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54 篇“ ST段 “的相关文章
D-二聚体预测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院内不良结局 2025年 目的:根据D-二聚体(D-D)水平变化,了解D-D预测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后院内不良结局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可供参考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5例ST 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D浓度按四分位数法将其分为Q1组(D-D<0.31μg/mL,n=138)、Q2组(0.31≤D-D<0.77μg/mL,n=158)、Q3组(0.77≤D-D<1.64μg/mL,n=150)及Q4组(D-D≥1.64μg/mL,n=149)。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 ic回归分析探寻影响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价D-D预测MACE的能力。结果:四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504、5.259、5.263,P>0.05);四组患者年龄、性别、肌钙蛋白I(cTnI)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331,χ^(2)=28.251,Z=193.668、130.641、74.775、556.719,P<0.001)。logist 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及D-D水平升高是影响MACE的危险因素。D-D的AUC为0.70(95%CI:0.64~0.75)。D-D预测MACE能力的临界值为1.27 mg/L,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5和0.80。结论:年龄、性别及D-D水平升高是影响接受PCI的ST EMI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 李恒立 周丽娜 卢银苹 马艳伟 王路 杨亚攀关键词:D-二聚体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栓负荷的预测模型2025年 目的:探讨构建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 EMI)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高血栓负荷的临床预测模型,用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共纳入134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对IRA血栓负荷进行TIMI血栓分级进行分组,将血栓积分≥3级的定义为高血栓负荷组,<3级的定义为低血栓负荷组,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结果:高MPV、高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me dist ribution width,PDW)和高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是高血栓负荷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ST EMI合并T2DM患者IRA高血栓负荷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一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arve,AUC)为0.80且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度。结论:根据ST EMI合并T2DM患者IRA高血栓负荷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其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连政 苏京 张国勇 马铮 罗斌 刘佩林 郭彩霞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糖尿病 血栓负荷 列线图 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短期预后的关系2025年 目的探究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MI)患者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240例ST E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组,将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MACE组(64例),将未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17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MACE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ST EMI患者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MACE组的QRS波群时限、病理性Q波、fQRS、ST 段 抬高累计胸前导联个数≥3个、R波幅度总和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MACE组的R/(S+Q)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J点抬高、(Q波+S波)幅度总和、QRS幅度总和比较无差异(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ST EMI患者的MACE与QRS波群时限、病理性Q波、fQRS、ST 段 抬高累计胸前导联个数、R波幅度总和呈正相关,与R/(S+Q)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QRS波群时限、病理性Q波、fQRS、ST 段 抬高累计胸前导联个数、R波幅度总和预测MACE的AUC分别为0.705、0.604、0.619、0.614、0.648、0.725。结论ST EMI患者的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短期预后密切相关,且对于短期不良预后结局具备较高的预测效能,具备一定的临床借鉴价值。 单二伟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QRS波 短期预后 胸痛绿色通道对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胸痛绿色通道院前急救的救治效果。方法88例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4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院前急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胸痛绿色通道院前急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满意度、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急救2h效果、临床指标及急救效率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常规组(72.73%),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7.73%)高于常规组(81.82%),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7%,低于常规组的15.91%,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常规组的63.64%、50.00%、52.27%相比,研究组急救2 h的ST 段 回落率84.09%、胸痛缓解率72.73%、心肌酶谱回落率75.00%更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诊反应时间(1.02±0.14)min、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1.38±0.31)min、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66.48±5.71)min、急救总时间(10.38±2.10)min、住院时间(5.85±1.06)d均短于常规组的(2.94±0.45)min、(5.84±1.13)min、(117.56±10.74)min、(18.82±3.16)min、(9.22±1.47)d,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常规组的(6.25±0.48)、(9.93±0.97)、(16.83±1.93)、(17.64±1.94)min相比,研究组入院至完成预检分诊时间(3.44±0.14)min、接触医疗至接受心电图检查时间(6.34±0.45)min、接触医疗至接受肌钙蛋白检测时间(5.38±0.61)min、接触医疗至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时间(2.15±0.03)min均更短,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胸痛绿色通道院前急救措施,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升急救效率,减少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顾迎东 