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28篇“ UPGMA聚类分析“的相关文章
3种花色型滇黄精的遗传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也是最具云南特色的药用植物资源。在大理州大理市挖色镇进行滇黄精资源收集和扩繁过程中,发现滇黄精资源在花被颜色上存在紫红花、白花和白花带紫斑3种型,其中花被白花带紫斑为新发现型。为明确3种花色滇黄精的遗传关系,对3种花色滇黄精的48个植株进行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11条ISSR引物对48个植株样品进行扩增,共获得103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99条,多态性比率为96.1%,遗传一致度为0.89~0.91。遗传差异和UPGMA聚类分析显示,白花型(P1)、白花带紫斑型(P2)与紫红花型(P3)的滇黄精均各自独立为一组,遗传距离上白花带紫斑型(P2)与紫红花型(P3)的亲缘关系较近,可知白花带紫斑型(P2)是紫红花型(P3)和白花型(P1)的过渡型或是白花型与紫红花型自然授粉所产生子代的一种杂合状态。本研究结果为滇黄精资源的遗传关系研究及分鉴别奠定了一定基础。
谢蕾肖良俊吴涛李贤忠苏包顺刘志彤
关键词:滇黄精ISSR分子标记UPGMA聚类分析
基于30个形态性状的中国杏属(Armeniaca Scop.)植物分学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基于与叶和果实相关的30个形态性状(包括20个定性性状和10个定量性状)对中国杏属(Armeniaca Scop.)11种3变种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杏属植物的OTU散点图;并且,结合降水量分布图绘制了中国杏属植物分布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杏属植物被分成2支。若包含毛叶梅(A.mume var.goethartiana Koehne),则毛叶梅、梅(A.mume Sieb.)、洪平杏(A.hongpingensis C.L.Li)以及政和杏(A.zhengheensis J.Y.Zhang et M.N.Lu)为一支,其余8种2变种为另一支;若不包含毛叶梅,梅则被划分在后一个分支中。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仅60.318 0%,说明中国杏属植物的形态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在前3个主成分中,树高、叶片下表面被毛情况、叶长/叶柄长比值、叶长/叶宽比值、果核形状、叶宽、果核宽、叶柄长、果柄长和叶缘锯齿形状的绝对权重值均在0.7以上,表明这10个性状在中国杏属植物的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OTU散点图显示:中国杏属植物在二维散点图上的分结果与其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其结果中的各分支在三维散点图上也能够明显区分,说明可以采用前3个主成分中绝对权重值较高的性状对中国杏属植物进行分。分布图显示:杏属植物遍布中国各省(区),且主要集中分布在400和800 mm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区域。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及他人的研究成果,支持"将藏杏〔A.holosericea(Batal.)Kost.〕作为杏(A.vulgaris Lam.)的1个变种"以及"将政和杏作为梅的1个变种"的分处理,并支持"将洪平杏作为独立种"的分处理。此外,建议将仙居杏(A.xianjuxing J.Y.Zhang et X.Z.Wu)和华仁杏(A.cathayana D.L.Fu et al)作为杏属的栽培种。
王家琼吴保欢崔大方羊海军黄峥齐安民
关键词:杏属形态性状UPGMA聚类分析分类学修订
基于SSR标记的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42个荷花品种(Nelumbo spp.)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在此基础上,对供试品种进行UPGMA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结果表明:采用17对SSR引物从42个荷花品种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7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8.31%;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9个多态性位点。根据Nei’s遗传距离,供试的42个荷花品种可被分成Ⅰ和Ⅱ两组,分别包含3和39个品种;在Nei’s遗传距离0.150处,Ⅱ组被进一步分成Ⅱa、Ⅱb和Ⅱc 3个亚组,分别包含3、16和20个品种。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组分概率高于等于0.80时,供试的42个荷花品种被分成Pop1、Pop2和混合群3个亚群,分别包含17、16和9个品种。PCo A分析结果表明:在F1水平上,供试的42个荷花品种被分成2个部分;其中,Pop1亚群的品种均分布在第二和第三象限,而Pop2亚群的品种则分布在第一和第四象限。总体来看,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PCo A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组包含美洲黄莲(N.lutea Pers.)品种‘艾江南’,且与传统中国莲(N.nucifera Gaertn.)品种的亲缘关系最远,故认为该组为美洲黄莲;Ⅱ组为中国莲,其中,Ⅱc亚组以传统中国莲品种为主,而Ⅱb亚组则偏重于美洲黄莲。总体上看,供试的42个荷花品种主要被分为中国莲和美洲黄莲两组,而中美杂交莲并没有独立成组,其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杜凤凤刘晓静常雅军李乃伟李丕睿姚东瑞
关键词:荷花品种SSR标记UPGMA聚类分析
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与引物筛选被引量:3
2015年
以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的Mg2+、dNTPs、引物、r Taq DNA合酶和模板用量5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优化的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DNA模板12.50ng、dNTPs 0.17mmol/L、引物0.46μmol/L、Mg2+1.7 mmol/L、r Taq DNA合酶0.85U、1×Buffer(Mg2+free),总体积25μL。应用优化体系从30条SCoT引物中筛选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10条引物,并利用这10条引物对10份地理来源和寄主来源不同的甘蔗黑穗病菌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进行SCoT标记,结果共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比率为58.67%,平均每条引物扩增8.60条。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5的水平上,可将10个菌株分为3,结果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徐刚红姜子德沈万宽罗明珠饶得花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菌UPGMA聚类分析
