平,分析脑卒中患者外周血Dnmt1、Dnmt3a、Dnmt3b及MeCp2水平与TOAST、OCSP分型及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Dnmt1、Dnmt3a、Dnmt3b及MeCp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患者外周血Dnmt3a、Dnmt3b及MeC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Dnm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组与不明原因型(SUE)组外周血Dnmt1水平均明显高于心源性栓塞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和其他明确病因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A组与SUE组外周血Dnm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OCSP分型患者外周血Dnmt3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Dnmt1、Dnmt3a及MeCp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外周血Dnmt1、Dnmt3a及MeCp2水平与后循环梗死(POC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I组和POCI组外周血Dnmt1、Dnmt3a及MeCp2水平均明显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死面积患者外周血Dnmt1、Dnmt3a、Dnmt3b及MeC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外周血Dnmt1、Dnmt3a、Dnmt3b及MeCp2水平均异常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TOAST分型有关,而与患者脑梗死面积无关。
张鹏
脑梗死OCSP分型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已有众多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尚不清楚。脑梗死有多种分型方法,其中TOAST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
范甜甜
关键词:脑梗死OCSP分型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睡眠时间
TOAST分型OCSP分型在急性脑梗死超急性期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TOAST分型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的超急性期根据OCSP分型推测可能病因,为超早期的有效治疗...
田佳蓓
关键词:TOAST分型OCSP分型疗效评价
TOAST和OCSP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的关系
2022年
目的:分析TOAST和OCSP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云梦县人民医院收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58例。根据是否使用rt-PA溶栓治疗分为rt-PA组和非rt-PA组,根据TOAST分型方法和OCSP分型方法分型。观察不同组别和分型患者的预后。结果:rt-PA组和非rt-PA组入院时的GCS评分相比,P>0.05;出院时的GCS评分相比,P<0.05,rt-PA组更高;入院时的NIHSS评分相比,P<0.05,rt-PA组更高;出院时的NIHSS评分相比,P>0.05。所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LAA患者的占比、SAO患者的占比较高,LAA患者的病死率、SAO患者的病死率较低,与CE患者、SOE患者、SUE患者相比,P<0.05。出院时NIHSS评分方面,SAO患者、SOE患者、SUE患者较低,与LAA患者、CE患者相比,P<0.05。出院时NIHSS评分方面,LACI患者较低,与PACI患者、POCI患者、TACI患者相比,P<0.05;TACI患者较高,与PACI患者、POCI患者相比,P<0.05。结论: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TOAST分型中SOE和SUE患者占比虽然较低但病死率较高,SAO患者的短期预后较好,OCSP分型中LACI患者的短期预后较好,TACI患者的短期预后较差。
林璋君
关键词:TOAST分型OCSP分型溶栓治疗短期预后
基于OCSP分型研究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中医证型与检验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统计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对中医证型与OCSP分型、检验指标(UA、SCr、Hcy、TG、LDL-C、Apo A1)的相关性探究。将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相比较,联合实验室指标,为中医...
杨雪莹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OCSP分型中医证型血肌酐尿酸
溶栓治疗和TOAST、OCSP分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的短期预后以及TOAST、OCSP两种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85例,年龄(69.46±13.02)岁],其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66例,未应用溶栓治疗患者127例,比较溶栓患者与未溶栓患者短期预后;分析TOAST分型OCSP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结果:溶栓组与未溶栓组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GCS评分、mRS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OAST分型LAA 78例(40.41%),SAO 100例(51.81%),CE9例(4.66%),SOE3例(1.55%),SUE3例(1.55);其中SAO型占得比例最高(51.81%),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LA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最好。OCSP分型中LACI 39例(20.21%),PACI 64例(33.16%),POCI 55例(28.50%),TACI 35例(18.13%),其中PACI组所占比例最高,而LACI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好。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TOAST病因分型OCSP临床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和临床参考作用。
张洁黄云苑杨正飞蒋龙元
关键词:TOAST分型OCSP分型NIHSS评分GCS评分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对症治疗对OCSP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LP-PLA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对症治疗对卒中研究分型(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study classification,OCSP)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odifying protein,IM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10例),均进行OCSP分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IMA和LP-PLA2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两组临床疗效、两组相同OCSP分型IMA和LP-PLA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MA、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MA、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亚型(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ACI)、后循环梗死亚型(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OCI)、腔隙性脑梗死亚型(Lacunar infarction,LACI)中IMA、LP-PLA2水平依次下降(P<0.05);且观察组TACI、PACI、POCD、LACD分型IMA、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TACI、PACI、POCD、LACD分型(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OCSP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 A水平、LP-PLA2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对于OCSP分型中TACI患者疗效更好,.
唐娟娟余朝萍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对症治疗OCSP分型急性脑梗死LP-PLA2
基于OCSP分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根据OCSP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ACI)、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OCI)和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LACI)。END定义为发病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总分较基线值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增加≥1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同OCSP分型AIS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不同OCSP分型AIS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405例AIS患者,年龄(68.84±12.27)岁,男性250例(61.7%);TACI组132例(32.6%),PACI组108例(26.7%),POCI组61例(15.1%),LACI组104例(25.7%)。136例(33.6%)发生END。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优势比(odds ratio,OR)1.06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2~1.212;P=0.015]、基线NIHSS评分(OR 1.209,95%CI 1.095~1.335;P<0.001)和发病至入院时间(OR 1.663,95%CI 1.282~2.082;P<0.001)与TACI组END显著独立相关;Hcy(OR 1.137,95%CI 1.040~1.244;P=0.005)、空腹血糖(OR 1.714,95%CI 1.272~2.311;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OR 1.370,95%CI 1.016~1.848;P=0.039)和发病至入院时间(OR 1.266,95%CI 1.056~1.519;P=0.011)与PACI组END显著独立相关;NLR(OR 1.446,95%CI 1.031~2.027;P=0.033)与POCI组END显著独立相关;空腹血糖(OR 1.301,95%CI 1.006~1.683;P=0.045)、NLR(OR 1.393,95%CI 1.025~1.894;P=0.034)和发病至入院时间(OR 1.171,95%CI 1.008~1.361;P=0.039)与LACI组END显著独�
金雪红裴少芳裴少芳徐运
关键词:卒中疾病恶化

相关作者

黄粤
作品数:25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缺血性中风 OCSP分型 中医证候 证候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苏镇培
作品数:151被引量:1,16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脑卒中 脑梗塞 脑梗死 中风
黄如训
作品数:505被引量:4,798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脑梗死 脑卒中 脑缺血 中风
王琰萍
作品数:31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帕金森病 急性脑梗死 OCSP分型 认知功能障碍
张华
作品数:116被引量:813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研究主题:中风病 缺血性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 针刺 弥散张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