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青
作品数: 168被引量:485H指数:13
  • 所属机构:东南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姚志剑
作品数:244被引量:84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研究主题: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 脑磁图 静息态 弥散张量成像
阎锐
作品数:86被引量:20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 静息态 低频振幅 网络
刘海燕
作品数:61被引量:320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 弥散张量成像 静息态 额叶
汤浩
作品数:61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 脑磁图 静息态 脑磁
花玲玲
作品数:39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 网络 脑结构 脑磁图
首复发抑郁症患者神经纤维偏侧化及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探讨
刘海燕卢青肖朝勇姚志剑
前额叶-边缘环路theta波功能连接对抑郁症的识别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前额叶-边缘环路theta波功能连接能否作为识别抑郁症的脑影像学特征。方法:利用脑磁图检测3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43名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在识别动态面部悲伤表情时的脑部电生理反应。通过一致性方法计算出感兴趣脑区间在300~600 ms的功能连接值,比较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功能连接差异,将感兴趣脑区功能连接矩阵作为特征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作相关分析。结果: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感兴趣脑区theta波功能连接对抑郁症患者识别率为94.59%(P=0.0015)。在300~400 ms,抑郁症组右海马与左眶额叶上部(r=-0.49,P=0.0055)、与左眶额叶下部(r=-0.52,P=0.0022)的功能连接值与HAMD-17评分负相关;在500~600 ms,抑郁症组左海马与左扣带中部功能连接增强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62,P=0.002)。结论:在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前额叶-边缘环路感兴趣脑区的theta波功能连接有助于识别抑郁症。
王强毕昆花玲玲阎锐史家波陈瑜卢青姚志剑
关键词:抑郁症脑磁图
伴非自杀性自伤的抑郁发作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旨在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重性抑郁发作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神经活动的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特征。方法:招募51例伴NSSI和61例不伴NSSI的重性抑郁发作患者,同时招募84名健康对照。将3组受试进行3.0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计算全脑ReHo值,对3组受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有显著差异脑区的基础上采用事后t检验,使用Alphasim矫正进行多重比较矫正。结果:3组ReHo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左额下回眶部、左壳核、右颞上回、右额叶上中回、左枕叶上部、左扣带回中部、左顶上小叶、左额上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lphasim矫正)。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较不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左壳核、左额上回ReHo值降低(P均<0.01,Alphasim矫正)。结论:伴NSSI抑郁发作患者在基础状态下执行控制相关脑区如左壳核、左额上回、左扣带回局部脑功能存在异常。
张杰阎锐陈志璐陈瑜史家波陶诗婉杨昱音卢青姚志剑
关键词:抑郁发作功能磁共振
单双相抑郁障碍前额叶-纹状体通路gamma频段效能连接差异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纹状体通路gamma频段效能连接的差异性。方法利用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m,MEG)检测23例单相抑郁(unipolar disorder,UD)、11例双相抑郁(bipolar disorder,BD)患者和21名健康对照者静息闭眼状态下脑活动。选取眶额回(orbitalfrontal cortex,OFC)、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VS)、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作为感兴趣脑区,以gamma(30~48 Hz)波为感兴趣频段,利用格兰杰因果模型(Granger causal model,GCM)计算各感兴趣脑区之间的效能连接值。结果3组gamma频段效能连接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是:右侧VS-ACC效能连接(F=3.300,P=0.045),其中双相抑郁组高于单相抑郁组(P<0.05),二者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ACC-VS效能连接(F=3.453,P=0.039),其中双相抑郁组高于单相抑郁组及对照组(P<0.05),单相抑郁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ACC-OFC效能连接(F=5.042,P=0.010),其中双相抑郁组高于单相抑郁组(P<0.05),单相抑郁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前额叶—纹状体环路活动异常,单相抑郁障碍患者高级皮层的调控能力下降,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皮层下脑区功能活动异常增强,gamma波异常效能连接可能是区分单双相抑郁障碍的潜在电生理学指标。
贾凤南汤浩刘晓雪张思启卢青姚志剑
关键词:双相障碍脑磁图
男性抑郁症患者注意控制神经环路功能的磁源性影像学改变
韩莉江海腾卢青罗国平汤浩韩颖琳姚志剑
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网络全局效率与精神症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网络全局效率属性的改变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27例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28例男性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automatedanatomicallabeling,AAL)将整个大脑划分为90个区域,对大脑进行确定性纤维追踪(fiber assignment by continuoustracking,FACT),构建脑结构二值化网络。对所得两组脑网络的网络平均全局效率属性值和节点全局效率属性值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对节点的全局效率属性值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scale,PANSS)各项分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脑网络平均全局效率属性值下降(7.87±0.56,8.17±0.56,P=0.005),左侧眶部额上回(P=0.00025)、左侧顶上回(P=0.00011)、左侧楔叶(P=0.00012)、左侧壳核(P=0.00032)节点全局效率属性值下降,均通过FDR校正。患者组左侧壳核全局效率属性值与PANSS总分(r=-0.43,P=0.03)、阳性因子分(r=-0.41,P=0.03)、认知因子分(r=-0.40,P=0.04)呈负相关。结论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左额顶枕相关皮质以及皮质下相关结构的信息传输与整合效率的下降与其疾病的发生相关,同时皮质下结构工作效率的下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陈建淮姚志剑秦姣龙阎锐汤浩花玲玲卢青
