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篇“ P素“的相关文章
发酵床养猪过程中垫料P和K物质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选取3种垫料(40%稻壳+60%菌糠、40%稻壳+60%锯木屑、40%稻壳+60%酒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育肥猪进栏前和出栏后对垫料和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采用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一个养猪周期内3种垫料TP和TK的损失途径。结果表明:P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主要的损失途径为猪采食与淋溶损失,总损失量分别为(FJ:40%稻壳+60%菌糠组合)15.69 kg、(FD:40%稻壳+60%锯木屑组合)16.61 kg、(FW:40%稻壳+60%酒糟组合)14.37 kg;而3种发酵床分别有(FJ)80.74 kg、(FD)52.48 kg、(FW)84.65 kg的总P库存在垫料中,75%~85%的P会滞留在垫料中,损失率均超过14%。K的主要损失途径也为猪采食与淋溶损失,总损失量分别为(FJ)45.95 kg、(FD)33.95 kg、(FW)63.95 kg;总库存的K分别为(FJ)158 kg、(FD)107 kg、(FW)136 kg,68%~78%的K会留存在垫料中,损失率均超过22%。养殖过后发酵床下部表层土壤会出现P和K累积现象,为了防止元通过淋溶作用渗漏损失,建议发酵床垫料厚度要超过50 cm。
张丽萍盛婧刘红江陈留根郑建初
关键词:发酵床垫料养分转化物质流分析
稻鸭、稻鱼共作对稻田P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7
2009年
以稻鸭和稻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P的动态变化及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P后土壤和田面水P含量立即达到最大值,一周后迅速降低。相对于空白(CK),养鸭处理(RD)和养鱼处理(RF)田面水总P浓度、溶解P浓度、土壤速效P含量和水稻吸P量显著增加,而土壤全P含量有所增加。研究还表明,水稻吸P量与田面水溶解P、土壤速效P显著相关。对田面水P径流流失的潜在环境效应分析表明,施P后的一周左右是控制P流失的关键时期;由于养鸭养鱼能提高稻田P含量,在稻鸭、稻鱼共作期间,要注意避免农田排水和防止因降雨引起的田面水外溢。同时,由于鸭子和鱼能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进而降低了化肥损失所造成的环境危害。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展茗蔡明历
荔枝树体内P的分布及积累特点
2009年
把采果后的9龄妃子笑和黑叶荔枝树植株,以及3龄未结果幼年妃子笑植株的根、茎、叶3个器官分成16~20个部位和组织,分别测定各个部位和组织的生物量及P含量,并计算其P累积量,研究荔枝树体内P在各个部位、组织中的分布及积累特点。结果表明:(1)P含量因组织和部位而异,在末级侧枝木质部、新成熟小叶中最高,在根颈、主茎木质部中较低;随着荔枝枝干和根系粗度增加,其P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2)9龄妃子笑植株的末级侧枝木质部和叶中的P含量高于3龄树相应部位的P含量;(3)9龄荔枝树体内P累积量以茎中为最多,其次为叶片,根系中的P累积量最少,其中茎中木质部P积累量远大于韧皮部;3龄妃子笑植株树体内叶和茎的P累积量差异不大;(4)9龄妃子笑植株末级侧枝(包括其叶)的P累积量占整株树P累积量的50%以上。
陈菁樊小林孙光明
关键词:荔枝P素
不同N源对马尾松幼苗根/土界面pH及P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了不同N源处理对马尾松幼苗根/土界面pH及P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处理,施加硝态N(NO3--N)与铵态N(NH4+-N)时,根/土界面pH分别增加和降低;不同N源配施易溶性P(PS)时,近根面处pH变化很小,有效P含量均明显增加;配施难溶性矿物P(PR)时,硝态N引起的根/土界面pH增加的幅度增大,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未表现出增加,而铵态N引起的根/土界面pH降低的幅度减小,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明显增加,表明铵态N处理引起的根系质子(H+)分泌是根/土界面处难溶性矿物P活化的主要因
陈永亮李传荣
关键词:PH马尾松
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主要特性及N水平对植酸含量与P组成的影响
以我国主栽杂交玉米农大108和郑单958的各一双亲自交系X178和郑58及其低植酸突变体X178M和郑58M为材料,于2006-2007年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实验农场进行了低植酸突变体主要性状的比较及N水平对植酸含量与...
