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GC-TOFMS)技术对全脂牛乳(whole milk,WM)、低脂牛乳(low-fat milk,LFM)和脱脂牛乳(non-fat milk,NFM)3种牛乳样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4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2-壬酮、2-十一酮等奇数碳链的甲基酮构成WM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其模型可以很好地区分3种牛乳样品,并且有较好的方差和交叉验证预测能力;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1、P≤0.05且含量≥1%筛选出9种化合物,被认定为关键香气差异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是导致3种牛乳风味不同的主要因素;聚类热图结果表明,NFM因异味化合物(如十六醛)的存在可能导致不良感官表现,而WM和LFM存在更多的香气化合物,令其在感官方面具有饱满丰富的香气。本研究建立了HS-SPME-GC×GC-TOFMS分析牛乳的研究方法,为乳制品风味改进和乳制香精调配提供了理论指导。
目的:探究基于UPLC-Q-TOFMS的甲状腺乳头癌(PTC)及癌旁组织中代谢物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就诊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30例纳入研究。将手术获取的样本按照病灶组织(C组)和癌旁甲状腺组织(NC组)进行分组,分别进行处理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HPLC)中HILIC色谱柱进行分离。再使用UPLC-Q-TOF(LC-MS/MS)质谱对两组样本组织中代谢物进行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在PLS-DA模型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中,癌症和癌旁组织样本的代谢组学存在差异。OPLS-DA模型能明显区分两组样本,同时OPLS-DA模型,R2、Q2≥0.5,模型稳定可靠。分析可得,153个代谢物在病灶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其中,地布卡因、戊炔草胺、酪氨酸、匹多莫德、7,4’-二甲醚-脱氧沙巴酮B(Deox B 7,4)、马尿酸和大黄素等代谢物的水平在PTC病灶组织中显著升高(P<0.05)。L-正缬氨酸、双酚S、亮氨酸、(S)-3-氨基-4-苯基丁酸、异亮氨酰异亮氨酸、甘氨酰-亮氨酸环肽和L-缬氨酸等代谢物的水平在PTC病灶组织中显著降低(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6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L-α-氨基酸、亮氨酸、β-氨基酸、缬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多肽含量明显偏低,地布卡因、戊炔草胺、酪氨酸、匹多莫德、7,4’-二甲醚-脱氧沙巴酮B、马尿酸和大黄素的含量明显偏高。这些异常的代谢物水平可能为PTC的诊疗提供潜在靶点。
目的:探讨小儿定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小儿定喘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分析,结合PubChem、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取哮喘的靶点信息;应用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 Dock Vina软件对关键靶点及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Gromacs软件对最佳结合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小儿定喘颗粒对哮喘富集关键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共识别出小儿定喘颗粒中107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及小鼠血清中25种原型成分,疾病与入血成分具有269个交集靶点,主要涉及PI3K-Akt、MAPK、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黄芩素与TNF结合稳定且紧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小儿定喘颗粒可以显著抑制哮喘引起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小儿定喘颗粒中的汉黄芩素、异甘草素、黄芩素、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及去甲汉黄芩素等成分可通过调节AKT1、TNF、MAPK3等关键靶点干预PI3K-Akt、MAPK、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等信号通路,从而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作用以有效治疗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