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篇“ VCS技术“的相关文章
一种采用VCS技术的高精度血细胞分析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VCS技术的高精度血细胞分析仪,包括血样采集机构、输送管道、抽样驱动机构、混合机构和流通检测机构,所述血样采集机构、抽样驱动机构、混合机构和流通检测机构通过输送管道依次连通,该采用VCS技术的高精度...
王军荣吴秀英刘芬琴李先能
文献传递
VCS技术检测白细胞时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VCS技术检测白细胞时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的原因。方法采用以VCS技术为检测原理的血分析仪器分析血常规标本,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的为测试组,有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的为对照组,分别对以上两组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体积(V)、传导性(C)和光散射(S)这3项参数进行统计。制备血涂片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形态观察并进行分类计数。结果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的VCS参数分别为V:(141.8±6.9)fL、C:145±7.3、S:136±4.8;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的VCS参数分别为V:(152.9±10.1)fL、C:147±12.0、S:194±7.6。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测试组两类细胞的3项VCS参数仪器皆未提供,经涂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分类计数后,其嗜酸变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皆大于40%。结论 VCS技术检测白细胞若出现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的标本,应该制备血涂片并进行瑞-吉染色,人工镜检分析其实际分类比例并在报告中予以描述。
田宇陈常飞王永锋杨超康炜
关键词:VCS技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VCS技术检测单核细胞计数性能评价
2013年
目的探讨VCS技术检测单核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000例患者静脉血标本(年龄18~80岁,男、女各500例),用以VCS技术为方法学原理的仪器检测单核细胞,手工涂片进行显微镜计数单核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并将仪器检测结果与手工显微镜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仪器法为10.1%±4.0%,手工法为7.2%±4.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3,P〈0.05)。对仪器检测单核细胞比例增高(9%~30%)的346份标本,运用手工法进行异常血细胞检测,其结果为:原始细胞82例、异常淋巴细胞60例、核左移(胞浆颗粒减少)80例。结论VCS技术检测单核细胞结果不准确,对VCS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高的标本,要认真涂片复检,以防异常血细胞漏检。
王永锋李建华刘玉军杨超郭青青康炜
关键词:VCS技术单核细胞性能评价
VCS技术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Beckman 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VCS技术在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112例,经骨髓穿刺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的白血病患者163例,经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获得VCS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挑选出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的VCS参数及相应的cutoff值。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各亚型组间VCS参数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区分正常人群与白血病人群,除去MLV、MLS、MEC、MES-SD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VCS参数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利用ROC曲线可筛选出用于初步区分是否患病的三个参数:当MNC-SD cutoff值选取7.23时,其敏感度为87.7%,特异度为92.3%;当MNV-SD cutoff值选取23.35时,其敏感度为83.4%,特异度为87.6%;当MLC-SD cutoff值选取11.54时,其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7.7%。对于区分CML与AML,WBC、MLV-SD、MMV-SD、MEV、MEV-SD、MNS、MMS、MES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ROC曲线比较后可得WBC、MNS、MEV三个参数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当WBC cutoff值选取34.5时,其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63.9%;当MNS cutoff值选取120.8时,其敏感度为60.4%,特异度为61.1%;当MEV cutoff值选取164.5时,其敏感度为71.7%,特异度为70.3%,对于这三个参数,将其联合诊断,即三个参数中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大于cutoff值时,区分CML与AML的敏感度为84.9%(45/53),特异度为80.8%(63/78)。AML各亚型间,MNV、MNC-SD、MLC、MMS、MMC-SD存在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5.24、7.43、4.04、5.48、3.80,P<0.05)。结论 VCS技术方便、快捷,对白血病是较好的筛选试验,并且可对分型做出初步的判断。
徐双刘健赵磊贾玫刘宁
关键词:白血病VCS技术
贝克曼VCS技术和细胞形态学技术对正常WBC分类之比较
2012年
目的利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VCS技术和外周血片血细胞形态学技术对健康人群正常(WBC)进行分类比较,了解两种技术对正常WBC分类有无显著性差异,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静脉血3ml,经EDTA-K2抗凝,而后经VCS技术和血细胞形态学技术对WBC分类,检测出成熟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各自的百分比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述两种技术对正常WBC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分类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 VCS技术和细胞形态学技术对正常WBC分类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高旭红
关键词:VCS技术细胞形态学
