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0篇“ RH血型系统“的相关文章
- Rh血型系统各抗原分布特点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研究Rh血型系统不同抗原的分布特点、与恶性血液病的相关性。方法 本院15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150例健康体检者被选入研究,年限2021年6月-2024年6月。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组。基于血清免疫学法,检测两组Rh表型,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1)在对照组Rh表型中,CCDee有70例、CcDEe有35例、CCDEe有20例、CcDee有6例、ccDEe有4例、ccDee有4例、CcDEE有4例、ccDEE有4例、CCDEE有3例,分别占比46.67%、23.33%、13.33%、4.00%、2.67%、2.67%、2.67%、2.67%、2.00%。(2)在研究组Rh表型中,CcDEe有50例、CcDee有45例、CCDee有25例、CCDEe有12例、ccDEe有10例、ccDEE有2例、ccDee有2例、CcDEE有2例、CCDEE有2例,分别占比33.33%、30.00%、16.67%、8.67%、6.67%、1.33%、1.33%、1.33%、1.33%。(3)研究组CcDee表型占比30.00%高于对照组CcDee表型占比4.00%(χ2=35.932,P<0.05)。另外,研究组CCDee表型占比16.67%低于对照组CCDee表型占比46.67%(χ2=31.194,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与Rh血型系统有一定关联,相较其他Rh表型,CcDee表型罹患恶性血液病的风险较高,而CCDee表型罹患恶性血液病的风险较低。
- 潘婷黄赵锋苏茜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RH血型系统
- 桂北地区Rh血型系统分布及Rh分型配合性输注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桂北地区人群Rh血型系统C、E、c、e抗原和表型分布情况,分析RhC、E、c、e表型配合性输注的疗效,为临床Rh表型配合性输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该院9645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RhD阳性标本9610例,RhD阴性标本35例。检测并分析9610例RhD阳性标本RhC、E、c、e抗原和表型分布情况。另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210例输血患者进行配血观察研究。在ABO和RhD同型的基础上,将210例输血患者分为RhC、E、c、e配合性输注组(观察组,105例)和非配合性输注组(对照组,105例)。两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2 U,检测两组输血前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和红细胞压积(HCT),记录两组输注后红细胞输注有效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桂北地区RhD阳性抗原阳性率为99.64%(9610/9645)。9610例RhD阳性血型主要抗原C、c、E、e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4.09%(9042/9610)、41.43%(3981/9610)、33.04%(3176/9610)、96.44%(9268/9610)。9610例RhD阳性标本中,有9种形式,其表型及分布频率分别为CCDee(57.76%,5551/9610)、CcDEe(26.56%,2552/9610)、CcDee(8.76%,842/9610)、ccDEE(3.34%,321/9610)、ccDEe(2.14%,206/9610)、CCDEe(0.79%,76/9610)、ccDee(0.43%,41/9610)、CcDEE(0.20%,19/9610)、CCDEE(0.02%,2/9610)。两组输血前Hb水平、HCT、WBC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Hb水平、HCT均高于输血前,观察组输血后WBC低于输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Hb水平、H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红细胞输注有效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北地区人群Rh表型为CCDee和CcDEe占优势,表型CCDEE最少。有妊娠史或需反复输血患者,在ABO和RhD同型基础上,优选Rh表型配合性血制�
- 张国光容海燕黎夏婷唐碧芸于秋玲于路妹
- 关键词:RH血型抗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
- 两种Rh血型系统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与实验室处理策略
- 2024年
- 目的分析RhDC、RhEc抗原阴性患者血清中存在IgG型抗DC及抗Ec联合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血清中存在两种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及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ABO、RhD血型鉴定及Rh分型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效价测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12例患者中,年龄(51.4±16.9)岁。9例有输血史,8例有妊娠史,5例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在血型血清学检测中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3例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IgG型抗D、抗C抗体,抗D效价16~32、抗C效价8~16;9例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IgG型抗E、抗c抗体,抗E、抗c效价均为8~16;抗D、抗C联合抗体的患者选择ABO同型RhD阴性,其他Rh抗原为ccee的悬浮红细胞,抗E、抗c联合抗体的患者选择ABO同型RhD阳性,其他Rh抗原为CCee的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显示,在盐水、聚凝胺、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均无凝集、无溶血。结论输血和(或)妊娠免疫是产生两种Rh系统不规则抗体、导致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ABO同型基础上常规进行Rh配合性输注,对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崔颖张瑜杨世明许亚莉齐霞邢艳安宁王宝燕
- 关键词:RH血型交叉配血不合
- 微量法筛血在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快速筛选患者Rh血型系统C、c、E和e意外抗体对应抗原阴性血液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在相容性输血中的价值。方法文章以产生意外抗-e的O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微孔板稀释献血者红细胞,制备2%~5%红细胞悬液,用微量法检测标本红细胞Rh血型抗原,用标准法确定目标血液导管Rh血型抗原,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使用微量法检测的献血者标本Rh血型抗原结果与标准法确认结果100%相符,临床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在不影响细胞凝集和结果观察的前提下,微量法可以节约近70%的试剂、耗材成本,且该方法简便易行,为临床产生Rh血型系统意外抗体患者的精准输血治疗赢取宝贵时间,适合基层血站和输血科开展应用。
