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篇“ V型斜视“的相关文章
- 下斜肌转位联合水平直肌手术治疗下斜肌亢进合并V型斜视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下斜肌转位联合水平直肌手术矫正下斜肌亢进合并V型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收治的下斜肌亢进合并V型斜视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联合手术组(n=28)和分次手术组(n=11)。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位、V征治愈率、下斜肌亢进矫正率、眼心反射、眼胃反射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均恢复第一眼位正位,且V征治愈数和下斜肌亢进矫正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的眼心反射、眼胃反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炎症反应、结膜下大量出血、眼睑皮下血肿、球后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下斜肌转位联合水平直肌手术矫正下斜肌亢进合并V型斜视的疗效不劣于常规分次手术,但可减少手术次数,避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沈志新陈红明杜诚
- 关键词:下斜肌亢进V型斜视
- 伴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的手术疗效分析
- 目的:比较下斜肌后徙术和下斜肌切断术治疗伴IOOA的V型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于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病科因合并IOOA行下斜肌后徙术或切断术的V型斜视患者的临床...
- 李芮
- 关键词:V型斜视下斜肌亢进手术疗效
- 一种A-V型斜视检查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V型斜视检查辅助装置,包括绑带,所述绑带的左壁和右壁分别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塑料盒,且两个塑料盒相靠近的一侧内壁分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表盘,两个所述塑料盒相靠近的一侧内壁分别通过转轴和轴承活动连接有...
- 吕露谢小华陈英刘芸张志丹
- 儿童V型斜视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54例V型斜视,了解其发病年龄、斜视度、斜视类型、眼球运动特点和眼底表现。其中52例采用下斜肌减弱联合水平直肌移位术,1例采用水平直肌垂直移位半个肌腱,1例单纯行水平直肌移位术,观察其不同术式前后眼位及斜肌功能的变化。结果:V型斜视发病年龄集中在2岁以内,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8例,53例伴有下斜肌亢进,52例伴有眼底外旋,8例有代偿头位。8例有近立体视,7例有不同程度的同视机立体视。采用不同术式后V征治愈者47例,代偿头位均有改善,眼底外旋也均有改善。结论:V型斜视病因复杂,尽早根据相应体征采用不同术式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范莲冯柯红
- 关键词:V型斜视手术
- V型斜视伴斜肌功能异常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v型斜视伴斜肌功能异常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伴斜肌功能异常V型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手术前后原在位斜视角、上转25°与下转25。注视斜视角差别、眼球运动、斜肌功能及双眼视功能。手术原则减弱亢进的下斜肌或联合加强上斜肌、减弱协同肌或配偶肌,水平斜视按原在位矫正。随访时间2个月至2年,平均(6.7±3.23)月。结果45例伴斜肌异常V型斜视,术后眼位总正位率91.11%,V征均消失,术后下斜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下斜肌非对称减弱组16例垂直斜视角术后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5.58%新获得了近立体视,总体达74.42%。术前近立体视损害,V型内斜组明显高于V型外斜组;术后近立体视恢复,V型外斜组明显早于v型内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型斜视伴斜肌功能异常者,双侧下斜肌亢进程度相近行双下斜肌对称减弱术效果好;双侧下斜肌亢进程度不相等,宜选择下斜肌非对称减弱上下斜肌手术,术后可能仍存在残留垂直斜视;V型内斜较V型外斜更易损害视功能,术后视功能恢复V型外斜视组明显早于V型内斜视组。
- 郑树锋吴夕
- 关键词:V型斜视手术
- A-V型斜视手术68例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A—V型斜视的病因、II缶床特征、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A—V型斜视68例分别采用上斜肌断腱术、下斜肌断腱术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对比其手术效果。结果3种手术后患者斜视度差均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35例中治愈31例,治愈率88.57%;V型33例中治愈29例,治愈率87.88%。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临床效果良好。
- 葛志红
- V型斜视治疗中不同术式应用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在V型斜视治疗中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12月收治的120例V型斜视患者,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后徙术,B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切断术,C组患者则采用下斜肌部分截除术的术式进行治疗。待治疗6个月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的双眼视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三组患者在视功能改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眼科医疗人员应当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状况以及视功能进行判断,从而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选择合适的术式,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有效的视功能改善效果。
- 林子丹
- 121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总结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总结121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按5r12三棱镜检查上转和下转25°的斜度相差大于等于15△(向下呈集合趋势)为诊断V征的依据。对121例V型斜视患者根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亢进、上转和下转25°的斜视度差异大小、结合眼底照相是否有外旋设计手术方案,术后分析斜肌功能亢进、V征及水平斜视的治疗效果。结果89例行下斜肌减弱术解决V征;32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解决V征。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下斜肌减弱术及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式均能有效解决V型斜视。
- 程鹭
- 关键词:V型斜视
- 探讨不同术式对儿童V型斜视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术式在儿童V型斜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例V型斜视儿童分别采用下斜肌后徙术、下斜肌切断术、下斜肌部分截除术进行治疗,4个月后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以及下斜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的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下斜肌功能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儿童V型斜视时,应选取最合适的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要严格把握手术与适应证,才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杨媛
- 关键词:不同术式儿童V
- 手术治疗A-V型斜视患者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A-V型斜视患者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A-V型斜视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征组(n=68)和V征组(n=60),A征组采用上斜肌断腱术治疗,V征组采用下斜肌切断术。结果 A征单上斜肌断腱术与双上斜肌断腱术视角差改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征单下斜肌切断术和双下斜肌切断术视角差改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征68例患者治愈62例,V征60例患者治愈54例。结论 根据不同征型斜视患者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明显,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 刘香
- 关键词:手术
相关作者
- 吴夕

- 作品数:50被引量:17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 近视 V型斜视 弱视 手术前后
- 王斯颖

-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CROUZON综合征 V型斜视 手术治疗 出生时 ANGELMAN综合征
- 陈澎

- 作品数:9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斜视 疗效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术后 V型斜视
- 骆文婷

- 作品数:16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睑板腺 CROUZON综合征 眼睑 眼部
- 陶永贤

- 作品数:25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弱视 手术治疗 疗效 共同性外斜视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