关键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弥散张量成像精神症状
膝下前扣带回-边缘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对抗抑郁疗效的早期预测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以膝下前扣带回到边缘系统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为基础,寻找早期抗抑郁治疗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随机入组32例抑郁症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利用脑磁图数据计算基线膝下前扣带回到杏仁核、海马的theta波功能连接,以抗抑郁治疗2周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减分率是否50%为标准划分患者为早期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各组功能连接,分析其与治疗2周后HAMD17,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膝下前扣带回与右侧杏仁核(MNI坐标:z=22,y=-2,Z=-15;F=6.90,P=0.012)、左侧杏仁核(MNI坐标:x=-24,y=-6,z=-16;F=5.75,P=0.020)、右侧海马(MNI坐标:x=30,y=-3,Z=-24;F=5.11,P=0.028)功能连接减弱。与治疗无效组相比,有效组膝下前扣带回与右侧杏仁核(F=12.417,P=0.0016)、右侧海马(F=8.74,P=0.0065)的功能连接较小。膝下前扣带回-右侧杏仁核(r=-0.56,P=0.0018)、膝下前扣带回-右侧海马(r=-0.50,P=0.0066)的功能连接与2周后HAMD17减分率呈负相关。ROC分析提示膝下前扣带回与右侧杏仁核[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we,AUC)=0.73,JP=0.029]、右侧海马(AUC=0.71,P=0.042)可区分2周治疗效果。结论膝下前扣带回与右侧海马、右侧杏仁核基线时较高功能连接预示着较差的早期疗效,提示可能是抑郁症早期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
王强王强汤浩汤浩阎锐史家波陈瑜卢青
关键词:抑郁症疗效脑磁图
女性抑郁症患者额叶灰质密度与认知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探讨女性抑郁症患者额叶灰质密度与执行功能及相互间关系。方法30例女性重性抑郁症患者(首发14例,复发16例)及16名女性正常对照,均行三维核磁共振(3D)扫描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多重两两组间比较显示,首发组较正常组及复发组额叶灰质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左额上(P=0.03)、右额上(P=0.02)及右额中(P=0.02)的灰质密度较正常组降低。复发组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和持续性错误数、数字广度及数字符号成绩均差于正常组(F为3.81~11.18,P均小于0.05),其右额下的灰质密度与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负相关(r=-0.51,P<0.05;r=-0.53,P<0.05)。结论复发抑郁症患者存在额叶结构和神经认知的改变,结构改变与认知损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刘海燕姚志剑卢青王丽肖朝勇张宁滕皋军
关键词:抑郁症额叶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网络节点度及其核心节点分布属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网络节点度及其核心节点分布属性的探讨,分析患者不同脑区对大脑整体信息传输活动重要性的改变.方法 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24例对照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automated anatomical labeling, AAL)将整个大脑划分为90个区域,采用FACT(fiber assignment by continuous tracking)方法进行纤维追踪,构建脑结构二值化网络.并对所得两组脑结构网络的网络平均度和节点度属性值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 (1)患者组的网络平均度属性值(7.82±0.56)较对照组(8.17±0.56)显著下降(P=0 04);(2)患者组节点度属性值(左侧海马:11.41±1.84;左侧海马旁回:6.41±1.33;左侧矩状裂:11.50±2.97;左侧梭状回:8.27±1.83)较对照组(14.43±2.26;8.54±2.15;14.79±2.80; 10.25± 1.36;均P<0.01,均通过FDR校正)显著下降.(3)两组脑结构网络的核心节点分布差异主要位于颞叶以及枕叶.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颞叶海马结构以及枕叶部分脑区在整个大脑信息传输活动中的重要性发生下降,这些脑区拓扑属性的受损导致患者大脑信息传输和整合能力发生紊乱.
陈建淮姚志剑秦姣龙汤浩阎锐花玲玲卢青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弥散张量成像节点度
伴晨重夕轻节律的抑郁发作患者视交叉上核功能连接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伴晨重夕轻节律的抑郁发作患者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 招募44例伴晨重夕轻节律的抑郁发作患者(节律组)、58例不伴晨重夕轻节律的抑郁发作患者(非节律组)和56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3.0 T静息态磁共振扫描.以SCN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所有被试ROI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值,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两两独立样本t检验,将两组患者差异脑区FC值与节律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三组受试SCN与左内侧额上回(MNI:x=0,y=39,z=51;K=14)、右小脑脚1区(MNI:x=39,y=-48,z=-36;K=18)FC值存在差异(P〈0.05,Al-phasim矫正).与非节律组相比,节律组SCN与左内侧额上回及右三角部额下回(MNI:x=39,y=27, z=27;K=10)FC值升高(P〈0.05,Alphasim矫正).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节律组SCN与左内侧额上回FC值降低(P〈0.05,Alphasim矫正).相关分析发现SCN与左内侧额上回FC值与绝望感因子呈正相关(r=0.31,P=0.041).结论 伴晨重夕轻节律的抑郁症发作患者SCN与前额叶活动的协同性增加,可能参与昼夜节律的形成机制.
耿纪婷阎锐莫昭奇陈瑜史家波卢青姚志剑
关键词:抑郁发作功能磁共振视交叉上核