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篇“ SATO模型“的相关文章
基于Sato模型研究内蒙古赤峰及周边地区尾波Q值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以赤峰及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13年以来17个台站记录到的128次M_(L)≥2.5地震的波形记录,基于Sato模型计算分析了尾波Q_(C)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赤峰及周边地区Q_(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_(C)(f)=58.34±25.88f^(0.9118±0.0849),衰减参数Q0与对频率的依赖参数η值成反比;Q_(0)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且与断裂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基岩岩性密切相关;震例回溯检验结果显示,通辽5.3级地震前后,震源区的尾波Q值表现出了典型的“震前减小、临震升高、震后恢复”的变化过程,表明通过尾波Q值的时空变化可捕捉到震源区地壳介质体的非均匀性、衰减特征、介质应力状态和孕震信息。
李娟韩晓明裴东洋王禄军
关键词:尾波Q值SATO模型
基于Sato模型的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尾波Q值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Sato模型,采用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东北部及临近地区发生的526次地震事件,挑选M_L≥2.0、记录清晰且信噪比较高的102次地震事件,拟合得到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尾波Q值,得到Q_C(f)=(64.74±29.09)f^((0.8925±0.0765));Q值与依赖指数η成反比,且该区北部Q值偏高,南部Q值偏低,可能与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性有关。
翟浩王树波曹梦娜
关键词:尾波Q值SATO模型内蒙古东北部
应用Sato模型探究宁夏区域尾波Q值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选取2005—2014年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889次M_L≥2.0地震的近场台站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利用这些波形高信噪比的尾波时间域信号,通过Sato模型计算地震波传播路径上的尾波Q_c(f)值;拟合Q_c(f)值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研究宁夏不同区域尾波衰减Q_c(f)的变化特征。本研究根据噪声条件及计算要求从近场14个台站中挑选出3 261条三分向记录,计算尾波衰减参数,得到宁夏全区域Q_c(f)随频率的变化为Q_c(f)=(39.23±9.68)f^(0.979±0.083);结合研究区同期地震活动水平及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及南部三个次级区域;对应三个次级区域分别拟合Q_c(f)对频率的关系为Q_c(f)=(43.05±11.05)f^(0.952±0.083);Q_c(f)=(38.76±9.15)f^(0.974±0.078);Q_c(f)=(37.03±7.99)f^(1.002±0.081)。结果表明:整体上宁夏地区为高衰减低频率依赖性区域,宁夏北区、中部及南区尾波Q0值依此降低,对频率的依赖性指数表现出负相关关系。数据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强弱特征。
张锦玲朱新运马起杨金春华
关键词:SATO模型尾波Q值地震活动性
基于Aki、Sato模型的阿克陶M_S6.7地震尾波Q值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吉根单台所记录的阿克陶M_S6.7地震发生前后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Sato等两种单次散射模型,系统地研究了该次地震序列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尾波Q值在强震前后的变化特征。两种模型拟合Q_C与对应频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Q_C=110.5±35.37f1.192±0.235,Q_C=60.85±14.78f0.975±0.088,阿克陶地震序列计算得到Aki和Sato模型的Q_C值都相对较低,该地区是以高η值、低Q_C为特征的构造活跃区。根据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吉根台记录的数字波形尾波Q值时序进程特征表明,地震序列前的Q_C值的变化特征为上升—下降—持续—发震的趋势。
阿衣仙姑.买买提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关键词:尾波Q值地震波散射
利用Sato模型研究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ML≥2.0地震,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研究区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整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吴忠、灵武地区尾波Q值相对较高,与该区域存在高速区相对应;阿拉善左旗西南尾波Q值较低;盐池地区尾波Q值相对较高,对应该区稳定的地质构造;中卫、海原及附近地区尾波Q值相对较高,认为与该区域地壳深部的高温度与高热流值有关。
师海阔曾宪伟田小慧张立恒
关键词:SATO模型尾波Q值
利用Sato模型研究上海及邻近地区尾波Q值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2011年至2013年上海及邻近地区的常熟地震台、金泽地震台、佘山地震台记录的ML2.0以上地震波资料,基于Sato模型,采用不同的流逝时间,计算该区域的尾波Q值。结果表明:该区域为低Q值、高频率依赖性区域;不同流逝时间下同一个地震的Q值是不同的,流逝时间越长Q值越大;在2012年7月20日江苏宝应ML5.0级地震发生前,尾波Q值存在增大现象。
陈婧赵文舟
关键词:尾波Q值SATO模型
基于sato模型的山西北部地区尾波Q值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依据sato单次散射模型,对山西北部(北纬380~410)2001年至2011年13个数字遥测子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拟合尾波窗长40 s时尾波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得到山西北部地区Q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式。其中,阳原台Q0值最高,大同台Q0值最低。研究区多数台站都表现为低Q0值,高η值,符合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表明该地区地下介质非均匀程度高,构造活动强烈;另外,研究区大同台、右玉台和偏关台相对于本次研究的其他台站为低Q0值区,这一区域正好位于我省西北部NNE走向的口泉活动断裂处,中间以盆地为分割,与恒山、六棱山断裂分开,表明研究结果与研究区活动断裂和沉积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靳玉科梁向军贾海玉侯玉文马金平张青玄
关键词:SATO模型山西北部尾波Q值
利用Sato模型对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本文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2009年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121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平均尾波Q值,并拟合了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宁夏及邻区Q值较低,对频率f依赖性较高。结合研究区同期地震活动水平及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小震密集区:吉兰泰地震区、银川地震区、卫宁同地震区、固海地震区。分别统计并拟合Q值对频率的关系式为Q(f)=(53.59±17.08)f0.9148±0.0692;Q(f)=(53.04±16.29)f0.921±0.0777;Q(f)=(42.25±15.03)f0.9532±0.0787及Q(f)=(41.65±13.46)f0.9636±0.0774。对拟合结果进行比较表明,Q值分布较好地反映了相关构造区构造活动及地震活动水平。
师海阔朱新运贺永忠张立恒
关键词:SATO模型尾波Q值
利用Sato模型研究民乐—山丹地震Q_c值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使用甘肃遥测台网山丹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在60 s流失时间下研究了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地震序列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对于不同中心频率点Qc值变化形态不一致:在序列的发展阶段变化起伏较大,在序列初期和末期变化起伏较弱。
李兴坚许玉红陈建军李东生刘小明武银尹亮
关键词:SATO模型民乐-山丹地震
利用Sato模型研究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Q_c值特征被引量:9
2007年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和九江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九江-瑞昌地震序列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c(f)=19.63±4.81f1.1838±0.0945。以2005年12月3日ML3.9地震为分隔点,序列早期时段地震的Q0值随时间的变化起伏较大,平均值相对较高,余震活动水平也较高;而序列后期时段地震的Q0值随时间的变化相对稳定,平均值相对较低,余震活动水平也较低,这种特征有可能意味着九江-瑞昌地震序列将逐渐转入平静时段。
吕坚朱新运高建华肖建华汤兰荣谢彩妹
关键词:SATO模型QC值地震活动性地震序列

相关作者

梁向军
作品数:83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解 震级 震级偏差
朱新运
作品数:14被引量:14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尾波Q值 MATLAB 震源参数 遗传算法 联合反演
李映辉
作品数:189被引量:383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分岔 粘弹性 稳定性 轴向运动 非线性
高学军
作品数:29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分岔 稳定性 车辆系统 非线性 轮轨系统
刘长生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SATO模型 C值 尾波Q值 尾波QC值 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