- 陈晓霞舒群峰刘冬周吉彭冬菊焦丹梅
- 关键词:RH血型意外抗体输血
- 用于Rh血型系统抗原基因分型的方法及组合物和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用于Rh血型系统抗原基因分型的方法及组合物和试剂盒。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构建反应体系和在反应体系中进行PCR扩增反应的步骤。其中,反应体系同时包含第一寡核苷酸组和第二寡核苷酸组,第一寡核苷酸组能够扩增针对第一突变位...
- 马婉茹姬慧敏孙慧珍胡俊华赵学彬谭琴
- 用于Rh血型系统抗原基因分型的方法及组合物和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用于Rh血型系统抗原基因分型的方法及组合物和试剂盒。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构建反应体系和在反应体系中进行PCR扩增反应的步骤。其中,反应体系同时包含第一寡核苷酸组和第二寡核苷酸组,第一寡核苷酸组能够扩增针对第一突变位...
- 马婉茹姬慧敏孙慧珍胡俊华赵学彬谭琴
- 国内Rh血型系统E、e、C、c抗原同型输注现状被引量:3
- 2023年
- Rh血型系统是临床上重要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抗原除了所熟知的D抗原外,还含有包括E、e、C、c在内的50多种抗原,其中与临床输血安全密切相关的为D、E、e、C、c 5种抗原。在我国,相关输血技术规范仅要求输血时ABO和RhD同型输注,RhE、e、C、c抗原未做强制性要求,再加上精准输血理念普及不够深入以及血液供给等方面的原因,RhE、e、C、c同型输注并未得到广泛的开展,但RhE、e、C、c的异型输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该文主要从Rh抗原的分子结构、Rh血型抗原抗体产生的特点,RhE、e、C、c抗原同型输注的必要性以及国内RhE、e、C、c抗原同型输注现状和影响RhE、e、C、c抗原同型输注因素等方面加以综述。
- 闻才李王思贤张慧程晓文
- 关键词:RH血型系统
- 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受血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精准输血中的价值。方法:94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受血者E抗原阴性、供血者E抗原阳性为对照组;受血者、供血者E抗原均为阴性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输血后第3天的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高于输血前,CD^(+)_(3)细胞、CD^(+)_(4)细胞占比低于输血前;对照组输血后第3天的IgM、白介素-2(IL-2)水平高于观察组,CD^(+)_(3)细胞、CD^(+)_(4)细胞占比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02%高于观察组6.26%(P<0.05)。结论:基于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的精确输血可减少输血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干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王艳琴
- 关键词:RH血型抗原检测
- 探究非Rh血型系统患者输血中应用不规则抗体检测技术的效果
- 2023年
- 目的 观察非Rh血型系统患者输血中应用不规则抗体检测技术的效果。方法 125例有输血风险需接受血液检测的非Rh血型系统患者,输血前均应用不规则抗体技术检测。分析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情况、免疫球蛋白类型分布情况;并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检测结果不规则抗体中抗M抗体39例,占比31.20%为最多;其次为抗P1抗体31例,占比24.80%次之;未确定特异性和抗Lea抗体分别为18例(14.40%)及17例(13.60%)。125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为免疫球蛋白M(IgM)最多为97例,占比为77.60%;免疫球蛋白G(IgG)为21例,占比为16.80%;IgM+IgG为5例,占比为4.00%;空白未检出2例,占比为1.60%。125例输血患者中,其中1例发生发热反应,未发生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0%。结论 对需要输血的非Rh血型系统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临床输血前必查项目。
- 吴潇
-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检测
- 孝感地区受血者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及Rh血型相容性输注可行性探讨
- 2023年
- 目的:分析孝感地区部分输血治疗患者Rh血型系统主要抗原表型分布比例,探讨本地区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注的可行性。方法:微柱凝胶法检测2019年7月至2023年2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治疗中的1835例患者的红细胞Rh血型系统D、C、c、E、e抗原,计算Rh抗原表型的抗原频率及表型分布。于2021年10月1日选择对输血患者进行Rh同型或相容性输注。结果:1835例输血治疗患者共检出13种表型。抗原频率:D抗原为99.6%,C抗原为91.3%,c抗原为53.9%,E抗原为45.6%,e抗原为94.45%。对输血患者进行Rh相容性输注后,Rh血型系统产生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由1.77%(25/1414)下降至0.82%(12/1456),输血治疗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由6.6天减少至4.3天;Rh血型相容性输注前、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供血者常规检测Rh系统血型,建立孝感地区Rh血型表型数据库,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相容性输注,对输血安全和输血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邢杰马祥斌祝辉乐正宇
- 关键词:RH血型系统抗原频率
相关作者
- 姬艳丽

- 作品数:102被引量:240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MLPA 基因分型 RH血型系统 RHD 分子遗传
- 罗广平

- 作品数:195被引量:69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基因分型 无偿献血者 MLPA 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
- 魏玲

- 作品数:82被引量:211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MLPA 基因分型 分子遗传 血型 无偿献血者
- 王贞

- 作品数:75被引量:194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MLPA 基因分型 无偿献血者 血型 分子遗传
- 温机智

- 作品数:36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RHD MLPA 基因分型 变异型 RH血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