蒋学皎
关键词:低植酸玉米N素植酸含量
文献传递
水曲柳与红松混交对根际P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用剥落分离法采集水曲柳、红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下根际土,并分析了有效P含量特征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两树种纯林根际土有效P含量均较非根际土增加,尤以红松纯林较显著。两树种混交后,水曲柳根际土有效P含量较其纯林显著增加。无机P分级结果表明,各林分中红松纯林根际土难利用的闭蓄态P(O-P)比例最低,而较易利用的P源(Fe-P,Al-P)比例最高。混交林中水曲柳根际土O-P比例较其纯林显著下降,而Fe-P、Al-P等松结合态P的比例显著增加。混交林中水曲柳根际土P有效性的增加,可显著促进混交林中水曲柳对P的吸收利用,是该混交林增产的主要营养机制之一。
陈永亮
关键词:混交林根际
不同水分条件下两个树种木质部栓塞对P添加的响应被引量:5
2008年
在两种水分供给(干旱胁迫和适宜水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30%~40%和70%~80%)下,研究了耐旱树种元宝枫(Acer truncatum)和中生树种女贞(Ligustrum lucidum)木质部栓塞(以导水率(Percentage loss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PLC)损失程度衡量)对P添加的响应。结果发现,两个树种PLC的日变化均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规律,表明木质部栓塞的形成与恢复是植物体的一种平常事件;除适宜水分条件的女贞外,P可以显著提高元宝枫和遭受干旱胁迫时女贞的PLC;两种水分条件下,干旱胁迫时元宝枫木质部栓塞明显高于适宜水分供给时。女贞的PLC在两种水分状况下无显著差异;树种间,干旱胁迫促进了元宝枫木质部的栓塞形成,明显高于同等水分条件下的女贞。该研究结果证实了"木质部限流耐旱假设"。
黄菊莹蔡靖姜在民张硕新余海龙
关键词:木质部栓塞日变化
湿地生态系统中N、P添加对外来种大米草(S.anglica)N:P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正>由于养分输入—输出的不均衡,将导致土壤圈物质循环受阻,而确定植物退化受何种养分的制约是对其进行恢复以及控制入侵植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应用 N:P 化学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 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受养分限制的状况。本文采用...
智颖飙安树青李红丽赵磊
文献传递
石斛菌根化组培苗对P吸收利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濒危石斛菌根化吸收、积累P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和难溶性不同P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的效应不同,试验处理3(KH2PO4)和处理6(FePO4)的干质量分别为0.018、0.019g,是处理1(K2HPO4)的2.62倍和2.78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P(KH2PO4)不同浓度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的综合效应,表现在苗高、径粗和干质量等主要指标上,处理3为最适宜质量浓度(0.25g·L-1),与处理9(CK)相对比,苗高是2.64倍、径粗是2.16倍和干物质是3.87倍。对苗木N、C、P营养元的吸收、积累分析,处理3是CK的1.72、1.40和11.53倍;不同有效P含量对石斛菌根真菌F9903菌株增殖生长的试验表明:当培养液浓度为含纯P为1mg×22.76%时,其菌丝体增殖效果最佳,干质量高达1.256mg·mL-1,是接种量的114.2倍。不同P浓度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干质量的影响及其对共生菌根真菌菌丝体干质量的影响两个柱型图的重叠性好,其图形近似,效果趋势一致。
陈连庆王小明裴致达
关键词:石斛菌根化
不同生育时期渍水对冬小麦P吸收和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P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显著影响根系对P的吸收 ,其影响大小依次为 :孕穗期 >拔节期 >灌浆期 >苗期 >返青期。孕穗期以前渍害主要影响小麦根系对P的吸收 ;灌浆期渍害不仅影响根系对P的吸收 ,同时也影响P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因此 ,基肥中施足P肥和灌浆期喷施KH2 PO4
李金才尹钧魏凤珍张文静
关键词:渍水P素

相关作者

胡珍珠
作品数:94被引量:299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活度系数 DMF 配位反应 配合物 叶片
潘存德
作品数:276被引量:1,910H指数:23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天山云杉 核桃 喀纳斯 温185 塔里木河下游
杨建昌
作品数:365被引量:8,445H指数:5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稻 结实期 籽粒灌浆 稻米品质 生理机制
张亚洁
作品数:62被引量:1,096H指数:2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陆稻 旱种 粒重 水稻产量
潘鑫
作品数:7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
研究主题:核桃叶片 核桃 光谱 温185 不同生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