王虎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血清Hcy、Ang-2水平与老年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短期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生成素(Ang)-2与老年ST 短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MI)患者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500例老年ST EMI患者均接受PCI治疗,随访至术后28 d,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术前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ng-2水平。收集老年ST EMI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发病至PCI时间、Killip分级、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动脉时间注册(GRACE)评分、植入支架数量等。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血清Hcy、Ang-2等其他指标与老年ST EMI患者PCI短期预后的关系,同期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Ang-2对老年ST EMI患者PCI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28 d内,76例(15.20%)出现MACE。预后不良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GRACE评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GRACE评分、血清Hcy、Ang-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K-MB、NT-proBNP、血清Hcy、血清Ang-2与老年ST EMI患者PCI后短期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P<0.01,P<0.001)。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清Hcy、血清Ang-2对老年ST EMI患者PCI后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875、0.852,二者联合对老年ST EMI患者经PCI治疗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AUC为0.916。结论 检测血清Hcy、Ang-2能有效预测老年ST EMI患者PCI后短期预后,且联合预测可获得更好的效能。 赵婷 高俊峰 任进平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生成素-2 短期预后 首次医疗接触QRS时限与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终点关系的单中心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FMC)QRS时限(QRSd)与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MI)30 d临床终点的关系。方法选取547例ST EMI患者,分为QRSd<100 ms组(306例)和QRSd≥100 ms组(2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均依据患者FMC检查结果。以术后当天作为研究起点,出院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直至30 d或出现死亡,以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为主要终点,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急性心力衰竭(AHF)、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AHF。绘制Kaplan-Meier曲线评估MACE及AHF发生率;将QRSd以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纳入Cox回归,分析ST EMI患者30 d MACE及AHF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QRSd对ST EMI患者30 d MACE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与QRSd<100 ms组比较,QRSd≥100 ms组心率较快,吸烟史比例较低(P<0.05)。44例患者出现MACE,其中QRSd<100 ms组11例,QRSd≥100 ms组33例;17例患者出现AHF,其中QRSd<100 ms组2例,QRSd≥100 ms组15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QRSd≥100 ms组MACE发生率及AHF发生率均高于QRSd<100 ms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QRSd延长、QRSd≥100 ms是MACE及AHF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QRSd预测MACE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111 ms,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95%CI:0.710~0.881),敏感度为0.75,特异度为0.84。结论对于FMC心电图,与QRSd<100 ms相比,QRSd≥100 ms可增加急性ST EMI患者30 d MACE和AHF的发生风险,且该风险随QRSd的延长而增加。 刘欢 张琦 闫启鹍 曹路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QRS时限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irt4水平与左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究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AST EMI)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Sirt4)表达水平与左心室重构(VR)及预后的关系,为AST EMI患者做好VR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接受PCI诊治的162例AST EMI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出院前24 h内血清Sirt4中位数值(3.10 ng/mL)将其分为高表达组(n=83例)和低表达组(n=79例)。分析Sirt4表达水平与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VR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高表达组患者血清SOD[(62.94±8.69)nU/mL比(72.88±9.48)nU/mL]、GSH-Px[(593.05±102.34)U/L比(703.10±83.81)U/L]水平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8-OHdG[(0.88±0.19)ng/mL比(0.72±0.23)ng/mL]水平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均<0.01)。高表达组患者出院时[(103.4±16.9)mL比(95.6±20.77)mL]和术后12个月[(98.58±21.95)mL比(83.53±21.62)mL]时的LVEDVI均明显大于低表达组,LVEF水平[(44.00±4.52)%比(50.20±5.18)%、(51.85±3.60)%比(59.97±4.50)%]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高表达组VR(27.1%比10.1%)和MACE(14.5%比3.8%)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均<0.05)。