VCS技术在急性白血病及其亚型判断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探讨LH750血细胞分析仪VCS技术在急性白血病及其亚型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105例AGL、42例ALL、31例AMOL;同时选取151例非白血病对照者,包括粒系对照组86例、淋系对照组35例、单核系对照组30例.采用LH750血细胞分析仪的VCS技术对各组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VCS参数检测.以显微镜镜检为标准,判断VCS技术检出幼稚细胞的能力;分析各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各项VCS参数(MNV、MNV-SD、MNC、MNC-SD、MNS、MNS-SD)、淋巴细胞各项VCS参数(MLV、MLV-SD、MLC、MLC-SD、MLS、MLS-SD)、单核细胞各项VCS参数(MMV、MMV-SD、MMC、MMC-SD、MMS、MMS-SD)的差异和变化;并对AGL各亚型组间VCS参数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观察白血病患者的VCS三维散点图,结合仪器阳性提示,判断VCS技术有效提示各系白血病的能力.结果 以显微镜镜检为标准,VCS技术识别幼稚细胞的敏感度为95.5%(170/178),特异度为95.4%(144/151).AGL组MNV、MNV-SD、MNC、MNC-SD值分别为224.40±23.37、37.40±12.31、145.80±7.93、24.79±5.18,均高于粒系对照组的169.96±11.50、29.21±5.27、133.30±5.50、10.62±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832、5.148、5.735、19.953,P均<0.01),MNS值为122.90±6.35,低于粒系对照组的131.00±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P<0.01);ALL组MLV、MLV-SD、MLC、MLS、MLS-SD值分别为97.60±13.40、22.35±7.94、110.00±4.60、77.60±19.00、20.61±3.30,高于淋系对照组的82.10±3.00、14.41±2.35、100.60±2.70、48.10±3.50、17.6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76、6.118、4.041、9.353、2.988,P均<0.05);AMOL组MMV、MMV-SD、MMC、MMC-SD、MMS值分别为197.30±20.50、30.47±6.58、123.20±10.10、6.57±1.57、98.00±5.60,高于单核系对照组的167.80±15.77、21.90±9.64、113.60±6.73、5.20±3.21、84.2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32、4.033、4.650、2.993、6.273,P均<0.01�
金红杨肃文金春兰戴泽宁许海红
关键词:白血病血细胞计数
VCS技术和细胞形态学技术对正常WBC分类之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利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VCS技术和外周血片血细胞形态学技术对健康人群正常(WBC)进行分类比较,了解两种技术对正常WBC分类有无显著性差异,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静脉血3ml,经EDTA-K_2抗凝,而后经VCS技术和血细胞形态学技术对WBC分类检测出成熟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各自的百分比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两种技术对100例正常WBC进行比较其中性粒细胞(N)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L)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核粒细胞(M)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CS技术和细胞形态学技术对正常WBC分类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何锡坤王江峰
关键词:VCS技术细胞形态学
VCS技术对异常结果标本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评价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探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GEN-S五分群血细胞分析仪采用VCS技术对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方法分别采用仪器计数分类和手工显微镜分类,对182例正常对照组和8612例患者标本中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百分率(MO%)>12%R共327例各种疾患的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GEN-S仪器计数分类和手工显微镜分类的五种白细胞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疾患组当仪器分类MO%>12%时,肝病组、肾病组、癌症化疗组、肺病组的MO%结果仪器法显著高于手工法(P<0.01),肾病组、肺病组和癌症化疗组的淋巴细胞百分率(LY%)仪器法显著低于手工法(P<0.01);肝病组的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仪器法显著低于手工法(P<0.01)。结论贝克曼库尔特GEN-S血细胞分析仪对正常结果的血标本白细胞分类结果准确,但对白细胞分类MO%>12%的标本应手工复检。
金艳慧王明山谢耀盛杨丽红张李雅
关键词:VCS技术白细胞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细胞体积激光散射
应用VCS技术的白细胞的分类和计数被引量:6
1998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各种自动白细胞识别方法已被广泛的应用。其中有一种方法应用了VCS技术。这种方法即是本文将讨论的内容。一种专用试剂能够防止细胞受染色溶剂或细胞化学试剂的影响而改变。细胞的一些原始特性,诸如白细胞的大小,内部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各个细胞特珠的表面结构特性可基本保持不变。VCS方法是同时运用体积分析(AnalysisofVolume),传导系数(Conductivity)和激光光散射(LaserlightScatering)三种技术,得到每个白细胞几乎处于原始状态的多维记录。
Bulgen Aydin李红丽张镇西
关键词:VCS白血球激光散射
正确理解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VCS技术的原理被引量:1
2010年
近年来,带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在血液学检验中日渐普及。有关介绍这类仪器的文章,特别是应用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所谓“VCS技术原理的文章,经常见于各种检验专业刊物和书籍中。但遗憾的是,我所读过的这类文章,很少有解释得完全准确的。尤其是对于VCS中的“C”的解释,往往出现很多误解。
朱忠勇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VCS技术血液学检验

相关作者

王永锋
作品数:37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
研究主题:VCS参数 白细胞 白血病诊断 慢性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杨超
作品数:30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 体外分化 ICR小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曲古霉素A
康炜
作品数:53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
研究主题:鲍曼不动杆菌 水通道蛋白1 乳腺癌 ICR小鼠 耐药性分析
刘明
作品数:6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VCS技术 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 时相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张文菊
作品数:4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VCS技术 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 时相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