滇杨优树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以收集于云南和四川的52株滇杨优树为试验材料,并以1株大叶杨、1株北京杨和2株黑杨做外对照,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组D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EcoRⅠ+3/MseⅠ+3引物组合对52株滇杨优树共扩增出26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4条,多态带百分率为64.52%,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84,基因多样度(H)为0.12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7;对56份杨树样本共扩增出32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247条,多态带百分率为75.21%,检测出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85,基因多样度(H)为0.122,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9,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6。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滇杨优树QXB007与QXJ030外,其余杨树分析样本均能够被鉴别。基于采集地和遗传相似系数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52株滇杨优树除开远采集地外,丽江采集地样本与其他采集地样本之间均有交集,说明丽江可能是滇杨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该研究结果为滇杨人工选择育种、遗传改良、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纵丹员涛周安佩刘东玉郑元段安安何承忠
关键词:AFLP遗传相似系数UPGMA聚类分析
不同物料堆肥细菌多样性分异评价
本文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堆肥物料厨余、猪粪、鸡粪、果蔬、杂草、生活垃圾、秸秆的细菌群落结构。通过UPGMA聚类分析、香浓维纳指数分析、测序分析优势细菌种群结构,并结合冗余分析分析环境因素与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
徐小楠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PCR-DGGEUPGMA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Genetic Diversity of Tea Plant(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Revealed by ISSR Marker被引量:2
2013年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183 tea germplasms were assessed by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 marker.The study optimized the ISSR-PCR system for tea plants.Results show that 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183 tea ascensions was between 0.52-0.93,indicating a wide gene pool and a broad genetic variation of Wuling tea resources.The highest similarity of all materials between No1 and No2 was 0.93.Dendrogram of the183 tea germplasms were protracted by UPGMA clustering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tea germplasms of Wuling mountainous area.Besides,fingerprint of the 183 tea germplasms were constructed.
Yue ZhangLi LuSaiyan YuanXin PangWei-Dong WangLin ZhouJohn K TanuiXing-Hui Li
关键词:ISSR标记茶树资源UPGMA聚类分析ISSR-PCR简单重复序列
药用植物乌头遗传多样性研究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多个省区,是一种传统中草药,栽培和药用历史悠久。乌头含乌头碱(aeonitine)、次乌头碱(hyp...
袁文斌
关键词:乌头AFLPUPGMA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HB柚有性后代的杂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以HB柚为母本,与江西无核椪柑杂交,获得380株杂交后代。筛选出5对SSR引物对其中的90株后代进行检测,杂种率为97.8%;杂种后代中出现了部分条带缺失和新条带。采用UPGMA聚类分析分析后代群体和亲本的遗传关系,相似系数为0.720时,可将杂种后代分为4,而与父母本在一起的杂种植株占少数。
杨海健伊华林
关键词:HB柚杂种鉴定SSRUPGMA聚类分析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不同桔小实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0
2011年
为探究不同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入侵来源和扩散情况,利用13对引物对中国南方10省区、泰国、夏威夷、菲律宾和老挝的30个桔小实蝇种群共18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Popgene32和NTSYS-pc2.10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30个不同桔小实蝇种群的遗传相似度在0.3599~0.9153范围内。种群的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6464±0.1026,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1.2845±0.2632,提示桔小实蝇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地区和海南地区分别独立一支,广东地区和台湾地区种群成一支,而广西、泰国、湖南、云南、老挝、四川、重庆和贵州地区为一大支系。据此提出泰国种群和老挝种群是最早入侵我国的种群,云南地区是最早的入侵地,广西地区可能为又一较早入侵地。
吴仲真李红梅宾淑英申建梅贺华良罗梅马骏林进添
关键词:桔小实蝇地理种群微卫星UPGMA聚类分析

相关作者

刘勇
作品数:164被引量:972H指数:18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柑橘 马家柚 基因克隆 蜡质 甜柿
孙中海
作品数:116被引量:834H指数:18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柑橘 柑桔 抗寒性 原生质体 板栗
刘德春
作品数:66被引量:500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柑橘 马家柚 蜡质 果皮 柚类
吴波
作品数:102被引量:717H指数:15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粉葛 参环毛蚓 种质资源 栀子 基因克隆
甘廉生
作品数:40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果梅 橄榄 选育 栽培技术 UPGMA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