血清Sirt4表达水平对术后VR和MACE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649、0.807,95%CI:0.556~0.741、0.690~0.925),敏感度90.3%和80.0%,特异度50.4%和74.8%,且预测价值与LVEF相当(均P>0.05)。结论血清Sirt4表达水平与AST EMI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VR、MACE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其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心肌细胞线粒体氧自由基形成,抑制线粒体内抗氧化水平,参与VR发生。 崔晓敬 赵春梅 杨博关键词:ST段抬高 心室重构 不良心血管事件 心脏磁共振心室应变与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患者中,院内新发心房颤动(AF)与基于心脏磁共振(CMR)特征追踪技术获取的心室应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被诊断为ST EMI且行PCI术的患者,所有患者行持续心电监测和CMR检查。使用CMR图像及后处理软件CVI42获取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钆延迟强化、微循环阻塞、整体径向应变、整体周向应变以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参数。使用logist ic回归分析来发现新发AF的可能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参数对新发AF的诊断效能。结果共有417例患者最终被纳入本研究,其中29例(6.95%)住院期间新发AF患者。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OR=1.06,95%CI1.02~1.10,P=0.001)、右冠状动脉(OR=2.51,95%CI 1.04~6.06,P=0.042)、C反应蛋白(OR=1.01,95%CI 1.00~1.02,P=0.047)和GLS(OR=0.76,95%CI 0.63~0.93,P=0.006)与院内新发AF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GLS对ST EMI患者院内新发AF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 0.756,95%CI 0.671~0.841,P<0.001)。加入GLS后,可以明显改善临床模型对ST EMI患者院内新发AF的预测能力[净重分类指数(NRI)为0.610,95%CI 0.251~0.968,P=0.001;综合鉴别力改善(IDI)为0.047,95%CI 0.018~0.077,P=0.002)]。结论GLS可能是ST EMI患者PCI术后院内新发AF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明显改善对院内新发AF的预测能力。 陈磊 邱博闻 杜昕佳 陆远 陈文苏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 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至2022年10月,在开滦总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的首次确诊急性ST EMI的患者,按照其在PCI治疗后是否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分为无心力衰竭组和心力衰竭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PCI治疗后首次检测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心肌酶谱、cTnI-I、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血脂、血糖、血清钙离子、血清磷离子、hs-CRP、Hcy、甲状旁腺素、25(OH)D。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 ic回归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心力衰竭组25(OH)D水平(22.7±13.3) nmol/L显著低于无心力衰竭组(43.9±17.0)nmol/L (P <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 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25(OH)D水平是急性ST EMI的患者PCI治疗后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保护因素(OR=0.685, 95%CI:0.528~0.77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水平预测急性ST EMI患者直接PCI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18%、78.46%,最佳诊断截点为<23.3nmol/L。结论:急性ST EMI患者体内25(OH)D处于缺乏水平并且其缺乏程度可作为PCI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因素。 彭英明 郑贺 袁丽杰 张颖根 孔稳 田家悦 常延河 吴云涛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力衰竭 瘦素和鸢尾素对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瘦素、鸢尾素对急性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ST EMI患者96例。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LVEF≥50%的5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ST EMI患者瘦素、鸢尾素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周向室壁应力(cESS)和心肌能量消耗(MEE)的关系,并分析瘦素、鸢尾素与LVSF障碍风险的独立相关性。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ST EMI患者瘦素、鸢尾素与LVSF障碍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 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瘦素与cESS、MEE呈正相关,鸢尾素与cESS、MEE呈负相关(均P<0.001)。瘦素与LVSF障碍呈独立正相关,鸢尾素与LVSF障碍呈独立负相关(均P<0.05)。瘦素、鸢尾素与LVSF障碍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当瘦素≤15μg/L时,ST EMI患者LVSF障碍风险随瘦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比值比=1.517,95%置信区间:1.118~1.735,P<0.001);当鸢尾素≥0.89 mg/L时,ST EMI患者LVSF障碍风险随鸢尾素水平的降低而升高(比值比=-1.593,95%置信区间:-2.818~-1.326,P<0.001)。结论瘦素与LVSF障碍呈独立正相关,鸢尾素与LVSF障碍呈独立负相关。瘦素、鸢尾素与LVSF障碍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当瘦素≤15μg/L时,ST EMI患者LVSF障碍风险随瘦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鸢尾素≥0.89 mg/L时,ST EMI患者LVSF障碍风险随鸢尾素水平的降低而升高。 王慧 时秀文 吕晓翠 李静 赵韩婷 治雅倩 程光慧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瘦素 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关作者
胡大一 作品数:3,559 被引量:29,432 H指数:6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韩雅玲 作品数:2,576 被引量:6,861 H指数:3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射频导管消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颜红兵 作品数:374 被引量:2,582 H指数:23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研究主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冠心病 傅向华 作品数:403 被引量:2,349 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山莨菪碱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荆全民 作品数:921 被引量:2,666 H指数:2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